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走进繁花:卢森堡(3)-小镇的呢喃

(2022-05-07 11:02:51) 下一个

在因二战中的阿登战役而闻名天下的阿登高原上,有很多历史悠久且美丽无边的小镇。比利时的布容和迪南是其中的两个,它们在历史上都归属于卢森堡公国。在卢森堡公国内,曾跟它们亲如一家,今天却被分隔两国的,还有卢森堡的几个小镇。这些位于阿登高原上的小镇,在岁月的角落静默盛开,轻轻呢喃着过往的美丽和忧伤。

克莱沃

维安登

第一个小镇是位于卢德边界的埃希特纳赫(Echternach)。 卢森堡和德国,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几个世纪里都是“亲兄弟”,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卢森堡是德国的一个城市。为了强调自己是一个主权国家,卢森堡的商店中专门出售印有“Luxembourg:Not a city of Germany”字句的T恤。可这个隔绍尔河(Sure River)与德国相望的埃希特纳赫小镇,历史上的确是跟德国荣辱与共的。

河面不宽、水流不快的绍尔河是两国的界河。若想横跨此河,连船都不用,趟着水就过去了。如果发生战争,这个小镇想都不要想,立刻会被德军攻陷。虽然德国看起来比卢森堡强大得多,但绍尔河旁的德国小镇却没有埃希特纳赫繁华,更没有埃希特纳赫的名气大。

埃希特纳赫

绍尔河

卢森堡和德国边界

德国小镇

今天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埃希特纳赫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它是卢森堡最古老的城镇,比首都卢森堡城还早近3个世纪,而这个城镇的建成,跟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共同的圣人使徒威利布罗德(Willibrord)有关。他是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传教士,在穿越英吉利海峡前往罗马后,他从教皇那里得到了向异教徒传教的许可和祝福,并于公元695年被指派为弗里斯兰主教,在荷兰的乌得勒支建立了第一所教堂,开启了荷兰的基督教时代。因为这个原因,他被今天的荷兰人称为“弗里斯兰人的使徒”。此时,比利时的列日主教区还未建立,荷比卢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控制下。

在乌得勒支教堂建立后的第三年,威利布罗德在离乌得勒支一个小时车程的埃希特纳赫建立了一座修道院,小镇也围着这个修道院而铺开。当这位主教长眠于此,同时被封为圣人后,小镇变成了圣城,威利布罗德也变成了卢森堡的守护神,来参拜他灵柩的人络绎不绝,每年圣灵降临节的星期二都会举行纪念他的跳跃游行(Echternach Hopping)。游行中,人们用白色手帕相互连接,一边走一边向前跳跃,左右脚交替,一直走到安葬圣人的教堂门口。今天这个游行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埃希特纳赫

埃希特纳赫

埃希特纳赫

埃希特纳赫

埃希特纳赫

虽然这个小镇因圣人而闻名,但它在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时就已存在,圣人建的修道院正是在罗马庄园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个庄园被认为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我对埃希特纳赫的拜访即从这个见证了小镇花开花落的修道院(Abbey of Echternach)开始。

开进小镇,我注意到,位于阿登高原和德国艾费尔高原(Eiffel)接壤处的它没有城堡,跟布容和迪南不一样,但跟比利时的阿尔隆有点儿像。没有人知道圣人威利布罗德是不是受到了神的指引才在这个山谷中建了修道院的,人们只知道修道院建成后,这里成了爱尔兰僧侣的第一个定居点,还成了欧洲大陆第一座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修道院。在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第一位君主矮子丕平在这里受洗后,埃希特纳赫修道院被定为了皇家修道院。从这儿以后,修道院得到了众多统治这里的君主的赞助。

埃希特纳赫修道院

埃希特纳赫修道院

埃希特纳赫修道院

到丕平之子查理曼大帝时,修道院的主教被提升为大主教,在大主教去世后,查理曼大帝直接控制了修道院,此修道院在加洛林王朝的第一次文艺复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的欧洲,除了教士以外,大部分人都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为了传播上帝的福音,查理曼大帝命令学校和修道院抄写《圣经》,并统一了帝国内书籍的版面、字体和装饰标准,这些标准被称为加洛林风格,而这种风格的源泉,正是来自埃希特纳赫修道院。此修道院抄写的四本福音书是法兰克帝国最重要的抄本之一,这时的埃希特纳赫,跟与之一箭之遥的德国历史名城亚琛(Aachen)和特里尔(Trier)都是一家的。

