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39)
2016 (71)
2017 (59)
2018 (47)
2021 (1)
许多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批评说,中国人没记性,总爱忘记历史,忘记教训,哪怕是血的教训。这种忘性,尤其表现在饮食创造方面。你若不信,我举个包子,谁能回忆起它的起源?
我倒是觉得,这个毛病情有可原,因为我们的历史太悠久了,古今多少事,连上帝都不纪念,何况人呢?所以,为了面向未来,为了活得轻松,中国人还是要学会忘记,管他谁发明的,谁命名的,能让我撑傻、吃糊涂就好。
论起包子的个性,大厨、巧妇、老饕餮们,可能马上会想起叉烧包,小笼包,灌汤包之类。但我老实告诉你,这些包子的个性,无外乎都彰显在馅料口味和吃法上,照顾的都是人的眼睛和舌头,根本没有考虑到人的肠胃。
要知道,人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单纯地迎合嘴皮和舌头的作法,不仅有嫌欺上瞒下,而且不合理,不科学。
某家的包子,个性却在大小不一。这是古今中外,所有用来外卖的、自用的、进贡的包子都不具备的。狗不理包子要敢这么做,保证它连一笼也卖不出去;庆丰包子要敢这么做,习大大肯定会把它定性为奸商的典型。可是我敢这么做,你也可以放心这样做,大胆这样吃,因为它合理且科学。
包子好吃不在褶子,亦不在大小统一
当然,当然,我很清楚,吃饭是个自然行为,饥不择食,胃喜为补,与科学毛无关系。但请你看一下这段自然石砌出来的墙壁,你就茅塞顿开,恍然大悟,醍醐灌顶,芙蓉出水了。
人的肠胃,如同这面墙壁,也是个自然空间,其中,有大洞,有小孔,还有缝隙和豁口。用统一尺寸的包子填充肠胃,要么撑着浪费,要么空着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觉得吃包子很撑,也有人觉得吃包子不经饿的原因。
不过,相信你吃了某的包子后,一定会觉得旮旯里都塞满了,实沉实沉的,饱嗝饱嗝的。
2016.12.27
楼主文章写的真是构思极其精妙, 文笔更有如行云流水, 从简简单单的包子说起, 引申出小到为人处事, 大到治家立国的一番即深刻并且又无可置疑的真理。有生之年能够读到这么一篇高级文章, 何其幸也!
忍不住对跟帖的奉劝一句, 读不懂的话要用请教的姿态跟帖, 否则露出你半瓶子醋的马脚可要怡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