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极十日游(三)
第六天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大雪转阴转多云转雪
起床时气温2度。夜里大雪又在甲板上铺了厚厚一层。
雪后
9点在格迪尔(Goudier)岛的洛克罗伊(Rockroy)港登陆。这岛和港湾在二十世纪初被一支法国探险队发现(格迪尔是探险船上的技师,洛克罗伊是个法国政治家),二次大战中被英军占领。战后英国人在岛上建立了考察站。
1996年,英国民间组织南极遗址基金会出资将1962年考察站撤消后荒废了30多年的建筑修缮改建成了博物馆。
岛上主人是4位中年妇女。其中之一是前年的游客,回去后就自告奋勇来此当管理员。她们一个星期前才到。博物馆算是开放了,实际上还有许多整理工作要做。
供参观的分成无线电通讯室、考察工作室、卧室、厨房等几部分。厨房的储藏柜里摆着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几十年前出产的几个牛肉罐头。
饱经风雨的米字旗
因为没有陆上的肉食天敌,所以企鹅从不怕人。格迪尔岛上的企鹅大都聚居在博物馆建筑周围,于人更是熟视无睹。在这里往往难以保持那规定的5米距离,因为企鹅我行我素,它们根本不觉得冲着人走去有何不妥。
笑一笑!
好几对聪明的企鹅把窝筑在木屋地板底下的空间。看到一只企鹅嘴大张着衔着颗直径大约2厘米的石子,可惜由于下雪,相机在包里,没来得及拍下来。后来我发现这是只格外勤快的企鹅,别人都在悠哉悠哉,它一趟又一趟摇摇晃晃走上一个小坡去搬石子。
以前在什么地方读到企鹅对筑窝的石子看管得很严,不容他人染指。例外是有的雄性企鹅禁不起邻家太太的诱惑,跟人家勾搭上了,就会允许人家拿走一粒石子。不过观察到这一现象的动物学家没有告诉我们,一旦这样的交换发生,红杏出墙的太太的先生是什么态度,是为太太的八面玲珑足智多谋而骄傲,还是为自己的怠惰无能而羞愧?而用石子换性的先生的太太会不会吃醋而勃然大怒河东狮吼?
还在什么地方读到过纽约中央公园动物园里有对雄同性恋企鹅。管理员注意到它们轮流趴在两块圆石上,显然在把石头当蛋孵化,就找了两个受精蛋把圆石换了出来。结果那对伴侣不但把蛋孵化了,而且把小企鹅抚养长大直到它们换毛自立。
温情
邻里纠纷
相对无言
英国人办博物馆的目的之一是观察游客对企鹅生态的影响。以这里的情况而言,游客似乎对企鹅的数量有益无害。专家们说可能是因为游客来访正是企鹅繁殖孵化、娃娃生长的季节。游客没有太大地干扰企鹅的生儿育女,同时减少了那些南极贼鸥偷盗企鹅蛋卵掳掠小企鹅的可乘之机。
那些管理员还没来得及统计今年岛上企鹅的数量。
跟乌克兰站一样,这里也卖纪念品和代寄明信片,也给游客的护照盖章。明信片据说需要2-6周才能抵达目的地。管理员们强调,她们不承担快件投递业务。这里最牛气的一点是她们接受信用卡!
岛对面海湾里泊着艘灰不溜湫的智利海军的舰艇。《南极公约》规定任何人都不准携带装运武器进入南极,显然军舰不算武器。昨天晚上博物馆的女主人们邀请舰上的水手共进晚餐,说是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夜晚。
我们船上的乘客中,2个是阿根廷的海军军官。他们不是在旅游,而是在出差执行任务。达尼说他们好像是来熟悉水道环境的。
智利和阿根廷都声称对南极半岛的一部分拥有主权,而它们所声称的主权在多处重合。
下午原定在南极本土作第二次登陆,目的地叫内克港(Neko Harbour)。岸上以前有个小屋,在2009年被风暴摧毁。遗憾的是又因积雪太厚而上不了岸,所以改为在附近的Andvord湾里巡游。
看到更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冰礁冰块:一块活像腾跃中的美洲豹,一块非白非蓝却呈墨色,一块像被水淹了大半的罗马立柱神殿或约旦佩特拉的石室,一块平台上驮着方方正正的另一块,还有一座如山坡般,中间有个巨大的洞穴。 这里冰礁旁水面上全是浮冰,皮艇经常跟冰摩擦而嗤嗤作响。
美洲豹
冰礁
冰礁洞穴
4点半以后云层渐渐散开,这儿那儿露出了久违的蓝天。世界变得越来越开阔。东方一片白皑皑高原。驾艇的苏珊说,这高原向南一直延续几千公里。
南极高原
南极平均海拔2,500米,而覆盖其上的冰层可以厚达1,600米。
太阳始终“犹抱琵琶半遮脸”,只是白糊糊的一团,周围出现了略微可以辨出赤蓝色彩的光环。环和太阳之间还有几个小亮团,像高空上又几个太阳。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现象。神话中的弈当作多余的太阳射的想来也许就是这样的亮团。苏珊说这叫Sundog,即日晕。当然,这些都是阳光经云层中冰晶折射形成的幻影。
日晕