修道院随着加洛林王朝的命运而起伏。当王朝走入巅峰时,它的精神和世俗权利也达到了顶峰,可当查理曼大帝去世,帝国陷入内战,最终被一分为三后,修道院的权力也随之崩溃。在帝国分家的《凡尔登条约》签署后的第四年,修道院的僧侣们被驱逐出境,从属于东法兰克王国的埃希特纳赫耀眼的光芒散尽。

埃希特纳赫修道院教堂

埃希特纳赫修道院教堂

埃希特纳赫修道院教堂

可是,圣城的火种却是不灭的。当东法兰克王国演变成神圣罗马帝国时,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拓大帝开始恢复修道院的荣光。他把特里尔的40名僧侣迁到此处,让修道院再次进入了黄金时代,成为周边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修道院不说,图书馆藏书也达到了顶峰,还用金墨抄写了福音书,这部福音书被称作黄金福音书,也被称作《埃希特纳赫金典》。随着它的繁荣,小镇也不断向外扩展,在13世纪上半叶获得了城市称号。可惜修道院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洗劫,后变作了瓷器工厂。 法国大革命后,僧侣们被驱散,修道院的物品和著名的图书馆被拍卖,城市逐渐落寞。

卢森堡独立后,政府重修了修道院。此修道院规模极其庞大,比比利时鲁汶的公园修道院还大得多,不过,风景没有公园修道院的好,但这里以圣人威利布罗德命名的教堂(Basilica of Saint Willibrord)却比公园修道院的级别高很多。这里是圣人最初建的教堂所在地,教堂里面的圣坛上曾经埋葬着他的尸骨,也埋葬着卢森堡公爵亨利四世的。

威利布罗德教堂

威利布罗德教堂

威利布罗德教堂

埃希特纳赫

埃希特纳赫

今天,圣人的尸骨被移到了圣彼得和保罗教堂(Saint Peter and Paul Church),这里是全镇的制高点。所谓的制高点,也就是有几阶楼梯。在罗马时代,这里有一座带有塔楼的防御工事,可以监视绍尔河。位于镇中心的它外表很朴素,内部也关闭,我无法朝圣,只能祈祷它会保佑小镇不要像在二战中那样被摧残。因为埃西特纳赫的地理位置,所以它在二战德军发动的关乎德国生死存亡的阿登战役中成为了最前线,并遭到了德军猛烈的轰炸,轰炸中镇中的大部分地区被摧毁。

埃希特纳赫的“泪水”已流干,时光的磨已把它的忧伤慢慢碾作了齑粉。今天,这个美丽的小镇及其周边被称为小瑞士,森林、岩石和溪流是它的标配。我徜徉在这个历史与风景俱佳的小镇,把它的美好珍藏在我记忆的行囊里。

维安登

维安登

维安登

可以让我把美好珍藏在记忆行囊里的还有卢森堡和德国边境的另一个小镇维安登(Vianden)。绍尔河在流经埃希特纳赫前,会在途中迎接一条支流,这条支流叫乌尔河(Our River),此河也是卢森堡和德国的界河。我对维安登的心仪,不是因为它是卢德两国的边界,也不是因为乌尔河从镇区穿过,而是因为法国大文豪雨果。当年雨果流亡时曾在此地逗留过,因此小镇也被称作“雨果小镇”,他的故居被改作了文学博物馆

虽然大文豪的足迹让小镇沾染上了文学的气息,但雨果并不能见证小镇的历史,能见证小镇历史的是大名鼎鼎的维安登城堡,它曾在二战的阿登战役中为卢森堡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小镇各个角落都可以仰望看到的这个城堡让我又想起了布容和迪南的身影。

雨果故居

乌尔河

维安登

维安登

维安登

跟布容和迪南的城堡一样,维安登城堡也雄踞在小镇的制高点上。虽然城堡所在地的海拔只有500米左右,但在西欧的低地国家这已经是珠穆朗玛峰了。此地在罗马帝国晚期时曾是一个要塞,要塞被毁后,小镇的历史也消失了,它重回历史跟圣人威利布罗德有关。在圣人建成埃希特纳赫修道院的那一年,一位名叫圣·日米娜(Saint Irmina)的女圣人在此一个建造了一个葡萄庄园,并把葡萄庄园作为礼物送给了修道院。让维安登真正变成小镇的是统治这里的,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主维安登伯爵。他于公元11世纪左右在罗马要塞的原址上修建了此城堡后不久,以皮革手工业出名的小镇获得了城市权利。

