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上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这一课讲德,道德经也是讲道和德嘛。究竟你那个人是有德还是没有德呢?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个问题。然后你那个德是通过言语行动表现出来的,从你言语行动的表现,就看出来你的德怎么样,就看得出来。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修德,修道修德。修道修德也不是做做样子,一定要坚持修,下定决心,好好地修才行。无所谓地,那也修不出来个什么东西。我们就看,除了这些,上德、上仁、上义、上礼而外,还有不讲礼的。这些就说明,我们修德,要把自己认识清楚,然后修的对象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学的方向要搞清楚,不要乱学,学有德的,不能学没德的。这一课首先讲,什么是有德的,什么是没有德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不德,就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并不说自己德高,并不到处去说,我有德。是以有德,所以他就有德,这种人就有德。有德没德你看都看得出来,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他不到处去吹自己德高,不吹自己德修得好,本身就是有德的人。因为他不吹嘛,本身就是有德的人。不自我吹嘘的这种人,实际上他就是有德的人。我们走到哪里,看到爱吹牛的人,那个人你就要注意一下他的德性。那就是说有德的,一看那个人,一接触那个人,言语行动就看得出来,这个人有没有德。
还要认识到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没有多少德的人,他是最怕别人说他没有德,怕人家说自己没有德。那些没有德的人,最怕人家说自己缺德,当你说他缺德的时候,他就暴跳如雷:“哪个没有德啊?你来说我?”他就要跟你拼命,跟你吵,就要想跟你打架、拼命。这种人你说有没有德?是以无德,所以他实际上是没有德。因为有德的人,他不怕别人说,哪有别人一说,就把你的德说跑了的呢?说不跑的嘛,也说不掉的嘛。你有德怎么说得掉呢?有实际行动摆在那里,表现在那里,怎么说得掉呢?别人说你没有德,你就没有德了吗?你实际上有德,别人说得掉吗?事实摆在那里,说不掉的。你说有就有吗?你说德高就德高吗?没得那事。所以修道修德的人,我们不要跟人家去争这些东西,不要到处去表现自己有德,不要去吹。你有德,也不要怕人家说你没有德。你再有德,总有人骂你嘛。你做的事情再好,也有反对你的。那怕么事呢?所以有德的人是说不倒的,你让他去说好了。你有德,为什么要去争呢?越争,越怕别人说你没有德,正好说明你心虚,真正还没有德。你去争么事?你去争,就说明你还没有多少德,很欠缺,那就是很缺德,就是这样。
我们对一个人接触,日常生活接触,就看得出来,哪些人有德,哪些人没有德、缺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当中,办事,言语行动中,那个德的层次就表现出来了,德的高低都可以表现出来。根本不是凭嘴巴说,还要凭实际行动去做,人家看在眼里的,看得见的。那个德学起来,是有榜样的。下面就讲各种德性的人的表现,我们从各种德性的人的表现里面看得出来,哪些人的德高,哪些人的德低,哪些人没有德。同时还要把自己摆到那中间,我是属于哪一种?然后向上努力的目标就找到了,学习榜样就找到了,修起来进步快。下面具体就说一下,各种德的表现。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就是说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他什么也不要做,最后什么也做得到。信不信?这样说啊,别人就要问了,别人就会说,那你就是吹牛了,什么事情也不要做,结果什么也做得到,那不是瞎吹嘛,你不做,哪里做得到呢?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呢?因为德高望重的人,他经常是做的什么事情?