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已过多时,很快又到了榆树开花,榆钱挂满枝头的季节。不少身在北美、嗜好榆钱美食的华人同胞,特别是国内过来探亲的老年朋友,可能正在酝酿情绪,准备家伙,查看地图,选定目标,等时机一到就冲出去,狠狠地“捋”它一把,美美地吃它一顿。可是,北美的榆树跟中国的一样吗?这里的榆钱能吃吗?荷兰榆树病会致人中毒吗?
为了让您自己和家人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建议您还是花点时间,忍着耐性,读一读下面的文字,将这几个问题彻底搞清楚,弄明白。
一、 榆树
榆树,英文通俗名称叫Elm Tree。中国榆树的拉丁文名字,也就是学名,国内都标注的是Ulmus pumila,是榆科,榆属,但英文却不叫Chinese Elm,而叫Siberian Elm(西伯利亚榆)。英文的Chinese Elm,乃是一种个头矮小、可供盆景用材的榆树品种,学名是Ulmus parvifolia。榆树的识别特征主要在树叶:椭圆形的树叶,叶基部位不对称,且叶缘有单齿,罕见有双齿。
榆树是地球上生存历史最长、最为人们普遍熟知的树种之一,它是北温带著名的落叶或半落叶乔木。榆树的特点是,高大、长寿、干直、枝叶茂密、树冠荫浓,且耐寒、耐旱、抗风、抗污染。西方城市景观上常用榆树做街边行道树、绿篱、居民门前造型树和公园点缀树丛,更多的是用榆树做挡风绿带的先锋树种。中国栽培和利用榆树的历史更久,从汉代的社树(国树)、神木,后来的居家经济树,到近世的救荒度命树,当然也曾被驻守边塞的屯军栽植成大规模的防风、御敌和燃料供应林带,“榆塞”和“榆林”就是这么来的。
一般来讲,古老的树种都带有古怪的特性,榆树也不例外。它于早春时节先叶开花,未成熟的果实长着环状的翼,圆圆的,满枝条都是,看上去就像中国古代的硬币铜钱,所以,被人们称作“榆钱”,英文叫Elm Tree Blossom。
开花结果的树木,一如身怀六甲的孕妇,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量非常大,也非常迫切。树皮内侧可做人类代食品的榆树,因为开花结果太早,致使供应水分和营养的形成层(cambium)很忙碌,因而很湿滑,树皮与木质之间的粘着性减弱,“离骨儿”,树皮容易被剥离。而早春通常是人类饥馑时期,食物供应青黄不接的时期,所以,榆树总是在这个时期被人类剥皮充饥。
美国和加拿大的榆树品种与中国的不同。这里常见的是美洲榆树,即American Elm(U. americana)),也叫White Elm, Water Elm, Soft Elm, or Florida Elm。它是北美的景观偶像(icon)之一。这种根部嫁接的树种,能够抵御城市的污染,花瓶形状的树冠,可以绕开电线生长,而且秋天树叶棕黄,能给城市居民带好美好的视觉享受,所以,它在城市地区栽植最多。类似中国的榆树——西伯利亚榆树(Siberian Elm),主要栽植于森林和防风带上。少量的English Elm和Cedar Elm则多被栽植于公园,做遮荫或点缀用。
荷兰榆树病(Dutch Elm Disease,简称DED),由自然杂交的欧洲荷兰榆树(Dutch Elm,即U. × hollandica)最先感染的一种榆树传染病。它原是一种叫Ophiostoma nova-ulmi的真菌,透过两种生活在榆树树干里的榆小蠹Scolytus multistriatus,美洲的叫根小蠹Hylurgopinus rufipes的媒介传播的。
这种真菌被媒介带进榆树的表面伤口后,进入形成层cambium,即树干输送水分和营养到树叶和树梢的微管大量繁殖。受真菌感染的榆树,水分传输系统很快被阻断。要知道,凡是耐旱、抗风的树种,它们体内对水分的要求一定很高,正如被大风吹拂的衣服,没有太阳也能干,而且很快。所以,没有水分供应的榆树,短短三个星期就会枯萎、死亡。