维安登伯爵家谱中的人的血统非常高贵。他们不但是荷兰共和国创立者奥兰治家族的祖先,而且其中一个伯爵还娶了占领君士坦丁堡后建立了拉丁帝国的皇帝之女。因为高贵的血统,这个家族的伯爵们曾与法国皇室和德国皇室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领地包括今天的卢森堡和德国的一部分,他们修建的城堡曾是欧洲罗马式和哥特式时期最大、最美丽的封建住宅之一。

维安登城堡

维安登城堡

维安登城堡

维安登城堡

可是,当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卢森堡王朝崛起时,此城堡就成了卢森堡伯爵的囊中物,最后成了荷兰共和国奥兰治家族的一份子。在荷兰联合王国时期,奥兰治家族把它卖给了一位香料商人。商人把城堡中能卖的都卖了,之后城堡变成了废墟。虽然维安登伯爵之后回购了城堡废墟,并希望恢复它曾有的气势,但比利时革命爆发却让他不得不止步。等卢森堡大公想修复它时,又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可就是这样一个废墟却在阿登战役发生前的维安登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卢森堡大公国被美军解放后,德军撤退到摩泽尔河、绍尔河和乌尔河沿岸的防御阵地,卢森堡士兵占领了最重要的维安登城堡作为观察哨。他们居高临下,窥探德军动向,然后向盟军报告。德军很生气,派人袭击城堡。在数人伤亡后,他们撤出了城堡,随后,德军集中兵力攻打该城堡也未获成功,不得已退回了对岸的德国。可是,一个月后,在德国拼了老命发动的阿登战役中,卢森堡士兵放弃了城堡。

维安登城堡

维安登城堡

维安登城堡

维安登城堡

维安登城堡

今天被重新整修过的城堡跟当年的格局差不多,外部有罗马窗、法式古堡圆塔尖顶、佛兰德的阶梯山墙等,内部有起居室、会议室、军武室等,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教堂和厨房,厨房中各种锅碗瓢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站在城堡高处向下望,小巧的维安登小镇精致又可爱。所有的民居住所都沿着乌尔河而建,虽不整整齐齐,但也不杂乱无章,最引入注目的是圣·尼古拉斯教堂(Church of St Nicholas)的尖顶。这个在乌尔河边的教堂由圣殿骑士团于13世纪末建造,里面有一座巴洛克式的祭坛,富含洛可可元素。

维安登

圣·尼古拉斯教堂

圣·尼古拉斯教堂

当接纳了乌尔河水的绍尔河缓缓向西流动时,它会流经卢森堡的另一个小镇迪基希(Diekirch)。位于阿登高原上的它没有埃希特纳赫的悠久历史,也没有维安登高高耸立的城堡,但它跟它们一样都有迷人的小巷,也有怡人的风景。不过,迪基希跟它们不一样的是,这里是卢森堡国家作战总部所在地,还有一个卢森堡国家军事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里面收藏着大量二战中关于阿登战役和美军解放卢森堡的物品。在阿登战役中,迪基希位于战场的中央,美国第5步兵师在阿登战役胜利后就是从这里渡过了绍尔河。只可惜博物馆关闭,我只看到了门前的旧坦克。

与埃希特纳赫和维安登不同的还有,迪基希的名字来自卢森堡的一个啤酒品牌(Diekirch Beer)。此啤酒于1871年被酿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酿造啤酒的水源来自迪基希,我在美国的超市中有看到过这个品牌的啤酒。而迪基希与两座小镇最大的不同是它被称作“驴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以前当地农民播种、耕地和种植葡萄园都使用驴,驴撑起了当年迪基希GDP的半壁江山。我去过那么多国家,第一次听说驴有如此多的功用。

迪基希

迪基希

迪基希国家军事博物馆

既然驴为此镇的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那它的身影一定无处不在,镇中最出名的就是毛驴喷泉。在喷泉中,一头灰驴站在木桶上,背上驮着一袋儿货物,另外三头灰驴围绕在木桶边,木桶中的水龙头流出的水落到水池中。我知道灰驴是小镇的吉祥物,可这样的设计是什么寓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还有,驴居然被放置到了当地最著名的圣劳伦斯老教堂(The Old Church of Saint Laurence)的尖顶上,这是我看过的最奇葩的教堂。在迪基希,驴比上帝的十字架还重要啊。

