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净土论

(2024-10-11 17:57:07) 下一个

净土论

净土者,佛国也。众生以无明惑业故,而感秽土,即我们所居世界也。佛以断惑证真故,而现净土,故知秽净,只在一念之间也。心净则土净,心秽则土秽。转秽土为净土,十方三世诸佛之本愿也。往生净土,乘愿再来,利乐众生,千经万论之指归也。在佛教诸宗中,净土以其行法至简、涉理至深之特色深得大众喜爱,一句佛号,即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纵观现时代学人,多行净土法门,可叹可赞也。在诸净土中,又以弥陀净土最为深入人心,盖弥陀净土,释尊独标;弥陀愿力,殊胜绝妙;弥陀行门,至简至深;释迦弥陀,至亲至近也。再观当今佛书,无不以净土为述。净土于人是那么的熟悉,于熟悉的同时又有不熟的一面。有鉴于此,本章依据教理,先行对净土作出总述,意在使行人从理上认识净土,知净土不虚,而不至于盲目信从。在此基础上,专择为释尊独标之西方净土,拣择一些问题进行重点阐释,使行人了知西方即我等归属也,弥陀即我等依止也,正所谓乘释迦之船往面弥陀,随弥陀之愿来助释迦。在全论中,当属核心之论,盖因净土乃一大藏教之指归也。

 

 

问:什么叫净土?

答:土者,国土也,凡圣所居之地土也。十法界,即凡圣之土也。在凡,则为秽土;在圣,则为净土。秽土依众生业力成就,净土藉诸佛愿力流现。此处所言净土,即指佛法界诸佛净土。所谓诸佛净土,是指由诸佛在历劫因地上为利益众生而发广大誓愿、在果地上所流现的清净、庄严刹土。于净土,可以理解为在自性一真法界上由愿力所成就的庄严国土。每一尊佛在大愿成就时,都会流现净土。佛数无量,因此净土也无量,总称十方净土。释尊在大藏中,特为我们指出了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华藏净土等,尤以弥陀净土为最。净土在本质上无异,唯依诸佛别愿而有差异。净土总分有四,即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于此四土,应知皆一心流现,也一切众生本具也。普通行人所要往生的净土,即凡圣同居土也。凡生净土,即入自性愿海、皆当作佛也。

 

问:国土为什么有净秽之分?

答:一切土,皆由本体依心而现。心分觉与未觉,以此流现净秽二土。就土而言,非为真实;就性而言,则为真实。诸佛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因此在果地上自依本愿流现清净国土。众生不觉,一切皆受业识支使,以业识杂染故,而有秽土流现。净土现则秽土没,秽土现净土没,全在一心所感。我们的心呈现什么样,即感什么样的土。若问净土在哪里,与秽土一样,同在我们心中。若问净土是否真有,则与秽土是一个道理,形有而质无。行人修持净土,即是以清净三业并且藉着诸佛愿力往生自性净土。

 

问:什么叫常寂光土?

答:常寂光者,自性也、法身也。以自性、法身真常寂静,故名常寂光,也谓一真法界。常寂光净土,即众生本居之土也。所谓本居,是说众生原本就住在那里,身与土是合二为一的,属本地风光。以无明妄想故,使法身转为色身,寂土转为秽土,失却本来之状。成就佛果,也就意味着色身又回到法身,秽土又回到本土,故而诸佛净土,第一当推常寂光净土。在四土中,唯此土具根本义,余土是在此土基础上建立的。

 

问:什么叫实报庄严土?

答:实报者,如实之报也;庄严者,庄重密严也。谓佛于因地修真实功德、发广大誓愿而感现的报土,为报身佛所居。此土唯摄断除无明分证佛性之法身大士,盖菩萨断除尘沙,自能感现此土。在那里,无有凡夫二乘,纯一圣位菩萨。于行人言,若能成就念佛理一心不乱,则生此土。

 

问:什么叫方便有余土?

