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王夫之解震卦彖辭:良知乍现,振聋发聩
关于震卦的意义,孔子的《彖传》下了这样一段断语:
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对于震卦的解释,尤其是这段彖辞,都是围绕着恐惧致福,也就是恐惧所带来的福报来讲的。惊雷带来的恐惧,令人反省,恢复诚敬心,因此会更加恭谨礼让、脚踏实地,自然会有福报。但是王夫之的解释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他认为这炸雷不是来自于外,而是发生于内,是良知的乍现。他是这么解释这段彖辞的:
这个“恐”字,并不是害怕什么;令人恐惧的,也不是震摄人的威力,而是内心一股气的发出,害怕天理胜不了人欲,道义胜不了私利,恭敬胜不了怠慢,于是奋然醒悟,良知震动,而事事物物都被照亮,这是性德威力发用的方法。“有则”的意思是,如果事情的发展是遵循初现的良知,当然就不会离道义太远。
这里王夫之活灵活现地讲述了良知是如何发用的。震卦是一阳初现,那一阳就是良知,好好抓住它,别让欲望吞噬了。它就是引领你在黑夜里行走的火把,有它照亮,就没有危险。
良知随时都会出现。当你看到小孩要掉进井里的时候,你一定有抢救他的冲动,那就是良知的震动。当你看到一个弱小的同学受到霸陵欺负的时候,你气血翻涌,想一拳把恶霸打倒在地,这也是良知的声音。可是当你看到那恶霸的大块头,你气馁了,低着头偷偷溜了,良知被懦弱浇灭了。所以儒家讲究智、仁、勇三德的培养,就是为了壮大良知,使它如日月一样明亮。
王船山原文:
恐者,非有畏於物;使人恐者,亦非威以懾之,但專氣以出,惟恐理不勝欲,義不勝利,敬不勝怠,發奮內省,志壹氣動,而物自震,其德威之道也。“有則”者,如其震動恪其之初幾以行之,自不遠於天則。
------《周易内传》卷七,第30-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