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歧视了吗?
既然要谈歧视,必须先明白这个词的定义。最简单的中文定义就是「轻视,以不公平的态度相待。」。牛津字典就啰嗦了一点:
[intransitive, transitive] to recognize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people or things; to show a difference between people or things [2]
看来牛津对歧视的意义包含的比较广泛。只要你心里这么想,虽然没有做出任何的表示,就算歧视了。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随便你怎么想,只要没有对我做出任何举动,就还不算歧视。
比如说,如果看倌您,心里想着码农这个不学无术的傻大妈,凭什么在这里谈歧视。我不会觉得被歧视了,因为您啥也没做。如果您在留言板里这么写了,是不是就构成对一个「傻大妈」的性别歧视?那也不一定,看我的心情。如果我正好也觉得自己确实犯傻,我会举手赞成,您说得对。万一我心情不好呢?
所以歧视,是不是看那个「被」歧视的人怎么想。也许我这么说,会被建议别叫码农了,干脆改名叫阿Q。
但是很多时候,一个「歧视」事件的走向,决定于当事人在那个当下是怎么想的。
很多年前在某一家科技公司,我是分公司里唯一的女性工程师。没事的时候喜欢找另外一个女同事聊天,她是我们的前台接待员,是非常好的八卦资源。有一次她跟我抱怨,某个资深工程师(白男)眼高于顶,瞧不起前台接待员,从来不和她打招呼。我觉得奇怪,因为我和那位男同事做同一个项目,觉得他人挺好的呀。后来仔细观察,发现他不是眼高于顶,他是个害羞的宅男!
我的八卦伙伴,是不是自己歧视自己了?
我还是研究生的时候就搬进这个社区,也是社区里唯一的有色人种。我家对面有一户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是第一个在这个社区盖房子的资深居民,他们的孩子在这儿出生,已经都成家立业了。我搬进来,他们过来送花送饼干,一来二去的,他们把我当成捡来的孩子,经常叮咛我出门要小心,哪可以去哪不能去。
我爸第一次来美国看我,我白天出门上班去了,我爸就一个人在社区里头晃啊晃的。有一天我下班不久,我爸也从外头晃回来了。正巧被对门的老爷爷看见了,他跟着我爸的后脚就过来敲门了。才开门,他紧张的问我一切都好吗?我有点懵,回答「很好啊,怎么了?」。他说:「我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亚洲男人进你家,实在放心不下,就过来看看。」。
平常室友和我的男性朋友进进出出的,也不见老爷爷担心。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亚洲男人,却让老爷爷特地来敲门。老爷爷是种族歧视吗?我从来没有这么认为,因为我知道他真心关心我。
也许你会说我天真了,也许吧。老爷爷的举动让我爸伤了自尊,但是后来想到他的女儿一个人在这么远的地方,有人这么关心她,他还挺开心的。
来美国是我自己选的,住得越久看到的问题也更多。有时候在路上也会被前面一辆车上的贴纸(Go back to where you came from)惹怒了。日常生活中,职场上,虽然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各式各样的歧视见到的也不少,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性取向歧视,还有阶级歧视,只要上了心总能看得到。
因为我们是黄种人,表面上的差异已经这么明显了,更别提语言文化。当我们遇到各种「歧视」的时候,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就把所有的不平等对待,都归咎于种族?不会去深究隐藏的原因。也许,他真的不是好人。也许,他的教养不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也许,他那一天心情不好,你撞到枪口上了。或者,只是一个误会呢?
我绝对不是要姑息有种族歧视的人,更不能容忍有各种歧视的人。只是,有时候,是不是不需要把生活中碰到的任何不愉快,自动归类为因为我是华人、亚洲人、黄种人,所以被歧视。由此更尖锐了彼此的对立关系。
往往,歧视和被歧视的人根本彼此不认识。凭什么就瞧不起人呢?有些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惹的祸。然而,有更多是政治操作的刻意渲染。
歧视的根源只是种族不同吗?美国就业保护法(Employment Protection Act)标明了公司不能因为种族、性别、宗教、年龄、肤色、国籍,和身体机能与健康而不予录用。在这么多类别里,我看见了两个字「弱势」。
歧视不就是强欺弱吗?
