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说的是我们面部所传递的各种情感信息。其实,在我们少数民族服饰的图案纹样上,也蕴含着精彩纷呈的“表情包”,它们表达着各个民族对自然的理解,对生活的热望,和对其自身文化的传承。好,说说我在云南遇到的几位少数民族女子和她们衣衫上的“表情包”。
俏金花之风花雪月
离滇后一直忙碌,但我却从未忘记一事:有空一定要为大理的三味别院客栈留些美言。客栈里,那散发着浓郁白族风情的雕梁画栋,那让人胃口和心情一起振奋的清爽早点,那卷缩在功夫茶案旁的懒猫小米,特别是前台的那位文静灵秀的白族姑娘杜鹃,此刻依然能生动地浮现在我的面前。
高原地带格外热情的日头,使本地人多肤色黝黑,身材也矮小些。杜鹃姑娘却高挑而白皙,她柔美的面颊含着微笑,明亮的双眸透着关切,“这些李子是家里刚刚摘的,样子不太好看,味道还是不错的,尝尝吧。”她的声音轻清软糯,让我想起了吴侬娇语这个成语。
杜鹃是一位能够做到“你办事,我放心”的姑娘。晚上归来太晚,她会很贴心地送上当地的牛奶;早晨出门过早,她会吩咐厨房为我们单独准备小菜和米线;有些旅行计划,会牵扯到护照和海外信用卡带来的麻烦,她也是不温不火,有条不紊地把诸事办理得稳稳妥妥。在客栈,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杜鹃是我结识的第一位白族金花(姑娘)。她身着白色的衣裤,配着绣花的领褂和精致的围腰,色彩艳丽却并不流俗,头上的那顶美丽头饰尤其引人注目。杜鹃告诉我,白族金花的头饰代表着“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盘发的绣花头巾上,点缀着四季盛开的上关的花;头巾一侧垂下的缨穗,象征着温煦吹拂的下关的风;洁白的帽顶,好像苍山顶上晶莹的白雪;弯曲的帽形,如同洱海上空皎洁的明月。
“风花雪月”,这充满浓郁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的“表情包”,实乃大智大美。
游船上观赏白族舞蹈“霸王鞭”
实景观赏白族女子的“孔雀舞“
蓝阿婆之披星戴月
大研古镇的清晨,虽是七月,仍感凉意。我踏着红色角砾岩铺就的石子路,沿着穿街绕巷的玉泉河流,把自己迷失在静谧迷人的丽江古城。昨夜闪烁的酒吧街仍在酣睡,本该喧嚣的商铺紧闭着大门。
突然,我感到前方有人在使劲地向我摇手,却并不言语。我定睛看清了站在街角的一位蓝阿婆,便向她走去。我叫她蓝阿婆,确是因为她一身素蓝---蓝帽蓝衣加蓝裙。
不用说,蓝阿婆是纳西族人,因为她身后的羊皮披肩上有一个很奇特的“表情包”:七个整齐列队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还有一对垂穗,这就是纳西经典的披星戴月衣了,(圆圈若是星,月亮在哪里?我还没搞清楚。)听说纳西女人在家里地位是很高的。古时的纳西男子多外出经商,生产劳动的担子就全落在妇女肩上,她们起早贪黑地劳作,干脆把星星月亮都绣在披肩上,以鼓励自己“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唉,要地位,就要付出,公平吧。
纳西服饰背面:披星戴月
纳西服饰正面
蓝阿婆神秘地走近我,压低声音,“姑娘,我给你的长头发系上些丝线,好看呢。”姑娘?不带这么夸人的。见我嘴角漾出笑纹,她伸出了10个手指头,“6根丝线”。我矜持了一下,答道,“10根”。我们的生意很快谈妥了,她欢喜地示意我走进附近的樱花屋吧,“这是我儿子的店,我得在里面给你梳辫子。”我一时没有把眼前时尚前卫的现代酒吧,和身边这个朴实又朴素的阿婆挂上钩。随着阿婆走进了有些昏暗的酒吧后,她让我坐在靠窗处,挑了几根藏青丝线,就开始给我编辫子。那时,阳光刚好从窗棂钻进来,暖暖地撒在我们身上;那天,我恰好是穿着一件蓝色印花的连衣裙……
这位蓝阿婆是我结识的第一位纳西族人。她的老伴早已过世,辛苦养育的孩子也已立业。寻找我这样的猎物,并且象地下工作者一样地操作,是她的一部分生活。她狡黠地告诉我,她这样做是不符合政策,要罚款的,所以,要小~心~翼~翼~。
樱花屋巧遇
阿诗玛之情深意长
跟着彝族导游阿姝,我们来到了世界自然遗产之云南石林。阿姝是一个甜美的女子,笑起来时,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看着她近似舞台装的一身衣裤打扮,我举手问问题:“彝族女子不是穿那种曳地大百褶裙吗? ”阿姝告诉我,彝族有撒尼、黑彝、彝亲、阿细、阿彝子等好多支系,彼此的民俗有极大的差异,她是撒尼人,和电影«阿诗玛»里的阿诗玛,阿黑哥是一家子。
电影中的阿诗玛和小石林里的阿诗玛石柱
看我盯着她的衣服瞧,阿姝干脆满足吃瓜群众的好学之心。她把自己头上那件钉着好多洁白银泡的“工艺品”摘下来,“这是彩虹包头,靠耳朵的地方是彩蝶,右边缀的彩带象征着我们这里的瀑布。”哇塞,单单这顶帽子,就藏了这么多的“表情包”啊。一出神,我的耳边响起了这样的旋律,“哥哥哟像顶帽子盖在哟妹妹头上,妹妹哟像朵菌子生在哟哥哥的大树旁……”
左边的是阿姝导游
在接下来的参观里,我们走进了那些鬼斧神工的石林景观当中,阿姝娓娓地给我们讲述着“喀斯特地形”和“岩溶地貌”。当我看到“犀牛望月”,“凤凰梳翅”,“幽谷深兰”,“千钧一发”等宏伟的石峰石柱时,我有点按捺不住越来越嗨的心情,和身旁的游客一样,举起相机,开始狂拍模式。阿姝微笑地等待着,她的一段似乎漫不经心的话却敲打了我一下。“这里到处是大石头,小石头,拍在相片里,其实很难分辨出它们的特色,不如好好看,慢慢感悟。”我有些耳热,人在画中却不融入画中,“到处一拍”和“到此一游”地涂鸦是不是有相同的境界呢?
石林留影的洋阿诗玛
在云南偶遇的三位少数民族女子,连同她们身上的表情包,成为我的时间轴上的一段瞬间。为了留住这些记忆的碎片,特成此文。
更多云南街头的各族女子:
奔放的街舞
卖银器的妈妈和做作业的孩子
米糕香
美丽的背后
伶牙俐齿的卖茶女子
顶着担子
卖药包的老人
婀娜
不耽误
“顾头”的风俗
小憩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