DED曾经广泛摧毁欧洲和北美洲的榆树,北美的美洲榆树特别容易感染荷兰榆树病。但澳洲的英国榆树则因为地理隔绝的缘故,幸免于难;北美洲仅有加拿大西部的Alberta省和BC省没有受到DED的侵害,因为这两个省的榆树不是根部嫁接品种,且都生长在森林环境,株距远超15英尺。有研究显示,亚洲的榆树品种有抗致病真菌的基因。
二、榆钱
从以上几节介绍看,尽管北美的榆树不同于中国榆树,大多为人工栽培品种,且特别容易感染荷兰榆树病,但北美的榆钱还是可以吃的。因为榆钱采收的季节还没有绿树成荫,距离DED真菌活跃并攻击榆树的时间尚早,况且DED真菌只在榆树的树干和树根活动,不曾感染远在无叶树冠上的榆钱。
当然,榆树除了DED感染以外,还有很多种其他疾病感染,虽然安省Legislation 早就禁止pesticide 使用,但其他省份仍在继续。所以,野外采集榆钱时还是应该留意一下,看榆树是否正在或刚刚做过虫害处理,以免把带毒的榆钱采集回来。
据国内的研究成果显示,未成熟的榆钱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营养成份。中医认为它清心降火,健脾安神,止咳化痰,治失眠,助消化,妇女和小孩最应多吃。
对很多人来说,春天吃榆钱,正如西人的吃春饼,也是一大春鲜呢。然而,榆钱一向有“充饥”和“尝鲜”两种吃法。前者流行于荒年,也就是将洗干净的榆钱和玉米粉一起加水和盐拌匀,做成面团或窝窝头,蒸熟了蘸着蒜汁、香油一起吃,生吃榆钱也可以,味道略甜;后者多见于丰衣足食的幸福年代,做馅做菜,煎炒烹炸,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奇怪的是,不少人撰文都说,吃榆钱不管是丰年吃,还是歉年吃,儿时的感觉与成年后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不信你去读读刘绍棠的散文《榆钱饭》,再去听听程琳的儿歌《采榆钱》吧——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妈妈要做饭,让我去采它,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
三、榆树皮
观音土、橡子面、糟糠菜叶榆树皮,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救荒度命的四大口粮。其中,因为榆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乡土树种之一,所以影响面最大,旧时代吃过榆树皮的人口最众,现如今回忆、撰文、总结吃榆树皮的耆老也最多。然而,吃榆树皮毕竟是项“技术”活,围绕这个问题一直流传着许多谣传和误说。为拨乱反正起见,特意精选了几位前辈大家的“食谱”:
1、 先把外面的粗皮去掉,只留里面发白的部分。洗干净,切碎,放入锅里加水煮,煮到一定的程度,树皮就烂了,成了半透明的胶状,粘粘的,带点甜味,加入面粉或蔬菜、盐巴,煮熟后就可以吃了。(马浮云)
2、 取榆树外皮,去掉粗糙部分,把里面的柔软白皙部分,在太阳下晒干,碾碎成粉、过筛,然后与高粱米碾成的面粉一起拌匀,做成面条。高粱米面和起后,柔软有余,劲道不足,故而做成的面条极短,加入一些榆树皮粉后,则变得修长而滑美,因为榆树皮粉中含有大量纤维素。(戴树勋)
3、 将晒干后的榆树皮磨成细粉,加入玉米粉中,擀成玉米面条。由于玉米粉不像面粉那样有“筋”,很难擀成细长的面条,利用榆树皮的胶质,才能将玉米粉擀成比较长的面条。(晓文)
4、 刚砍倒的活榆树,立即剥皮,越干越难剥。春天剥皮最好,其他季节剥皮则不易。太小的榆树皮里沒有面粉,起码在碗口粗以上。及时将剥离的树皮折成条状,揭去外层老皮。剩下的两层皮,彻底晒干后,再断成或剪成指头肚大小的块块儿,趁着新鲜赶紧放石臼里捣碎,否则跟牛皮似的根本捣不烂。