帮助人家,不是为自己,他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去帮人家,为人家做好事。当他要去做的那件事,周围的人向他学习,早就给他做了。比如这个单位,这个人德高望重,他经常去帮助人,我们那科室哪一个可能出了问题,有什么困难,他一定会去帮助,旁边的人都晓得了。晓得了,于是别人向他学习,周围的人就先去帮了那个人,去把那个人帮好了。等他去帮这个人的时候,人家已经做了,帮助了他了,问题解决了,所以他就无需动手自己做了。什么事情都做到了,他要帮的那个人,人家已经帮他做了,他不动手,结果就做到了。下次另外有哪一个又出了问题了,有困难了,他要想去帮助他。他还没帮助,周围的人向他学习,又去把那个人的问题解决了,这不是?他不动手,事情又做好了,这不是很自然的嘛。只要你好好修道修德,就是这么回事。你不信吗?就是这样。所以你要好好地修,到时候你要想做的事情,都是好事情,帮人家的事情,自然有人来帮你做了,做到前头去了。别个就帮了他了,自然有人给你想好了,也做好了,不须你动手去做了。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我们以前有时接信息完了,就想出去讲一下道德经,大家学学道德经,提高道德水平,大家都来做好事。到处去联系,人家问,你是搞什么的?我说,学工的。他问你,学过道德经没有?我说没有学过,他说那你讲什么道德经呢?你学都没学,跟我讲?耽误了我的时间,那不瞎吹嘛,哪个都不行,都不接收。可是到了一定的时候,自然有人来找你了,请你的人什么都不要你做,什么都安排好了,人也找好了,讲课,天天有人接你去,讲完了送你回来,你就去讲就行了。事情就是这样,你拼命要去讲,结果不行,别个不要你讲。你不专门去讲的时候,倒还有人来找你。我们说这些例子,并不是说我们德修得怎么样,而是说你修到一定的程度,道德水平提高了一些,想做的事,时机一到,你不要有为地去干,自然会促使你去做,自然能够做得到。你没有实践的时候,就不会相信,通过实践了,你要去做件好事,人家都给你做了嘛。你遇到这号事情多了,那么你就相信了,确实会是这样。那是讲上德。
下德的人怎么样呢?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少德的人,你说他工作不是不做,他要争着去做,他要抢着干,结果什么也做不好。他一拿着干了,工作任务他也干不好。少德的人他不是不做,有了事情他争着去做,但是他做起来,不是这里出点漏子,就是那里出点毛病。为什么?这种人他就是主观,主观主义,私心欲望强,这样做事做不好,总是做不好。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的德少,缺少德,做任何事情都是主观主义地去干。你主观主义干,是违反客观的,当然就干不好,事事都干不好,就是这样。这就是下德,缺德的人,做事情就是这么个表现形式。
还有,就是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就是最讲仁爱的人,他要做一件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他一定就能够做得到,因为他讲仁爱嘛。比如孔子,讲仁义礼智信,讲仁爱是他的最高标准,他周游列国的时候,宣扬的就是讲仁爱。事实上,最讲仁爱的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他就做得到。用现在的一句话说就是,这个人做事我们放心。也就是这个人是信得过的人,他做事只要他答应了,他一定做得到。像这种表现的人,就是讲仁爱的人,人们都支持他,信得过他。仁爱也是一种道德水平比较高的人,也就是贤人。这就说明,道德水平比较高的人,做事情容易成功。这种表现的人,这种信得过的人,也就是仁,上仁。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就是最讲义气的人,要做的事,那是很有限的。讲义气,讲什么义气?哥们义气,那你那个范围就小一些。讲仁爱嘛,到处广大的人我都仁爱,但是讲义气就是哥们之间,小集团的利益,所以他的范围就小一些,做成的事情,那就是有限的。比如几个小青年、哥们在一起,那么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事情大家去干。你有困难我们来帮你,我有困难你们来帮我,这是互相的,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他就不干了。比如哥们之间,其中老大总是占便宜,每次便宜都是他捞足了,剩下来的才分点给小兄弟们。如果经常是这样,老是抠着小兄弟们,超过了一定限度,他就不干了,就不认你那个哥们了,这就是讲义气的表现。
