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Ohjuic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南澳散记 (增订本) :出版前的话

(2023-01-27 16:24:49) 下一个

南澳散记

(增订本)

 

徐家祯

 

出版前的话

 

          一九八八年六月的一天晚上,正与来南澳探亲的父母一起用晚饭, 突然接到素不相识的杨汉勇先生从悉尼打来的长途电话。经杨先生自我介 绍,我才知道他是《华声报》的负责人之一。

          杨先生的头一句问话即是:“您一定知道《华声报》,而且一定也是 我们的读者吧?”对于这个问题,我简直又羞愧、又窘迫,不知怎样回答 才好。作为一个长住在澳洲的华人,当然不会没听说过《华声报》;但是 要说是该报的“读者”,那是完全称不上的。《华声报》创刊至一九八八年, 至少也已出了一、二百期,我看过的不会到五期,怎么配算他们的读者? 对于华人自己的报刊,不但不积极投稿支持,竟然连消极地作个读者这点 义务都未尽到,又怎么不使我感到羞愧和窘迫?(注 1)

          杨先生听我在电话中支支吾吾,就接着说:报社以后将会每期按时 寄赠给我,并希望我今后多向该报投稿。

          《华声报》杨先生的热情、慷慨倒使我很有“无功受禄”之感,于是, 搜索枯肠、挖空心思也得写点东西出来。

          其实以前,我这支笔倒是有点“意到笔随”的,每年十万二十万字的 译著、随笔在各地陆陆续续发表。然而,不知怎么,后来我这支笔变得越 来越笨拙,越来越沉重起来。所以,除了心血来潮还胡诌几杂文、随 笔之几乎什么都不写了。

 

 

          在那之前的几个月,我在一次旧书大拍卖到一国学蒋彝 先生十年英国旅居时所写的 The Silent Traveller in London(中译伦敦杂碎》,直译为《哑行者在伦敦)。后来,我发现蒋彝先生用 “哑行者”(The Silent Traveller)字作书名写了一套游记性的随笔。蒋 彝先生之所以自称为“哑行者”,并不是为他不会英文者不愿讲话, 而是根据老子《道经》五十六中“知者不者不知”的意思的 一个名号。从中,我会作者不自己作为一个主角来写 ,从而指手划脚夸夸,而宁愿作为默默无“”的旁观者来观察西 方风情人,对比远在万祖国记录自己的感受心情。

          蒋彝先生是位学者,学贯中西;他又是一位画家的是有西洋 水彩画风味的中国水墨;他也是一位书法家,会,字体 清秀;他是一位诗人,写的是古诗律诗句,通俗易懂中有中有情;他是一位散文家,我看过他的两本散文隽 永流畅今中为一见闻触类旁通

          读了蒋先生五十多年前的游记、随笔,倒有点起我重新提笔的 兴致先生在伦敦旅居了五年,他即景抒洋洋数言记下所感; 当时我在南澳首府阿德莱德市也已住了五年有了,其中不但看到了五、 六半球春夏秋冬,也看到了南半球种种风土人情,到了人生的 甜酸苦辣,为么不像蒋先生那样,一点一、一情一记述出来? 我的经历及感受,人的共鸣、使人得到启示,也未知。 《华声报》杨先生的电话,了我笔写《南澳散记》的催化剂

          在一九八八年中的五个月里,我一口气了这《南澳散记》, 寄澳洲悉尼《华声报》,连了一年。作为一名语言学家语言教师, 写这本文学性散文实在有点“不务正”。然而,出,在澳洲 一发表,竟然好在悉尼、墨尔本各华杂志上出。《南澳 散记被誉为是“开放在南半球的一中华异花(墨尔本潮报》), “很有特色散文佳作”(墨尔本《汉声杂志)至是“于全世界的”, “生读到的得的作之一”(悉尼《华声报》)。这篇评论评得那 散记了澳洲文坛最佳散文,倒使我有点“受宠若惊”起来。

