个人资料
Ohjuic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山居续忆》:第二十六章:我们的音乐沙龙 —— 兼谈我的音乐观 (五) “沙龙”形式

(2022-12-15 16:19:03) 下一个
《山居续忆》

 

第二十六章

 

我们的音乐沙龙

—— 兼谈我的音乐观

 

徐家祯

(五) “沙龙”形式

 

2004 年“音乐沙龙”成员在 Bridgewater 欣赏红叶

  

          (接上文)在谈我们“音乐沙龙”的活动方式之前, 应该先谈谈为什么我们把自己的音 乐欣赏活动叫做“音乐沙龙”。

          记得头六次我们五、六个同好者聚在一起听音乐时是既没有节目单, 也 没有名称的。後来不知是谁 (很可能是老薛) 跟我提议, 要求我能把每次听的音 乐节目事先写下来, 发给大家, 以便事後可以做些“复习”, 不至听过就忘。我觉 得这个建议很好, 对我来说, 也可以记住哪些曲子已经听过、讲过, 以免以後重 复。于是, 我就想从第七次开始, 每次都印个节目单。节目单上要写上个名目, 我就想到了“音乐沙龙”这个名称。那么为什么不用别的名称呢? 这就跟我们的 活动形式有关系了。

          当初我答应老薛指导大家听西方古典音乐时, 就有个宗旨, 那就是希望把 这个活动办成“群言堂”, 而不是“一言堂”, 至少不能从头到尾都是“一言堂”。因 为事实上除了我以外, 大家对西方古典音乐都所知甚少, 不先加启发, 就谈不出 什么来, 所以每次开始, 总得由我来对所听的乐曲作一个启发性的发言。所谓 “启发性发言”,也就是介绍一下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和内容、乐曲的形 式。有时也介绍一下演奏家,特别是如果介绍一个演奏名家或者特别精彩的演 奏版本的话。然后大家再听这首曲子。要是我们的音乐活动就到此为止的话, 那就应该叫做“音乐讲座”、“音乐欣赏”更加合适了。但是我一向认为对音乐的 感受是非常“个人化”的,也就是,虽然可能对同一首曲子,在大前提下大家会 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比如,是喜的还是悲的;但是在具体细节上,个人感受可 以完全不同。所以,我最希望的就是在听完音乐后,不要再由我“一言”下去, 而想使大家“群言”起来,各自谈谈听后的感受,特别是不同于我或者别人的感 受, 相互交流、启发。我觉得这是提高音乐欣赏力的最好方法。这就是我把我 们的音乐活动叫做“沙龙”, 而不是“讲座”的原因。

          “沙龙”是个法文词, 原意“客厅”, 因为在十七、八世纪的法国巴黎, 文人 和艺术家常在贵族的客厅聚会, 谈论文艺、演奏音乐, 所以後来就把这种不正规 的文艺的聚会叫做“沙龙”。我把我们的活动叫做 “沙龙”, 就是想办成一个音乐 艺术的聚会, 大家可以随便交谈、畅所欲言。因为“沙龙”一词本来就来自法文, 所以我就请我的一位法国学生把“音乐沙龙”翻译成法文,成了“Salon de Musique” 印在每次的节目单上。

          也是从第七次活动开始, 我们规定“音乐沙龙”要定期举行, 每月一次。要 是遇到我出国旅行, 就顺延一个月; 但是在圣诞和新年长假期间, 大家空闲时间 较多, 我们也会增加一次。“沙龙”举行的日期一般都在星期六晚上, 原因是第二 天是假日, 前一晚活动得晚一些关系不大。至于每月的第几个星期六举行,那 就主要看我哪一个星期六有空了。我每年一般订三套音乐会的年票:歌剧、交 响乐和室内乐,很多音乐会都在星期六举行,所以“沙龙”得跟我的“音乐会”错 开。至于为什么要晚上举行而不能在白天举行,那就得再做一些解释了。