作为罗马比利时高卢的一部分,迪基希也留有罗马遗迹。这个最初建于7世纪的教堂即是建在一座罗马别墅的遗址上,教堂地下室收藏着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石棺。当墨洛温王朝消失后,接替它的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把盎格鲁撒克逊人安置在了迪基希,为此,他修建了此教堂。几经改建,教堂变成了罗马式和哥特式相结合的教堂。

迪基希驴喷泉

迪基希教堂

迪基希绍尔河

迪基希

之后教堂和迪基希都变成了卢森堡公爵的领地,隶属神圣罗马帝国,城墙也开始被修建。在卢森堡公爵亨利七世成为神圣罗马皇帝后,亨利七世之子,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坚定支持法国的卢森堡伯爵和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加固了城墙,等拿破仑到来时,城墙被夷为了平地。现在迪基希只能跟绍尔河水一起,在阴沉的天空下,暗自神伤它曾有的辉煌过往。

我在暗黑的天空下开往阿登高原上的另一个小镇克莱沃(Clervaux)。曾经以皮革产业为主的克莱沃小镇跟阿登高原上的很多小镇一样,也建在山谷中。这些小镇只要在阿登高原上,就跟二战时的阿登战役脱不了干系,克莱沃也一样。德军率先在这里突袭美军,打响了阿登战役中一连串强势反击的第一炮,美军因寡不敌众,两天后缴械投降,而美军的驻守地正是小镇的地标克莱沃城堡(Clervaux Castle)。

克莱沃

克莱沃城堡

克莱沃城堡

克莱沃城堡

克莱沃

这个城堡跟维安登家族有关系。它由伯爵的兄弟在古罗马的一座别墅废墟上修建,比维安登城堡晚建了一个世纪,但跟建在山顶上的维安登城堡不一样,克莱沃城堡建在谷地中,这直接导致了它不能成为防御的中间力量。果不其然,虽然城堡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不断被不同统治这里的人扩建,还建造了佛兰德西班牙风格的骑士大厅及作为监狱所在地和防御目的的塔楼,但自它建成那天起,就没什么攻防战绩,到阿登战役发生时,它即刻被德军摧毁。

二战后重建的它,外表基本保留了各个时代扩建的风貌,但曾经的地窖、马厩、谷仓等已经不见踪影,现在被用作了当地政府办公室和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阿登战役中的武器和纪念品,最引人注目的是纪实艺术摄影作品。由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摄影师基于爱和信仰,拍摄了包含37个主题在内的50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被称为《人类家园》,在摄影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曾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近40年,被誉为迄今为止“史上最伟大的摄影展”,并成为“世界记忆名录”的标记。

克莱沃

克莱沃

克莱沃教堂

克莱沃河

克莱沃河

虽然这座白色城堡在我去的时候关闭,我什么也没看到,但我却在克莱沃小镇看到了难得一见的阳光。温暖的阳光照在罗马风格的教堂(Church of Saint-Hubert in Munshausen)上,小镇立刻熠熠生辉。教堂在克莱沃河(Clerve River)旁,此河在向南汇入卢森堡的威尔茨河(Wiltz River)后,最终流入绍尔河,然后成为了卢森堡和比利时的界河。建于19世纪初的这所教堂跟中世纪的很多教堂相比,非常年轻,它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一直属于列日主教区,教堂里面陈列着从罗马带来的圣徒遗物。

教堂跟城堡一样,也关闭,我没有瞻仰到里面圣徒的遗物,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不是基督徒的我,本来就对圣徒和圣徒遗物不感兴趣,让我真正感兴趣的是这个小镇背后的历史和它的如画风光。漫步在克莱沃河旁的公园里,我回顾着克莱沃小镇和卢森堡其它小镇的过往。它们的悲与喜、恨与爱都已被从它们镇中流过的河水冲走,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卢森堡也进入了新的篇章。作为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现在的卢森堡在灿烂地微笑。它的微笑,就像泰戈尔所说:“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他”。

路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谢谢,你的经历也真好。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你做足了准备,真好,那么多历史故事。我在卢森堡就是顺势而过,特意吃了luxenburger, 后悔S了,一点不好吃。这的人也不为自己的名声做好点。不过也没啥吃的特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