捣成大致的粉状后,倒出过箩筛,筛下的就是榆树皮粉。筛过以后还可以继续捣,捣过后再过箩筛,如此三、四遍,最后只剩下木纤维的碎渣,扔掉。榆树皮粉特別粘,单纯的红薯干粉做不成面条,往里面掺几把榆树粉后即可做成。(旅德华人)
看来,榆树皮也同样有“充饥”和“尝鲜”两种吃法。不过,为了规避Dutch Elm Disease的风险,身处北美的华人同胞,最好不要拾取市政或公园管理部门丢弃的榆树干回去剥皮,也不要一次性就将自家的榆树皮剥光,可以用“环切”或“片切”的方法,少量多次地剥。
四、榆树的用途
榆树除了赶上像1812年挪威大饥荒,1943年中原大饥荒那样的非常年代,用榆树皮救人活命以外,它还在更多的时期,更多的场合,更多的方面造福人类。
《说文解字》对榆的声旁“俞”字解释道:“空中木为舟也。从亼。从舟。从巜。巜,水也。”段玉裁注:“空中木者,舟之始。其始见本空之木用为舟。其后因刳木以为舟。”可见,中国古人最早是用榆树的chunk做小舟的,“榆舟”之后,才有“柏舟”。
因为榆树有防水特性,西方人除了用它们做船、船坞、棺材、地板、家俱、椅子和门以外,还用榆木做民用马车的轮彀。古希腊人用榆木做战车,古罗马人用榆木建造刚发芽葡萄园的支架。北美土著易洛魁人(Iroquois)曾经长期靠榆树为生。他们用榆树的木材做独木舟、餐厨具,用榆树皮制作绳子、燃料和衣服。
同样的榆钱和榆树皮,中国人主要是吃,西方人除了极少数时候也吃以外,更多的是利用。他们用榆钱里面的果仁榨油,出油率高达25.5%。数个世纪以前,他们就把榆树皮用在医疗上了,也就是用加热的榆树内皮治疗喉咙痛和凹陷感染。今天,从榆树皮里提炼的植物油更被广泛地用于制造镇咳药。
五、跟榆树有关的文化趣谈
美洲榆树有个雅号叫“森林之女”(Lady in the Forest);纽约华盛顿公园西北角的“吊人榆”(Hangman’s Elm),是一棵种植于大约1679年前后的英格兰榆树,尽管名字吓人,但它实际上并不曾吊死过人。1820年,有位名叫Rose Butler的女人,因为纵火罪被判绞刑,但她行刑的地方离这棵老榆树尚有150米之远。
俞允——原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在一般书信中成了请求对方允许的敬辞。典出《书.尧典》:“帝曰:‘俞’。”俞为应诺之词。其实,“俞允”和“榆允”古来通假,本是一个意思,都是起源于“榆舟”。试想,舟,只能一人独乘,要捎带另一人过河风险有多大,船主答应别人搭乘,那是天大的恩惠。“俞”,就是“上船吧”的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中国成语中的“桑榆”,为什么借指“暮景”,古来绝少见清楚准确的解释。这个成语中“失”和“收”的宾语其实都是“阳光”。东隅,是早晨晒太阳的地方;桑榆,则是傍晚晒太阳的地方。年轻人有活力,体温高,所以,不需要也不喜欢晒太阳;老年人火力弱,体温低,因而急需要并喜欢晒太阳。这大概就是成语想要表明的原意。
这句成语还隐藏了一个重要的古代种植习惯,就是把桑树和榆树栽植于住宅的西面,冬天阻挡西北风,夏季遮阳防西晒,正如现代西方人所说的:一棵城市老榆树,能抵五个空调器(The cooling effect of one Elm tree planted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is equivalent to five air conditioning units)。
我们萨省议会大楼前面的榆树
我家附近的行道树
用榆树造船
公园里的榆树小品
以前住的公寓,有株榆树,馋那榆钱但不敢摘。一来不知和国内的一样;二来对榆树没有物权,怕惹麻烦。
请教一下榆木疙瘩又是怎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