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达尔:听,海哭的声音——亚得里亚海右岸行(四)
在十六湖,几乎整天都在走路。进入景区前,跟梅梅商量几次,最后还是选了时间与路程更适合我们的H线,6小时,最长的K线,虽然可以阅尽美景,可要走8小时山路,完了接着还要开3小时车去扎达尔,力有不逮,还是留给年轻人去征服。一想到在扎达尔可以住两晚,便觉得时间多得用不完,松弛感一旦苏醒,油门便不由自主踩深,引来梅梅侧目。悻悻然松了油门,跟在大卡车后面,慢慢地陪着你走,直到天长地久。
有时不做攻略瞎转,反而轻松随意。扎达尔太小,老城的小巷转悠,转几个弯,不一会儿,居然可以遇到同样的人,估计也跟我们一样瞎转,后来转熟了,不点个头致意都不好意思。上午的海滨大道,没啥人,咖啡馆坐下,边喝边看海发呆。海滨大道旁就是码头,要停泊船只,水很深,海水蓝得像墨水。
九月的阳光依然嘹亮,晒烫了教堂的钟楼塔尖。这是一座前罗曼式的建筑。钟楼旁的洗礼堂厚重高大,憨厚老实,碉堡般耸立。前罗曼,可不是啥好名字,意思是罗马以前的东西,蛮族建筑,帝国边陲,野蛮地带,乡巴佬懂啥审美。
这里一切都显得慢吞吞的,包括钟楼的钟声,搞得我觉得那口笨钟可能坏了,要不咋敲一下,恍如隔世。教堂前,一块空地,有一个宏大名字:Roman Forum,罗马广场,散落一些柱头柱基。这些老破石头,在古物轰炸的土耳其意大利随处可见,这儿当宝贝。但不妨碍有人坐在这些古董上休息。我们也有样学样,抓了一块比萨,寻了一块树荫下的柯林斯柱坐下,稀里哗啦吃起来。
晃荡至晚饭时间。没办法,决定继续梅梅的西餐驯化课程,这地方不可能找到能下嘴的中餐。顺着徬晚开始清爽的空气中飘过的肉香,来到一个其实不深的巷子,当然不用怕。Buza,餐馆的名号,估计是老板的大名,类似当年“陈麻婆”那样的街边小店。其实是几幢居民楼围起来的一块空地,摆了桌椅,拉起明晃晃的灯。地中海沿岸,人们喜欢在街边用餐,内堂反而空着,苦了侍者,来回跑。
我们点了他家的烤肉拼盘和炸肠拼盘。烤肉拼盘里有腊肠、牛排和烤肉串。烤肉又香又嫩。热油裹挟烫肉,一口咬下去,滋滋蹦汁水。菜名充满异域风情:Mesna plata 1 osoba - 5 cevapa, 1 sv. vrat, 2 kobasice,一长串,像克罗地亚蜿蜒的海岸线,看着熟悉,却不知其意。要了一杯扎达尔本地甜烧酒,入口甜,随即在喉咙胃里滚烫起来。
海风琴,来扎达尔就为了她。白色大理石台阶上有一块铭牌,大约介绍了海风琴于2005年落成,设计师叫Nikola Baši。他曾满怀诗意地描述他的作品:在永恒的高低起伏之中,大海的能量无法预测,海浪的大小、强弱和方向无人可知。所以这场永不落幕的音乐会有着无穷无尽的乐章,而作曲和演奏都是神奇的大自然。
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完美的诗学通感例证:海浪的动感被转换为听觉感知。
大海因抵达归宿
舒展高耸的背脊
发出三十五种叹息
石头台阶之下是大小各异的聚乙烯管,分布在7个10m长的区域中。海浪将气流从大管送入小管,通过加速,在管道里发出声音,在步道下的共鸣腔中回荡,最后从石头上奇妙的出口奏响。风琴分7组,每组有5个音调。在维基百科页面,有录音,点击即可听到海风琴的声音。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File:Zadar_Wasserorgel.ogg
这段与我们现场听起来差不多,随机的音高,和声协调不突兀,平和中略带伤感悲悯。上午第一次去的时候,风平浪静,只听得隐隐约约的低鸣,不真切。我甚至趴在音孔,凝神静气,也只断断续续扑捉到细若游丝的声音,如果有乐谱,应该标ppp,觉得不过如此。但徬晚再去,恰逢涨潮,风浪也大了许多。远远即听到——海哭的声音——犹如巨大的困兽经过千般挣扎后放弃时发出最后的悲鸣呜咽;教堂里空灵无界的圣咏,散拍无伴奏;天使折翅断羽急速坠落,他们耳边灌进的风声。
我没听过扎达尔当地的民间音乐,但不知马克西姆在构思克罗地亚狂想曲时,是否想起海风琴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