所谓强者,不是个人的强悍,而是他所属族群的政经优势。华人在美国社会已经渐渐取得了经济的优势,慢慢成为可以扶别人一把的那个「强者」。如果我们选择了自扫门前雪,自求多福。那么歧视将永远存在,只不过是施压力和受压榨的换了一批人。谁知道下一个浪潮拍上来,华人又会被冲到哪里去?二战时欧洲的犹太人和美国的日本人都殷鉴不远。
种族歧视,仅仅是种族的个别问题吗?
也许,种族不是问题,歧视只是病征。
人的不平等,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才是需要解决的病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运大同篇】
「大同」,是不是成年人的童话故事?你说呢?
(图片来源 Adobe Express by 碼農)
(图片来源 网路)
~~~~~~~~~~~~~
[1]国语辞典简编
[2]discriminate
书单都记下了,谢谢!
不知为何?读此篇时想到莱辛的小说The Grass is singing 。
上次你问我书单,你读过《巨流河》吗?这本一定推荐,齐邦媛先生是英文系出来的教授。“流亡学生”第一次打动了我。还有王鼎钧那套回忆录,四册里前三册值得推荐,再精选,记得第二册第三册与流亡密切。行李重,第四册不要带了。有本陈雨航的《小镇生活指南》,眷村生活,淡淡的故事,我读过多年还喜欢书里的范围。比如吃的便当带去学校的。
理解并赞同码农的见解,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会心有成见,我们不了解他/她经历过什么,因而不容易去改变他/她的刻板想法.但是进一步的讲, 若是他/她因为自己的成见,无缘无故对我有了不友好的举动, 做出反应也是我必然要做, 也应该做的.
than in China when we seek employment and benefits. Isn't it ironic to talk about this matter?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how people think in their mind about races as much as the social norms. No one dares to openly call another person the N word or uses racial slang, it tells a lot about what is accepted and what is not in regard to race. What people think is not as harmful as action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entities have set up many regulations and actions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their own people and potential immigrants, so that no one would want to move over there. Job well done and the goal is reached. I shall never go over there to live and work, or to die.
梧桐兄总结得好,码农这篇可以引起大家的深省!
嗯呢呗:))
也许,他真的不是好人。也许,他的教养不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也许,他那一天心情不好,你撞到枪口上了。或者,只是一个误会呢?——特别喜欢浓浓的这些“也许”。这不仅仅是替人着想,更是一个人勇于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自我对话、自我说服的能力。
为一种现象多想几个成因,就会拓宽我们的思路,从而不错过那个能够以“最利他理由”来取代“最利己理由”的机会。过一段回头一看,亏得当初没当回事,因为真的也不是啥大事儿,当时想多啦,嘿嘿:))
码农有一点提醒得好,要提防政治操作。
在美国工作,加入一家新公司,最先接受的培训就是关于歧视和性骚扰的培训,的确同您所说的差不多。
就是以当事人的个人感觉为准,完全是主观感觉,没有客观标准。
因为歧视产生的效果是感觉,而感觉并不限于行动的结果,口头上的歧视难道不是歧视?或者文字的表达难道不是?任何可以表现出来的方式,如果让人感到具有歧视的感觉,就是发生了歧视。
因此是否发生了歧视,完全看当事人的感觉,你觉得对方表现了歧视,就是歧视发生。
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模糊的地方,类似的,还有性骚扰,也是同样的标准。
这就引出了政治正确的概念。
如果同样的事情,在他人觉得表现歧视,但你作为当事人不认为是,只能解释为你不感到被歧视,但不能作为他人可以接受的标准。
耶伦见六个女人-女人就是汉奸
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