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酒微甘

唯读书与写字不可辜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武松的哨棒”兼论功夫电影、悬疑小说手法之一

(2021-04-03 04:04:57) 下一个

在《水浒传》的众多故事中,让人热血沸腾、耳熟能详的,少不了“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回。

话说武松在柴进庄园上与宋江相伴住了十数日后,想念哥哥,便缚了包裹,拴了哨棒,要回清河县。在景阳冈,武松喝下十八碗酒,店家阻拦他上山,他不信,横拖着哨棒上冈来。待在冈上看到榜文后又惊又悔,想回头又恐惹人耻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走。后来他酒力发作,把那哨棒倚在一边,竟躺在大青石上睡着了,忽然卷过一阵狂风,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

施耐庵一路写来,金圣叹一路数,待到老虎跳出来时,武松手中这根从柴进庄上带来的哨棒已写了十四次,这会不会是施耐庵写作水平有限,无聊的话不断重复,应当俭省笔墨呢?答案当然不是,由于哨棒无时不出现,它不断吸引着人们的视线,等到那只吃了三二十人的老虎出场时,众望所归,读者无不自然地想到,这根哨棒总算要派上用场了。

可是,书上说:“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好了,哨棒打下去的时候,大家的期待是武松如何一棍打翻大虫,却不料打在枯树上,哨棒反而断了。写了半天的哨棒,满以为凭它可以打虎,谁承想,一出场就折断,令人瞠目结舌,简直不敢再读下去,为武松捏着一把汗,悬着一颗心,武松陷入绝境之中,怎么办是好。

接着读下去,我们都知道武松是先用脚踢,再用拳头打死老虎的。惟一可以依仗的哨棒,在紧要关头,不但打不中老虎,还断成了两截。这样一次失手作用何在?不用说,哨棒断了,方显出武松徒手打虎的异样神威来,因为他只靠自己的拳脚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其实若仔细分析施耐庵的写法,武松的这根哨棒早就断了。

酒是好酒,名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三碗不过冈。当武松喝下十八碗时,他的哨棒就断了;听说有凶猛的老虎,直至看见树上的文字,都以为是店家骗人,心里不信时他的哨棒又断了;待看到官府公文,方才相信是真的,感到害怕,心下先已怯了时,又断了一次;到了乱树林,正是大虫出没之处,却酒力发作,想躺下睡觉,哨棒再度一断。

施耐庵一波一波地往上造势,武松的哨棒就这样一路断过来,而老虎的凶猛却又是一路渲染过来,老虎伤了多人,大家要结伴过冈,连众多经验丰富的猎户都拿它没办法,强弱之势已明。这是施耐庵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写法,到最后才显示出武松的勇猛来。

先一步步将人陷入绝境,再写出其人神勇脱困,这是情节小说的惯常手法。在一些功夫片中,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套路,只要按这个套路编故事,只要打斗动作设计得精彩,电影肯定能吸引人。

悬疑小说也大多用此套路。这个套路是这样的:首先是人物手中要有哨棒,其次是将他的哨棒弄断,最后,在没有哨棒的情况下,他打死了老虎。换一种说法就是,一个有本事的好人,他的各种有利条件都被弄丢了,在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凭自己的本事击败了对手。结论:这位主人公神勇无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有悬念才有故事。
十字小溪 回复 悄悄话 这篇评论写得非常精彩! 看来你对文学的研究已经横跨了东西不同的文化领域。
施耐庵关于哨棒的写作应该说是中国文学中比较经典的手法,只是运用得更为高超,甚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读者万万没想到哨棒作为唯一的武器一出场就折戟,这种不落俗套的技巧正是施耐庵的高明之处。相比之下,本人写的那篇童话中,在狐大王杀死母鹿前也8次提及红樱枪,意在强调,让读者视线不断落到这个焦点上,但手法未免太俗。
说起悬念写法,中西文学有很大的不同。本人是西式悬念的推崇者,但不得不承认,武松打虎完美地体现了中式的悬念技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