下面还有讲礼节的,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就是光讲表面礼节的人,这种人他去做事,总是做不好的。所谓表面礼节,就是举止言谈只是装装样子,见了点点头,哈哈腰,握握手,问个好,表示亲热,表示礼节。这种人嘴巴上说得好,比如象商场、宾馆礼仪小姐就是这样,礼貌待人,佩上一个带子,上面写上“欢迎光临”,你来照顾我的生意嘛,当然欢迎你。有人来了,笑脸相迎,走的时候,就说声“再见”,欢迎你下次再来,再来照顾我的生意。但是要做具体事情,很少给你做得很好的。他讲表面礼节,但是要扎扎实实完成一个任务,一个艰巨一点的任务,他就可能要出问题了。这都是讲表面礼节的人。他没有做好那件事情的诚心诚意,一碰到有困难,他就不干了。遇到事情没干好的时候,领导或者同志们批评一下,说你哪件事情没办好,那他就不得依了。他“则攘臂而扔之”,只好举起手臂大嚷大叫:“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干这个事情,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你来说我?”或者说有哪个人在中间搞了个鬼,插了一手。或者那个时候条件不好,气候条件或者怎么样造成的,他就这样推客观原因。总之不找自己的主观原因,只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做错了事,你还不能批评他,你批评了,他就暴跳如雷,这就是光讲表面礼节的人,他的表现。
这各种人的表现,都说清楚了,你看得到。从表现上,从言语行动上,都看得出来,这个人属于哪一种人。你要把那几种分清楚,你将来看到人的表现,他大概属于哪一种,我自己又属于哪种人,要客观地认识一下自己。上面这一段,主要讲的德的表现形式,德有不同的层次,各个层次表现不同,他们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修道修德的怎么样呢?能够从这些表现形式上看得出来,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我看你这个样子,就晓得你这个人的德性了。”就是这个意思。看到他那个样子、表现,就晓得他属于哪一种人。我们要把自己的言语行动也在那里面比较一下,我是属于哪种人,要怎么做,要怎么修道修德,才修得好,才能做到上德。要修好,就要下定决心,不要三心二意,下面就说清楚了。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一放松,就往底下下滑了。
故失道而后德,就是故失去了道的人,然后再去求德。修道就必须上德,上德就必须做到什么?大公无私、舍己救人。到了时候,是要舍得自己去救助别人,你干不干呢?做不做得到呢?这不是说空话的,靠嘴巴说,是说不出来道的,那要实际行动表现。到时候真正有个人喊你救命,比如有个人跳到河里去了,他在那里喊救命,你救不救呢?你舍不舍得自己去救助别人呢?看你敢不敢去救呢?那就是考验了。有的就说,我把身体修好就行了,还要我去救别人?那办不到,那就算了吧,干脆,我做点好事就行了,积点德就行了。他一做不到,这样子就放松,一放松就掉下来了,我积点德就行了。
你一放松了,积不积得到德呢?也不见得。失德而后仁,失掉了德的人,然后才去讲仁爱。他说我专门去积德做好事,助人为乐,专门去帮助别人,给人家做那多好事,而且又不图报酬、不图报答。可是我好事做了那么多,别人搞习惯了,反而不足为奇,习以为常了。但是我对人家做了这么多好事,哪个来对我做好事呢?比如别人有困难,我就去帮人家,既出力又出钱,帮人家解决问题了。但是我有了困难,却没有人来帮我,哪个愿意来帮我啊,别个不主动来帮我。所以前思后想,感到还是吃了亏,划不来。算了算了,求德这个事情太吃亏了,怎么办呢?那只有讲讲仁爱嘛,失德而后仁。所以你一放松,又下降了,做不到又往下降了,下滑了。修道修德一定要有定力才行,要下定决心。
讲仁爱嘛,失仁而后义,失去了仁爱,然后才去讲义气。比如讲仁爱,我对大家都爱,哪个来爱我呢?我对人人都爱,但是没得人来爱我啊。人家的老人小孩出去,我能扶老携幼,去帮助他,那我的老人小孩出去了,谁也不爱他们嘛,谁也不理他,还是划不来,讲仁爱也划不来嘛,讲讲义气算了。还是依靠哥们义气好,有来必往,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你帮了我,我又帮你,这样不吃亏。这不是又降低了嘛,所以你不严格要求自己,一放松,他逐步往下头降,讲讲义气。
