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被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的划分相当到位,既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依然是中外老少,皆都适用。
在社会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一般家庭已经没有了温饱问题,衣食住行,安全等也没有什么问题。人的需求不可避免地进入更高级的层面,就是社交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以及最后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无论是家庭生活,公司工作,教会生活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都可以看到因为这些心理上的需求所激励出来的结果。人人都需要有朋友,建立各样的社会关系,有被尊重的需要,自身的价值希望能被肯定。观察周围的日常生活,可以发现一个人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是跟身体的健康一样重要的生活幸福的基础。
在家庭里,父母怎样去满足子女的需求呢?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到底应该怎么样才是最合适?是溺爱吗?是极大的物质上的满足吗?是完全一边倒的屈就吗?亦或是父母期望驱动的体现?把马斯洛理论跟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放在一起对比来看,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行在不同的层次。孩童在出生之后,主要的需求是生理温饱的需求和安全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层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在teenage (少年期)青春期,交友,被尊重的需求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如果说在pre school (学龄前)和elementary school(小学) 可以培养discipline(自律),由父母掌控,对孩子进行训练和管教,那么在中学以后,父母能做的就是参与并建立牢固的知心朋友的关系。Teenage 在心智成熟的同时,个人心理上有自我的社会定位的需要,当他们在社会,学校里遇到各样的事情,回到家庭时,他们的需要已经不是衣食,物质或至上而下的命令。父母在给出建议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轻松的爱的环境,让子女在心理需求上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良性的沟通。
具体到行动上我给出爱的四个绝招。1)时间。我们有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在孩子身上,比如在一起吃饭,聊天,适当参与了解他们的生活。2)倾听。我们有没有鼓励孩子讲出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知道任何时侯他们都有一个可倾诉的对象。3)发现。我们是不是能发现孩子的特长,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局限,视角的误区以及发展的机会。4)鼓励。我们是不是适时地说出赞美和鼓励的话,肯定孩子的表现,去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其实夫妻之间也是有同样的心理上的需要。网络上有句话说"好男人都是夸出来的"。美丽的女人又何尝不是呢? 在家庭里学会赞美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爱的表达。圣经里对爱的诠释在"爱是恒久忍耐" 哥林多前书13章的那一段著名的章节里定义得淋漓尽致。如果说"爱人如己"是一个非常人能够做到的、高不可攀的诫命,那这段"爱是恒久忍耐" 的经文则是给出了一个详细的总纲。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行出爱来,对每一个基督徒都是一个挑战。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的存在,对于我们的亲人,孩子,朋友,周围的人,我们的邻舍,也可以以己度人,时刻注意去满足他们高层面的需要,学会赞美、鼓励,也是爱人如己的一个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