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续忆》
附录一
徐礼耕先生之回忆
徐家祯注释
(八)在上海成立庆济纺绩厂的经过
1937 年中日战事爆发后,嘉兴、杭州相继沦陷,工厂停工,大家纷纷四 处逃避。翌年春初,上海初定,于是又从内地逃回上海。各业停顿,无事可做。 原嘉兴厂厂长施叔谋亦来申闲居。38 年冬,他同我们商议在申筹建新厂。经我 们兄弟同意,开张筹备。一面寻找厂址,建造厂房;一面定制机器(上面提过, 在承租嘉厂时,曾添置过机械,因此有了图纸,故在国内自制)。经二年时间, 至 40 年冬,陆续完成开工。绢纺是长纤维纺,不限定只纺绢丝,因此定名为 “庆济纺绩厂”。“纺”是纤维由锭子加撚;“绩”是由纤维制成条子,又可纺成纱线。
开工一年,太平洋战事又起,海运不通,外销停顿。不得已改纺粗支,转销国 内。(当时日人统制棉纱,织厂乃用粗支绢丝制织茧丝呢)。1945 年,抗战胜利,外贸渐复。乃(但)战后各国进口货均采用许正制或易货办法外销仍有困难 (注 1),使外销仍有困难。我厂乃将丝绵绩成条子,行销欧美各国(条子是半制品,进口许可较易),一方面又因国内币制贬值,日(江)河日下。外汇牌价利于进口,乃同时兼纺羊毛(羊毛有进口配给),稍资挹注。直至解放,盖无日不在风雨飘摇中。解放后,接受国货加工定货,方趋稳定,直至合营。
此上海庆济创办和经过之大略也。
注 1:不清楚这里的“许正制”和“易货办法”具体内容,只能待考。
1939 年元旦徐氏家族在上海钱江会馆举行新春祀祖时合影
(中坐者为我曾祖母、前排右起第九 人为三叔祖徐礼耕、第十人为二叔祖徐立民;
前排左起第五人为我母亲、第九人为三叔祖母、 第十人为二叔祖母;后排右起第四人为我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