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6.17:王者必立牧
原文:
王者必立牧,方二人,使窥远牧众也。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有狱讼而不平其冤,失贤而不举者、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噫!朕之政教有不得尔者邪?何如乃有饥寒而不得衣食,有狱讼而不平其冤、失贤而不举。”然后其君退,而与其卿大夫谋之。远方之民闻之,皆曰:“诚天子也!夫我居之僻,见我之近也;我居之幽,见我之明也。可欺乎哉!”故牧者所以开四目、通四聪也。《诗》曰:“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此之谓也。
译文:
天子一定要设立治理地方的长官,地方设有两人,让他们监察治理民众。远方的百姓因为没有足够的衣食而饥寒交迫,或者因为断案不明而产生冤情,或者因为得不到举荐而失去贤人,入朝禀告天子,天子在地方长官入朝的时候,拱揖请进,问道:“哎呀,我的治理和教化有不到位的地方吧?否则怎么会有饥寒交迫的人,怎么会有冤屈不公的人,怎么会有不被重用的贤人。”而后长官回到地方,马上与卿大夫一起谋划治理方案。地方的人听闻后,都说:“天子真是诚信啊!我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可是能看见我,就像在旁边一样;我住在这么幽远的地方,可是能明察秋毫,怎么能欺骗他呢!”因此地方长官是用来打开四只眼睛可以看清楚,疏通四只耳朵可以听清楚。《诗经》说:“国家如果有否塞不通,仲山甫能疏通照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侠客心得: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有仲山甫这样的贤人在地方帮助天子治理民众,天子就多了两只耳朵,多了两只眼睛。如果有任何民生问题,贫困也好,冤情也罢,天子都清清楚楚。然后谦虚的请教地方诸侯我哪里做得不好,需要修正。于是诸侯回去也好好检讨,谋划解决人民的问题。这就是三皇五帝时期极其简单的治理方式,以帮民辅民为要。人民有安乐,国家还能不稳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