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

一位智者在一本仅有五千言的经书中,却提出人应该柔弱处下,要象水一样的处世观点。他从人、万物草木的生长发展中发现这么一个客观现象:
正文

道德经智译 (第九课 绝 学)

(2010-03-07 17:20:20) 下一个

第九课   绝学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泽兮其若海,废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欲异於人,而贵食母。

第九课讲的绝学。绝学是不是不学习呢?不是这么回事,绝学是绝什么学呢?就是绝学坏。对人来说,不能学坏,要学好人,不能学坏人,不要学坏了。对天来说,绝天灾。对地来说,绝地灾。对人来说,就是绝学坏,不学坏。人争斗最厉害的结果就是人祸,人祸多得很,比如破坏自然,人与人战争,这不是人祸嘛,就要绝这一些。对天地来说,就要绝灾。但是绝不绝得了呢?这是绝不了的。你要希望大家学好,不学那害人知识,但是偏有人学,有些就是违反自然,破坏自然,自然要遭到惩罚,所以自然的天地灾也不能绝。不能绝完怎么办呢?那你要救灾,这一课绝学就要讲这个问题。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绝学无忧,
不学习就没有忧愁。有些学生听了,可高兴了,那不学习就没有忧愁,几好呢?道德经就说的嘛,绝学无忧,不学习就没有忧愁,那我还学什么呢?学生就找到借口,好玩了。那就是错误理解,绝对不是这么回事。道德经说的绝学无忧,是指不学习害人知识。你不学害人知识,不去害人,你还有什么忧愁呢?哪里是叫你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呢?不是这么回事嘛。比如第十课就讲了的,为学者日益,做学问的人,科学知识应日益增长。怎么会不学知识呢?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千万不要理解错了。为什么不学习害人知识,就没有忧愁呢?因为不学习害人的知识,你就不去害人了。不去害人,那你还有什么忧愁呢?比方你不学习那些偷偷摸摸的知识,不去偷人家的钱包,不去偷人家的东西,你就不担心被人家抓住了,这样你就没有什么忧愁了。你不学习那些杀人放火的知识,打架斗殴的知识,不学习它,也就不干这些坏事、恶事和违法乱纪的事情了。不干这些,你有什么忧愁呢?你当然就没有忧愁了。


   但是要做到不学习害人知识,也很难的。唯之与阿,唯一的是与道相伴,你才做得到。你要修道修德,才做得到不去学习那些害人的知识。这就是说,你如果按人道,不学习那些害人的知识,你还做不到。你不去害人,不去整人家,自己还不能生存。必须要修道修德,才能做得到不去学那些害人的知识。为什么呢?因为修道修德就是要帮助别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就是要不贪图名利,不贪图享受,我们修道修德就是这样。更不能去追求过那高标准的生活。追求过高标准生活,做不到你就去偷,去抢。不去过那个花天酒地的生活,修道修德,道德水平提高了,为人处事的能力增强了,你就不会去学习那些害人的知识了,更不会去干那些害人的事情。即使生活有些困难,你也会勤勤恳恳地去工作,凭自己的劳动赚来的钱维持自己的生活。钱多一点,稍为生活过好一点,如果收入少一点,那过俭朴一点的生活嘛,所以对生活不会产生奢望,不会去追求那高标准。这样,你才真的没有忧愁了。要做到这些,你必须还要修道修德才行,不修道修德就做不到这一点。