          其实,回想此书动机,完全如最近刚故世的当代伟大家阿 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 1900-1990)在他的音乐著《音乐想像(Music and Imagination)中所说的一样,是“自我表”而已。当然, 科普兰说的是音乐的作,但道理跟一样,所以引如下:

 

          “为什么创作音乐对我的灵魂如此重要?是什么使作曲 成为那么绝对地有必要,因而与其他日常活动相比,别的 一切都是不那么重要了?为什么创造力的冲动永远不会满 足?为什么一个人永远都创新?对于第一个问题——创造 的需要——答案总是一个——自我表现;这是用以证明一 个人对生命的最深感觉的基本需要的。......每创作一部作 品随之而得到的是一种自我发现。为了了解自己,我必须 创作。......而且,正如艺术家是通过他的创作来发现自我 的一样,世界是通过艺术家来发现自我的。通过艺术家的 创作,世界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实质。”

         

          也许正是艺术自我和世界身存在的这互关系使我选择本书定题:南澳,以及特形式:散文。我选择南澳是 为我住在南澳,是我文章的出发点,也是我要世界。然而, 我又不南澳,而。于是,我就只能采取散文形式, 以自线索,要生过的环境 —— ”前、“”后和“” 中的中西方世界连接起来。在写作中,我尽量抛切束缚包括 形式的和内容的。我以为,我这样的形式内容为“零乱”、 “中无人”。但是,意不到这正是评论推崇欣赏的,并 是我的特风

          文章写了,也在报上连完了,但是情并没有完。朋友朋友朋友都来索散记》的影印得我既欣喜,又不。 于是,大家怂恿我将成书。出成书当然是正我意的。然而, 不知是那东西“生不时”是有,自从该至今一年 之中,我联系了不少,都讲现散文销路,不。我没有到:要出本书来会本书更难呢!

          不料正在我此书无望之时,中版公司忽慧眼独 定出此书了。这使我有点出望。在这,我除了向该出社的全编辑心感只能祈求我的这的作者 的祖国在他的地一样欢迎,从而使那个好心的出社不要 因此书的出了。

          本来,着出便,我大大斧凿删削,无我素来 不会删改自己的字,看来看去只作了一些细小而已,其他让 她保面貌美丑!

          我想出了娘胎,是都已,无法再了。 不怎样,他都是一个一无二的果嫌他不,除了生一个之 恐怕无他矣!

 
                                             一九九 O 年十二月十一

                                             于阿德莱德

 

