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说什么?

(2024-11-14 01:25:03) 下一个

问:“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说什么?
答:佛言:凡夫之人,认自四大色身为我,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爱,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随,世心流转,不求解脱,名有众生相;心识不忘,业种常萌,不悟无生,真空实性,常随境转,名有寿者相。菩萨之人,知身是幻,悟世无常,不惜身命,但修大乘,名无我相;等观众生,不择冤亲,平等济度,名无人相;于世间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续,名无众生相;明悟自己,无生实性,不随境转,但依方便,愿力行持,名无寿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无此四相,是名菩萨(注:于四相,较难理解的是众生相、寿者相,原来都是指得心相)。

问:如何修证得六波罗密?
答:佛言:若有众生,能舍酒肉不食,财物不贪,恩爱不恋,诸恶不作,人我不争,名得第一布施波罗密;复有众生,能持佛戒,能习佛仪,能降六贼,能断邪非,名得第二持戒波罗密;复有众生,能受人亏,能忍人骂,非来正对,逆来顺受,都无怨恨,反加度脱,名得第三忍辱波罗密;复有众生,能学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讲说,未通务通,未证务证,名得第四精进波罗密;复有众生,能断诛杀,能止妄念,能除昏散,能习禅定,定力如山,魔扰不乱,名得第五禅定波罗密;复有众生,能破无明,能空诸相,能通理法,能决是非,言言得当,字字无差,名得第六般若波罗密。具此六者,名出生死,名登十地,成佛之属也(注:六波罗密即六度,为大乘菩萨法)

问:修何福业,得生天堂?
答:佛言:若有众生,信佛因果,受三归依,持五戒,修十善,事二亲,截断邪淫,常行正道,斋僧供佛,修塔造庵,转诵大乘,庄严佛像,护善遮恶,作大福田,是人舍寿,必生上界,三十三天,受诸天福,五欲妙乐,思衣衣来,想食食至,皆是自然化成。天上一日,人间百年,各具神通,快乐自在(注:于世间大修善业,大做佛事,心存福报,为生天因,为大乘菩萨道行者所兼修)。

问:造何等业,受饿鬼报?
答:佛言:一切众生,悭吝财物,贪恋衣食,偷瞒公众,私己受用。有人乞化,不济一文,反加嗔骂,只图自己饱暖,不惜他人饿冻,寿终决堕饿鬼道中,长饥欷嘘,咽细如针,吞食不下,肚大如鼓,头大如山,尚逢饮食,自然化作熔铜热铁,口吐猛火,鼻出青烟,躯形黑瘦,业满力消(注:饿鬼什么样,世尊于此为我们勾勒了其样)。

问:什么叫“五阴”尽?五阴尽了算不算成就?
答:五阴是指色、受、想、行、识,色指众生色身,受想行识构成心识,追溯其本,同属妄想。五阴尽即是诸妄想尽,身心整个呈现虚灵,五浊随之超越,可谓是修行路上的第一个成就台阶。(1)色阴。构成众生身体部分,来源于众生粗重之坚固妄想。色阴若尽,“劫浊”则超,即不再感受世劫之苦。(2)受阴。其本为虚明妄想,其表现是触景生情,感受连连。受阴若尽,得意生身,则能超越“见浊”,即不再有世俗的苦乐感见。(3)想阴。其本为融通妄想,就是众生的意识活动。想阴若尽,超“烦恼浊”,即不再有心理上的烦恼。(4)行阴。其本为幽隐妄想,就是潜意识活动。行阴若尽,超“众生浊”,即烦恼彻底断除,也断生灭根元。(5)识阴。其本为无始颠倒妄想,实为众生流转之本。识阴若尽,则超“命浊”,即不再生死流转。由上可见,五重妄想一层比一层细,只有断除了识阴,才算妄想断尽,也才算有了修道的基础。

问:什么是“六根互用”?
答:六根互用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再有固定的功能,而成一根六用,是五阴尽了显现的功用。这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已为众多行人实证。事实上,真实的自性大我本没有六根,就靠此性,我们完全可以见闻知觉,而且功能更加强大。那为什么又生出此多余的六根呢?说来说去,都是一念不觉所导致的妄想、分别、执著引起的。根身对着器界,就发生了一根对一尘的对待关系,例如眼根对着色尘,耳根对着声尘,如此就把全能的自性分成六个功用了。六用彼此互通,形成了众生意义上的见闻知觉。一心既能散为六用,当然也能归六成一。当我们解开此六结时,就又恢复了原本的一心。这时候,六根并未消失,只是成为虚根。全能的自性用往哪一根,哪一根就有全能性,比如用于眼根,可看、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想等,如此则成互用,也可以说是有了神通力用。

問:小乘、大乘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答:就凡聖而言,眾生是住於分段生死,受輪回之苦;二乘以深感生死大苦而住於涅磐,分段生死雖斷,然還有變異生死,是謂小乘;菩薩則既不取生死,也不住涅磐,而是於生死中修證涅磐,以此自利利他,然猶有無明未盡,是謂大乘;一佛乘則不但自利利他,還要修覺行上的圓滿,其境界不可思議。有關為什麼會有此種差別,說來全在知見發心。為求福而修有為善法,是人天乘的本質;以厭惡輪回而修解脫道,是二乘的發心,都屬知見上的不圓滿。只有以既不厭輪回、也不欣解脫的大乘菩薩道方為正見發心。有的人雖然開始發了大心,但中途得到小果就不想再往前走了,這就是所謂的得少為足,同屬不究竟。大乘行人則自始至終行修大乘,直至圓成佛道,為佛教所提倡。

 

悲珍整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