   相去几何
,那两者相差几多呢?一个去学害人知识,去害人,整人家。一个不学那害人知识,去修道修德,当好人,做善事。你说,这两者相差几多呢?那相差得非常远的。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美之与恶,这两个很明显,你不学那害人的知识,不去害人,那就是善人。一个是学害人知识,专门去整人家害人家,恶人。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你不学害人的知识,修道修德,说话善,处事善,那不是善人了嘛。你学那害人的知识,专门去害人,做害人的事,比如杀人放火,那就是恶人,这不很明确了嘛。美之与恶,美就是指的善人,恶就是恶人。相去何若?这两者差别又如何呢?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嘛,所谓天壤之别,那差别很远的。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就是大家要学好的,但是有的就学坏的,人之所畏,就是人人都畏惧的事,是什么事呢?人人都畏惧的是什么呢?天灾、人祸嘛。天灾,你像山崩地裂,地震,地陷,洪灾。你望天晴嘛,它就晴到一点雨都不下,那么赤地千里,把什么都干死了,那是天灾、旱灾。你如果想它下雨,它就老下个不停,到处汪洋一片,什么都给你淹死了,这不害怕嘛。所以人之所畏,人人都害怕的事情,那是天灾。人祸呢?也是很可畏的,破坏自然呐,消灭其它的物种啊,那都是人祸。但是最典型的人祸是什么?就是打仗嘛。打仗杀人,你杀我,我也杀你,杀得个血流成河,这些都是害怕的,人人都害怕嘛。所以不可不畏,就是一定要避免其发生,就是要绝灾嘛,一定要避免它发生。如果一旦发生了,怎么样呢?你要避免战争发生,有问题,进行谈判嘛,一次谈不成,多谈几次嘛,慢慢谈,何必要动武呢?有事情总可以谈判好的嘛。只要有耐心慢慢谈,那些人祸可以谈好的。天灾,有些也可以避免的,或者是减轻的,不是不可以。比如自然环境,人类破坏得太厉害了。好多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失衡了,失去平衡了,那不该你吃苦头了嘛。如果我们爱护环境、美化环境,搞好绿化,大力植树造林,慢慢不是改善了生态了嘛。不去破坏生物链,保持生态平衡,这都做得到,有好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是不做。做到了,就可以避免天灾人祸的发生,不是不可以避免的,可以。但是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去破坏。一旦发生了,怎么样啊?

天灾人祸一旦发生了,怎么样啊?要尽量避免,到了不可避免,一旦发生了,就是荒兮其未央哉,荒凉的景象没有殃及的人很少。如果天灾人祸一旦发生了,没有殃及的人,那就很少。比如打仗,这是个战区,那么你这个战区的人都要倒霉。打完仗了,一片荒凉,没有殃及的人很少,要遭殃。比如地震来了,在震区范围之内,万事万物都要倒霉。当然也有活下来的,再大的灾害,总有活下来的人。死的人不少,没有倒霉的人很少。比如大水淹没的地方,遭殃的人少吗?不少。

那些没有遭殃的人怎么样呢?活下来的人怎么样呢?众人熙熙,虽然人们来来往往,他活下来了,他还要为生活去劳碌,去奔波。不管什么灾害,总有活下来的,活下来的要生活,他必须来来往往的,为生活去奔波。这些活下来的人心情怎么样呢?如享太牢,他们的心情实际象坐大牢一样的痛苦,因为他们的心情非常沉痛。为什么呢?比如一家人受灾,剩下了一个,或者两个人,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其他的都死了,或者烧光了,或者大水冲光了,淹没了。人是活下来两个,但是什么都没有了,心里非常痛苦,心里好像坐大牢一样的痛苦。坐大牢坐着还有吃的,但是大灾死伤还多一些。如春登台,如象春天登上高台那样孤独。本来春天景色如画,春意浓浓的,最好是跟春色融在一起。可是你登上那个高高的台子上,就感到非常孤独,寂寞。如春登台,就说明遭了灾过后,好像登上高台那样孤独、寂寞。这里是说,大灾难过后,只剩下你一个人,一家人其他的都死了,那么就有孤独之感。这就是遭灾之后,剩下来的人的一种心情,也就是灾后凄凉的景象。所以我们要避免这些灾害的发生。


    大灾之后,圣人怎么样呢?我们讲讲圣人怎么样。所谓的圣人,就是修道修德有极高成就的人,而且又是大公无私的人,他们怎么样呢?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圣人怎么样?灾害对他作用不大。我独泊兮其未兆,独有我好像坐在船上而未受其害。圣人因为修道修德的功能强,所以能够安然无事,如婴儿之未孩,如象婴儿还未出世一样,很平安。那个婴儿在娘肚子里面,安不安全呢?当然安全呐,什么波及不到他。圣人好像就是坐在船上,很安全一样。乘乘兮若无所归,他乘坐的船飘飘摇摇,无所归宿。为什么呢?灾害害不到他。但是人家受了灾,人家受了害,所以要救灾嘛。人家遭了灾,圣人没有受灾,但是他要乘坐船,到处去救灾。这里救了,又要跑到那里救,何处是归宿呢?哪里能够停得下来呢?到处都等着他去救灾的,他东奔西跑,这里救了,又要到那里去救,没有归宿嘛。众人皆有余,被救出来的人,人人都有剩余。被救了的人都能很好地生活下来,吃的、住的、穿的、用的,都安排好了,人人都有剩余了。还有点结余,可以维持生活。而我独若遗,唯独我还感到不够,唯独圣人还感到不够。圣人哪点不够啊?救人救得不够,因为还有好多人等着他去救,所以他还要不断地去救人。