答:方便者,权宜也;有余者,不究竟也,为诸佛摄受声闻、缘觉、地前菩萨等不究竟证果者之土。声闻、缘觉若能回小向大,必生此土。佛有三身,谓法身、报身、应身。此土连同凡圣同居土,为应身佛所化。于断惑言,则为断除见、思二惑、未能断除尘沙、无明之圣者所居。于行人言,若能成就念佛事一心不乱,则生此土。

 

问:什么叫凡圣同居土?

答:凡圣者,凡圣兼有也;同居者,凡圣共居也,故又称染净同居土,为佛教化普通往生者之土,也为众生带业往生之地。四土中,此土品位虽低,但却是诸佛之慈悲大愿之集中体现。盖众生多业,不待了却,即能带业往生此土。一生此土,定成佛道。以是故,为法界无量众生所乐往。行者往生此土,初以凡夫身与圣者同居,一同接受佛菩萨教化,之后得证圣果。另,我们所居之娑婆世界也为凡圣同居土,此地也多圣者,但我们却为业感而不能得见。名称虽同,但却有质的差别。

 

问:诸佛为什么要建立净土?

答:净土从诸佛大愿中流现,若无愿力,即现一真法界,而无别样净土。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唯有靠自力行修。于实际情况言,这是很难成办的。何以故?佛道艰难,路途遥远,众生多业,力不能堪,若无弘誓大愿支撑,即要发生畏难退转,几无所成。诸佛深明此理,不惜旷劫修行,建立弘誓大愿,成就美妙国土,为的就是给后来者创设方便。有此方便,众生不待旷劫修行,即可随愿带业往生诸佛净土,在那里成就道果,之后乘愿再来,饶益众生,这即是诸佛建立净土的因缘。从这一意义上说,诸佛是开路者,我们是行路人,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报答佛恩,即此也。

 

问:净土法门是小乘还是大乘?

答:判别小乘还是大乘,唯在自利还是利他。若是纯以自身解脱为修,不问世事,不理众生,自是小乘无疑。反之,若是于入世中修出世法,与众生打成一片,自属大乘。净土以念佛为修,前提是发菩提心,不误生产生活,与普通人看上去没有什么两样,但实在是修出世法,也在影响众生。那种出世,不同于二乘之出世,是以往生净土为过度的。只因往生净土,出世在所必然。在生念佛,又有愿心相佐,即会对世人发生有益影响。往生后还要再来,还是为得众生,所以净土法门应属大乘。不但是大乘,还属一佛乘,因为但得往生,无不成佛。于此,释尊在《大乘无量寿经》中已说过净土非是小乘,这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愿决定的。

 

问:于净土,我们都应了知些什么?

答:于净土,大约应了知如下:一者,了知成就净土之佛并其本愿,以及协助本尊教化大士,一般为一佛二菩萨,例如西方净土由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成就,观世音、大势至为协教大士。佛表性德,菩萨表修德。二者,了知净土广大庄严之相,一一庄严皆由诸佛本愿所成,皆为方便化导众生而设,例如西方净土之宝地、宝树、宝鸟、宝楼、宝池、宝华、宝水等。三者,了知往生众生之状,例如西方净土之三辈九品、入胎处胎、华开见佛、神通力用、乘愿再来等。四者,了知往生净土之修法,当知此虽乘诸佛本愿,然功用全在自己,正所谓内因外缘具足,则得往生,等等。另,于净土事,佛告诉我们,不应作优劣分别想,但作平等观,从心修起。

 

问:何谓妙音菩萨(居士)?

答:修净土人每称自己为妙音居士,于人则称妙音菩萨,无分情形,皆是一名。为何如此统称,原来是释尊在《大乘无量寿经》中赐予我们后世修净土行人的法名,谓我们在因地上听到了大乘无量寿这一微妙法音,在修时称妙音菩萨,当来成佛后同名妙音如来。这一赐名,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称谓上的方便,而且授记我们当来必将作佛,无疑将成为一切修学净土行人的荣耀。已有法名的居士可将自己称作妙音,没有法名的则等于佛赐给了我们一个雅称。

 

问:往生净土的含义是什么?