其他皮艇陆续开始返回大船时,我们艇上有人在远处靠岸的冰礁丛间看到了鲸鱼。苏珊一看就知道是小须鲸(Minke whale),毫不犹豫就加速追了上去。她参加一个有关南极鲸鱼的科研项目,特别热衷于收集鲸鱼的照片,多次强调我们如拍到象样的,一定要复制到船上图书馆的电脑上或转发给她。可惜这次那鲸鱼仅倏忽亮相了两三次,又被冰礁所阻,谁也没抢到镜头,尽管我们艇上正好有个每次出去都提一大袋摄影器具的摄影家。苏珊不肯死心,无奈顶不住奥古斯丁在对讲机里不断地督促她返航,最后不得不放弃。
大厨在几个人的帮助下正在甲板上烘烤大块大块的牛肉,烟熏火燎。
我注意到有群巴乔亚企鹅在陪伴着我们。它们时而畅游、时而蹦出水面,然后来到船尾,分头攀上几个高低不等的桌面般的冰块,一趟又一趟轮流作跳水表演。它们也许跟我们一样,因为阴霾散尽而心情愉快而自娱自乐,不过我更愿意相信它们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为我们显摆它们的拿手好戏呢。
同乐
跳水表演
晚上又有故事片。我吃得太饱,趴在船舷栏杆上看了会海峡两岸的雪峰冰川和企鹅殖民地后就回舱睡觉了。
第七天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阴雨 起床时气温2度。
上午登陆欺骗(Deception)岛。这是个活火山。当初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了环形岛,而环中海湾(叫福斯特港 Port Foster)就是火山口的低坑。环形岛的唯一缺口即海湾入口叫尼普顿风箱(Neptune’s Bellows。 尼普顿是希腊海神。这里时常刮强劲的阵风)。
岛上大部分覆盖冰川。而俯瞰海湾的一面多半仅山凹里有雪,黑白相间,象斑马的条纹,又象传统国画的雪山写意。
捕鲸人湾
自十九世纪初以后,在南极圈北端作业的海豹鲸鱼捕猎船经常以此地为避风港(兼避冰礁,因为冰礁不易从230米宽、且有暗礁的口子进入)。我们实际登陆的那片海滩由此就叫捕鲸人湾(Whalers Bay),进了尼普顿风箱就是。那里最兴旺时集中了14艘鲸鱼加工船外加一个岸上加工厂。船上专管从鲸脂熬油,岸上加工厂则分工从骨架里熬油。 加工厂从1931年起因不再有利可图而被废弃。
岛上在1967年12月和1969年2月两次发生火山喷发,毁了智利的考察站,也掩埋了共有45个坟的墓地。 登陆处浅滩雾气腾腾,那是火山气孔喷出的热气使然。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不知什么化学物质的气味。
上岸时细雨淅沥。众人分成2组。带领我所在一组的是塞巴士提安和朱莉叶塔。
滩上巨大的熬油罐和储油罐还巍然屹立。它们的周遭则乱七八糟堆着钢管铁架木头齿轮,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人以那些大罐为中心建立的几个垃圾堆。
储油罐
几幢木屋或被大风掀掉了屋顶墙板;或横梁塌陷、摇摇欲坠;门窗所在尽是黑窟窿,阴森而诱人。
遗迹
附近坡上有两个乱石堆起的凄凉的坟头,上面插着的十字架上的字迹依稀可辨。
我们没去看岛上从前英国和智利考察站的遗址和智利人留下的小小的飞机库等,而是爬上了所谓的“尼普顿窗口”即火山圈在海湾入口旁的一个半月形缺口,欣赏海湾全景以及另一侧的大洋。路上走过被火山灰石埋没大半截的几条木船、一幢木屋、一副鲸鱼骨架,还走过一对在交配的南极贼鸥。
火山灰石中的船
然后是南极“温泉洗澡”。那年料峭寒风飞雪中在死海里漂浮是我旅行经历中最得意的事情之一,下水南极自然天经地义。“老夫聊作少年狂”,此时不狂,更待何时?
水面上的雾气说明水温高于气温,不过差别极其有限,反正跨入水中感觉不到丝毫暖意,然而也没感到锥心刺骨。在水里扑通几下又为岸上的相机摆了几个李小龙架式后上岸。塞巴士提安他们早为大家准备了大浴巾。
体验南极水
下水就几分钟,而脱卸和重新穿起那全副衣着花的时间长得多。我不愿意把冰凉的湿游泳裤留在身上,就学别人的样,走到个铁架后面换裤子。正在“进行时”中,突然发现另一组浩浩荡荡正朝我们走来,这屁股是绝对地大大地无耻地走光了。
除了南极贼鸥,还看到蓝眼长鼻鸬鹚,却不见企鹅。而这岛上据说生活着大群帽带企鹅。
蓝眼长鼻鸬鹚
南极贼鸥
下午上设得兰群岛中的半月(Halfmoon)岛。岛上有个已经关闭多年的阿根廷考察站。而我只看到露出雪堆的一条木船的船头。
岛上帽带企鹅占绝大多数。时下时停的雨多少给我机会拍了几十张照片,其中光是在一块卧地骆驼状的巨石前,我就半跪着拍了近20分钟。
在这里我拍到了一只企鹅与它正在孵蛋的伴侣分享刚逮回的帝王蟹(Kingcrab)的甜蜜情景。
旁边许多企鹅展开翅膀扬着脖子嗷嗷大叫,也许是呼唤着它们的伴侣:“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豪华公寓
雄纠纠 气昂昂
共享美餐
仰天长啸
晚上8点进入德雷克海峡。
睡前吃了自己带来的防晕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