    我愚人之心也哉
,用我的愚昧去满足人们的心愿。就是圣人不顾自己的死活,舍己去救人,那不是愚昧嘛,蠢得很呐。比如家里的人,别个遭了灾,有了困难,他拼命去救,不顾自己死活地救人家,那你一家人就要骂他太蠢了。因为从人道或者自私自利的角度来看,这是最愚蠢的,自己生命都不顾了,你去救人家干么事?那不是蠢嘛。但是圣人情愿用自己的愚昧去满足人们的心愿,因为好多人等着他救,所以他就不顾自身的死活去满足人们的心愿,去救人家。


    沌沌兮
,在这混沌的宇宙里。所谓沌沌兮,就是把那个概念扩大了,不仅扩大到地球。比如地球有灾,地球救了,是不是就没得灾了?不是的,还有其它星球都有灾,扩大到恒星系。恒星系,你这个恒星系有灾,那个恒星系也有灾。所有的恒星系扩大到银河系,这个银河系有灾,那个银河系也会有灾。那灾害是不断的,这下扩大到整个宇宙,它总是有灾的。你说绝灾嘛,绝不了。也就是说,不仅地球发生灾难,需要人去救灾,就是整个宇宙也会发生一些灾难,也需要人去救灾。


    救了的人怎么样呢?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俗人昭昭,一般来看,被救了的人都能生活下来,有结余的,那一般的人都还明明白白的了,能够在那里生活了。我独昏昏,唯独我累得昏昏沉沉的,唯独这些圣人呐,累得昏昏沉沉,因为他要不停歇地去救人,当然累得昏昏沉沉。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仔细地观察人们,闷闷不乐的只有我。那被救了的人,都能够活得很好,但是闷闷不乐的只有我。这里的我就是指圣人,只有这些圣人闷闷不乐。为什么呢?因为还要帮助人民,既要救灾,还要帮助人民生活,救下来的还要活命,还要顾家里面,生活还要改善。要改善生活,还要发展生产,这些事情更艰难,更需要人去做。所以那圣人闷闷不乐,忙得很,救了,还要发展,事情多得很。


    泽兮其若海,废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泽兮其若海
,就是说海风吹在海面上。比如大海,海面上那大风老是吹着没停。废兮若无止,实际是没有休止的浪费。那个自然能源,海面上的风,自然能源,老在那里吹,那不是浪费了嘛。海面上的风不停地在吹,实际上是没有休止的一种浪费。圣人就要把这种浪费了的自然能量变废为宝,拿来救人、帮人。把这种浪费了的大自然能量借用过来,利用起来,造福于人类。圣人救灾救人,创造新生活,奔波劳碌。那被救了的人怎么样呢?众人皆有以,众人都有归宿了,被救了的人有吃的了,有喝的了,回来过后,还有住的地方。而我独顽且鄙,独有我没有归宿。也就是说圣人没有归宿。救了灾过后,还要逐步发展生产,好多工作要做,何处是归宿呢?没有归宿。因为不仅要帮助人民恢复家园和生产,还要改善自然,创造新生活,创造一个新世界,未来的事多得很,未来的路长得很,所以圣人就没有归宿嘛。
 

我独欲异於人,而贵食母。我独欲异于人,就是唯独我与别人的欲望不一样。圣人的欲望是什么呢?圣人的欲望就是要舍己救人,而一般人的欲望就是要活下来。要活下来、生存下来,解决了衣食住行这四个问题,那就能够活下来,能够生存了,所以人们的欲望就是衣食住行,为衣食住行而奔波。但是圣人呢?而贵食母,贵就贵在食自然之气。一般人食五谷杂粮,而圣人可以食母,也就是食自然之气,他不吃也饿不死。一般的人吸的是阴阳和合之气,我们一般的人都是这样,修道修德的人吸收的是阴阳五行道气。为什么修道修德达到一定程度就要辟谷呢?辟谷有的几十天,有的几个月,他不吃也饿不死。这是什么道理呢?光从医学角度讲,九天或者十天不吃,就要饿死。为什么修道修德辟谷的人饿不死呢?因为他可以吸阴阳五行道气,可以吸收大自然的能量,所以那就叫贵食母。修道修德的人在一定条件下不吃不喝,饿不死,就是这个条件。因为他吸收大自然能量,吸收了这个能量,他可以维持生命。

     我们绝学绝灾,不可能绝,绝不了的,我们就必须要救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