          音乐虽然什么时候都可以听, 并没有谁规定说只能在晚上听, 但是我想, 觉得在晚上听音乐最适宜的人, 决不是只有我一个。前几年看见中国“乐迷”赵鑫 珊一篇文章中谈到他也认为只有晚上才是听音乐会的最好时间, 我大为高兴。 最近又看到哈佛大学李欧梵(也是个大“乐迷”)的文章里也说喜欢晚上听音乐会, 所以大名鼎鼎的钢琴家霍洛维茨有只在星期日下午四点开独奏会的怪习惯, 他 就没法去听。我觉得我的观点得到了又一个有力的旁证。我说“音乐最好在晚上 听”, 当然是指在音乐厅里正襟危坐着听音乐, 或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 聚精会神 地听唱片。晚上, 一天工作已了, 身心可以松懈下来; 天也已黑, 不再会有户外 活动的引诱; 特别是夜深人静, 万籁俱寂, 这时听音乐思想最集中, 浮想却也最 活跃, 所以效果就最佳。至于平时要听音乐, 那只能算是随便听听, 什么时候都 可以。事实上, 我跟李欧梵一样, 每天听音乐的时间总在四、五小时之上, 做什 么事都可以有音乐作背景, 那就无所谓晚上还是白天了。

          我家搬到山上去後有一段时间, 因为怕有人晚上开山路不方便, 曾试过把 “沙龙”活动改在星期天下午, 但是很快大家都觉得效果不好, 最後竟导致“沙龙” 活动中断了两年之久。等到再重新开张时, 大家决定还是改回晚上, 一直至今。

          在我们的“沙龙”举办第100次活动时, 我把100次(实际上只有94次, 因为 前六次没有纪录可查)活动中听过的音乐作品编了一份总目发给每个成员。那本 总目洋洋 20 多页, 包括了 86 位作曲家, 385 部大小作品, 十分可观。现在已经办 到了 124 次, 作曲家的总数大概已达 100, 而作品则早超过 400 部了吧!

          “沙龙”活动所听的作品既然都由我决定, 那么当然也反映了我听音乐的、 非常主观的嗜好, 或者说“偏见”。除了欧洲古典音乐, 我几乎不听别的音乐, 所 以, 86 位作曲家中除了一位以外, 都是欧洲人。那一位例外, 其实就是我的侄子 徐一安。欧洲作曲家中听得最多的是贝多芬、舒伯特、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的 作品,都超过二十部。但我也喜欢冷门作曲家,所以所介绍的有些作曲家和作 品不要说一般懂一点音乐的人没有听说过,连搞音乐专业的也不一定会听见过, 比如,大家知道舒曼,也可能知道他太太叫克拉拉,但我想听见过克拉拉作品 的人一定不会多;很多人一定听见过孟德尔松,但是很少人会知道他姐姐也是 个很有成就的作曲家。我们“沙龙”就听过这两位女作曲家的钢琴三重奏。我近 年来喜欢室内乐,所以独奏、重奏作品听了不少; 但是我也喜欢交响乐,所以 马勒、萧斯塔可维奇和西贝柳斯的重磅交响乐也听得很多。最近,我们还常看 DVD 的实况音乐会,于是有看有听, 效果更佳了。(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橫河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hjuice' 的评论 : 哈哈,“外行”新沙龍開張!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橫河橋' 的评论 : 我想:专业中国音乐工作者听了我的话一定不会同意,而且可以找出一大堆的例子来说明中国音乐也是复杂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对我们“外行”来看,我所说的总是不容置辩的事实吧。
橫河橋 回复 悄悄话 哈哈,有網友和我一樣,不聽中國音樂,而且直說了。我一直不好意思說,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現在,沙龍主人一解釋,我終於知道原因了,是單調!太對了!
Deana 回复 悄悄话 所言極是!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eana' 的评论 : 对中国(古典)音乐喜好不喜好当然还跟个人的喜好、环境、背景、文化等等因素有关。不过,这点我想应该承认:中国音乐实在还是太Primitive了,所用乐器、旋律、形式、表达的情感,等等都极其单调,无法跟西洋古典音乐比,实际上可以说还停留在Bach音乐之前。西方古典音乐在Baroque时代以后飞速发展。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提倡个性的表达,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就更丰富了。中国音乐还停留在千篇一律的地步。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比如: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那却正是因为这首曲子表达了作曲家的个性了。
Deana 回复 悄悄话 身為中國人,不知為什麼,中國音樂一點聽不進去。按理胡琴也是域外传進来的,可就是听不進去。我雖然还不至于如一個朋友所言"一聽中國音樂就頭痛",但是也从來沒有想听的欲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