答:修净土的目标在于往生诸佛净土,进而在净土上接受法化,乃至成佛,然后乘愿再来。于此往生,我们可作转往它地受生理解,是心识的转移,与我们平常说的死后转生并无二义,只是转生地大大提升了,不是三界六趣,而是永无退转的佛国净土。于此佛土,我们既可看作是诸佛之土,但更重要的应理解为自性之土。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往生净土,其实质是回归到了我们本有之土,而不是说在本有之外另有佛土。诸佛之土,就是我们的本有之土。至于本土上的庄严,则应归功于诸佛大愿功德,但同时也有我们的一份。修持中念念回归自性,即是在念念往生净土,临终往生,即是回归自性,这是真正的往生含义。

 

问:行人一定要往生净土吗?

答:从本质上讲,众生本来是佛,以妄想执著而成众生。于众生地,若能背迷返觉,即可复本。只因众生流转久远,迷得太深,以至忘失自我本性,故而复本归元实是件大不容易的事。且莫说执迷者迷不知返,就是通过学佛有所觉者要成就究竟觉悟,其路途也是十分遥远的,中间会发生什么,无有定准。怎么办?藉诸佛大愿往生净土不失为一个最好的选择。何以故?若不往生,就要在三界继续流转,流转则有隔阴之迷,再生能否续修,却是打了问号,如此延误时日,究到何时成办?而一旦往生净土,却是没有了这些问题,故而行人最好选择往生净土,这是释尊的意愿。但话又说回来,当中也不乏有稀有者立志在秽土成办,即如释尊就是在秽土上成就佛道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问:往生净土都能成佛吗?往生后其形如何?

答:往生净土必当成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往生后当下却不是佛,而是住在莲胎里。像极乐世界有七宝莲华池,里面有各色莲华。十方世界有一个众生念佛,七宝池里即生一样莲华。到众生临终念佛往生时,阿弥陀佛即把各自的莲华带来,往生者神识即刻投向莲华,由佛带回,安放在池中。至于往生者要在莲华里住多久,却是各有差别,以此形成九品莲台,总的来说是功夫越深时间越短。等到莲华开放了,往生者即可出胎面见佛菩萨及清净海众,亲蒙佛化,成就佛道,之后是乘愿再来。

 

问:何谓华藏净土?

答:《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华藏净土,是以卢舍那佛为教主,以文殊、普贤为协士、具足无量功德庄严的实报净土,无有余土。在华藏净土中,一切都是重重无尽,真正体现了法性义理。于此净土,我们应知是由毗卢遮那佛昔在人间为太子时修菩萨道发广大誓愿所成。以愿力殊胜故,在诸佛净土中居核心地位,一切诸佛净土皆依华藏净土周匝排列,是为十方诸佛共赞之根本净土。以普贤菩萨为代表发出的的十大行愿,就是证入华藏净土的根本行门。若欲证入华藏净土,当行普贤十大行愿,并称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何谓弥勒净土?

答:弥勒净土又称兜率净土,是娑婆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上生下生之地,位于兜率天内院,以弥勒菩萨现居此土而名弥勒净土。释尊涅磐后,弥勒菩萨上生此土。同样,弥勒菩萨当来作佛时,也将由此土下生人间。弥勒净土的特点,是院外为兜率天土,院内却是一方净土,可谓是秽土中的净土。若有行者具足大乘基业,并欲随弥勒当来下生人间教化,可生此土。于此净土,我们应知乃为本土行菩萨道者专设。为此,佛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指出,此土以在天界故,尚为有漏,于广摄众生,则显不足。这就是说,此净土摄受犹有所限,这点大比不上弥陀净土之广摄。欲生此土,当念弥勒尊佛。

 

问:何谓药师净土?