注 1:其实在我开始为《华声报》(周报)写“南澳散记”专栏前,已经为墨尔本的《汉声》杂志(月刊)写了几期稿。杨汉勇大概看到了《汉声》上我的文章,才想 到来向我约稿的。不久,墨尔本创办了澳洲第二份华文报,名《海潮报》(周 报),也来约我为他们写稿,于是我就在 1989 年元月开始为他们开了一个“东城 随笔”的专栏。这么一来,那时,我就为澳洲的“两报一刊”同时刊登专栏。“两报一 刊”,在“文革”时是家喻户晓的名称,指的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 《红旗杂志》。当时,全国最重要的文章,都先在这“两报一刊”上发表。所以, 我后来常对人说: 我也为澳大利亚的“两报一刊”写过稿,而且是同时为三份报刊写稿。这在澳大利亚大概还没有第二人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橫河橋' 的评论 : 应该说“没缘”才对,因为我没缘遇见他。
橫河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hjuice' 的评论 : 啊,蒋彝来过徐先生的阿德莱德大學甚至您的系,太有意思了。緣啊緣。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橫河橋' 的评论 : 蒋彝以“哑行者”的名称写过一系列的游记。我第一本买到的就是《伦敦杂粹》,后来又买到几本旅游英国湖区和爱尔兰的游记。我有一个学生喜欢买书,他知道我在收集蒋彝的书,有一次在旧书店看见几本他的游记,就打电话来通知我。于是我又买到了他的美国游记。后来,我还买到过一本他在改革开放后去中国的游记,不过是中文的,不知是不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几年后,我的同事陈老师告诉我,蒋彝也来过澳洲,还到我们系来访问过,可惜我那时还没在那里工作,错过了认识他的机会。知道时,他好像已经去世。哑行者似乎没有写出一本澳洲游记来。
橫河橋 回复 悄悄话 樓上Hill_98網友的評論寫得实在——“您的文章一定会流芳百世,让众生受益 就像您的祖先,高老太太行善一样,您这样写文章也算是行善了 “。 这也是讀者我的感受。
我前些年也买过一本旧书,Chinese Calligraphy,by Chiang Yee,是Methuen & Co.LTD. London,1938 出版。买来也没看,也不知Chiang Yee是谁。最近才知道Chiang Yee 叫 蒋彝。这么有意思的人。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ill_98' 的评论 : 谢谢你对我文章的评论和赞赏!很高兴知道拙文能给他人一点启发和鼓舞。请继续阅读和批评!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ill_98' 的评论 : 《南澳散记(增订版)》目录上的文章,就是现在我正在“文学城”发表的文章。现在刚开了一个头。你只要耐心一篇一篇看下去就是。请不要忘记告诉我你的意见、建议和看法。《南澳散记》90年代已经出过书,后来我又在“新浪”博客上发表过一遍(现在大多内容都看不到了)。现在发表的是增加了篇数的“增订本”,不但加了7篇,而且篇末以“注释”的形式把正文中没有说清的或有修改的内容写进去,所以,与以前发表的内容并不雷同。《北京人在纽约》中住地下室、送外卖的经历,这本书中都有。请你阅读后多多批评、指正!
Hill_9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hjuice' 的评论 :
我真的从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最感动的事,您说人家要像蜘蛛一样 时机没到来的时候努力织网 就像最黑暗的时候,您也没放弃学习英文 其实您当时也不知道将来能有出国的机会 机会来到的时候敏锐抓住机会 就像你能敏锐抓住机会出国 很多人都没有抓住机会
我真的觉得您的文章一定会流芳百世,让众生受益 就像您的祖先,高老太太行善一样,您这样写文章也算是行善了
希望将来看到您更多的文章 谢谢
Hill_9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hjuice' 的评论 :
我看您上次在文学城登上了南澳散记目录,特别想看,但是网络上还看不到这个文章,期待将来有机会能看到。我当时出国觉得像人连根拔起一样,特别一开始特别难。您这样的世家子弟,居然能够吃得下这样的苦。特别是你说在纽约流泪的那一段,我是感同身受 因为您说过 电视剧好像是北京人在纽约里的人吃的苦您都吃过。我刚出国的时候经历也一样,但是我就写不出来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ill_98' 的评论 : 谢谢你喜欢读拙作,还留言告诉我。你说得很对,如果傅雷不要那么顶真,把人生看成演戏,那么,就不会冤死了。《南澳散记》是我的早期随笔,不知你会不会喜欢?希望告诉我你的各种意见。
Hill_98 回复 悄悄话 拜读了,您的山居杂忆 山居续忆 非常喜欢您的文章,所以上网查了把您所有能看到的文章都拜读了 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学生就是学习生活 其中我最重要学到的就是怎么处理逆境 怎么捕捉机会。抄家的时候您居然睡着了 而郑念为了保护珍贵的花瓶,几乎受伤。母 女一个监禁一个被害死。从住这么大的房子到去4人住一间小屋,您还能听抄家剩下的的唱片翻译诗 最后抓住机会出国 如果傅雷也这样做 忍10年就能跟傅聪团聚
实在太喜欢您的文章了,有很多感想一时写不出来 我词不达意,请多多原谅
希望看到您更多的作品 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您的作品 让更多的人受益 谢谢您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