答:药师净土以药师佛得名,全称东方净琉璃世界,本于药师琉璃光如来于因地所发十二大愿,愿愿指向救度末法苦难众生,以消灾延寿称名法界,其土庄严一如极乐国土,是释尊为我们指示的又一个可往生之处。身处末法众生,若有贫困饥寒疾病等难,行者若犯佛法禁戒乃至得成究竟道果,当系念药师如来,即蒙佛力加被。药师佛的两大协士为日光遍照和月光遍照菩萨,也当系念。比之极乐净土,唯在佛愿不同,弥陀之愿重在归宿,一如太阳归西;药师之愿重在增福,一如太阳东升。学佛需要福德,系念药师其义在此。

 

问:何谓维摩净土?

答:语出《维摩诘经》,本指妙喜佛国净土,以维摩诘居士从妙喜国来助佛宣化,开示人间净土,故成为人间净土的代名词。谓行人但以性修,即于本土而现净土,正所谓转秽土为净土。经载,维摩居士自妙喜国土化生于娑婆世界,虽为法身大士,却示现为在家居士。虽处俗家,不着三界;示有家室,常修梵行,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即是大乘菩萨道的宿影,所以维摩诘堪称是佛陀时代第一居士,其家堪称是佛化家庭的典范。维摩净土的意义,即在于开创了人间净土典范。

 

问:何谓弥陀净土?

答:弥陀净土即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西方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为广利群生从愿心中流现的净土,也是释迦独标的一处净土。盖此土无分根性优劣,但得真信切愿,即蒙大愿加被往生,往生后无不成就佛道,故而可作一切罪业众生的大依凭。有关此土在华藏世界中的方位,大约是与娑婆世界同处于另一个世界种的第十三层,其位在娑婆之西,距离娑婆10万亿佛土。有关此土教主阿弥陀佛与本土的因缘,可谓是深之又深。以是故,于诸佛净土中,释尊独标弥陀净土,倡导众生发愿往生。有关往生此土之便利,集中体现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谓行人但得临终发菩提心,至心十念乃至一念,即可往生此土。以是故,西方净土有无量不可称计之往生者,一一生者,皆可一生成办。

 

问:除上述净土外,还有何等净土?

答:佛在般涅磐时所说的《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中言明:四辈弟子若临命终,若未终者,愿生东方香林刹者,佛号入精进菩萨,无央数国土庄严;东南方金林刹者,佛号尽精进菩萨;南方乐林刹者,佛号不舍乐菩萨;西南方宝林刹者,佛号上精进菩萨;西方华林刹者,佛号习精进菩萨;西北方金刚刹者,佛号一乘度菩萨;北方道林刹者,佛号行精进菩萨;东北方青莲刹者,佛号悲精进菩萨;下方水精刹者,佛号净命精进菩萨;上方欲林刹者,佛号至诚精进菩萨,若人临终愿生彼者,随愿往生。这是佛在涅磐时为我们指出的十方可生之土,并特别辩明:若四辈男女临终之日,愿生十方佛刹土者,当洗除身体,着鲜洁之衣,烧众名香,悬缯旛盖,歌咏三宝,读诵尊经,广为病者说法,随心所愿无不获果。

 

问:释尊为何要独标西方极乐净土?

答:在诸净土中,释尊说得最多的当属西方极乐世界,即如《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并有诸如《悲华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大经也都提到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并最终把一切行门都指归西方净土。从本义上说,诸佛净土都一样庄严清净,但以诸佛本愿不同,自有不同的摄受功能。比较净土诸佛本愿,阿弥陀佛当数第一,释尊据此说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弥陀本愿之殊胜,集中体现于后世大德所总括的四十八愿,可谓愿愿都是为利益众生,而且是无分优劣,但得看破放下,信愿念佛并忏悔业障,无不得生,这是余佛余土所不能比拟的。以是故,阿弥陀佛成为众生依凭,西方极乐世界成为净土主导。

 

悲珍整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