失义而后礼,失掉了义气的人,最后只好讲讲礼节。哥们讲义气,有的老大总是争强好胜,多少实际利益他都占据了,也就是说分赃不均嘛。人家尽占便宜,自己老是吃亏,划不来,还是算了嘛,讲讲礼节算了。讲讲表面礼节,点头哈腰,这不蚀本。所以义气也不讲,就讲讲表面礼节算了。
由此可见,修道修德的人,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做不到,一放松,就掉下来了。不严格要求自己,那是不行的,就会层层下降。要严格要求自己,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难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行者有志,要持之以恒,不能层层滑坡,不能放松。修道修德必须要坚持,才行,不然一下就要跨下来。
那是讲上德、上仁、上义、上礼、下德的,还有不讲礼的。不讲礼的人,所谓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失礼者,就是礼节都不讲的人。他不讲礼,他对忠诚信义那些都看得很淡薄,什么是忠诚?什么是信义?这个值几文钱呢?一个钱不值,没有意思,他都看得很淡薄,那不讲礼的就是这样。而乱之首,他是制造混乱的祸首。这些人是属于什么人?这是坏人和恶人,就是制造混乱的祸首,他要把事情搞得越乱越好。我们经常买东西或者买票要排队,队排得好好的,本来大家都很遵守秩序。因为你买东西都有钱,那小偷就来了,他看到队排得好好的,无从下手,于是他就找几个哥们小偷,大家去插队、挤,你挤我我挤你,乱挤。他就要搞得个乱七八糟,弄得大家你跟我吵,我跟你吵,闹得天翻地覆,他就是要搞乱,搞乱了,他就趁混乱之际,好掏别人的腰包,掏人家的钱包,他就得益了。所以这样的人,就是制造混乱的祸首,如果不乱的话,他就不舒服。为什么?因为他得不到好处,他要搞得越乱越好,乱中得利。这就是连礼都不讲的人,就是这样,我们也要认识清楚。
还有一种人,就是先知先觉的人,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前识者,就是认识比人家先一些,也就是先知先觉的人。你比人家知道得早一些,人家不知道,你就知道了,那就是所谓有感应功能的人,也就是将要发生的事情,他都感应到了。比如诸葛亮,别人说他前知几百年,后知几百年,你说,是不是他知道呢?他是不是多长一个脑袋呢?不是的,是道之华。是大道把精华的东西给他了,最精华的东西给他了。这是先知先觉的功能,不是他自己的,是道给他的。你要好好修道修德,到时候也会给你啊。开智嘛,人家不晓得的,你晓得,人家不会做的,你会做。就是这么回事,你也会得到道的精华嘛。但是有了功能,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有了一点你不能自高自大,那是道给的,不是自己的嘛。所以不能归自己,你归自己,那你就好骄傲了,有本钱了。决不能写到自己账上,这样子你就骄傲自满,反而走向反面。而愚之始,也是愚昧的开端。因为你如果先知先觉地把你知道的那些东西说出来,人家不会相信的,并且认为你这个人太愚蠢了,精神不正常。那些预言家说出来的,几百年后的事情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当时说,在他那个时候说,都要骂他是疯子,是神经病。那他为什么是预言家呢?因为他写到书上,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就是这么回事嘛,实现了,于是后人就封他为预言家。预言家是后人说的,不是当时的人说的。当时那个时侯谁说他是预言家?没得人说,当时的人都说他是疯子嘛,胡说八道。所以这是愚昧之始,是愚之始,那是愚昧的开端。你先知先觉了,就是愚昧的开始了。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讲了人,好的坏的都讲了。所以大丈夫要处其厚,所以修道修德的人,总是把道摆在重要位置上。这里讲的大丈夫,是不是指的夫妻关系那个丈夫呢?不是的。对我们修道修德的人来说,他不是指的那个丈夫,并不是指的男的。因为修道修德,男女都一样,都可以修,怎么会专指男的呢?女的也一样嘛,而且都可以修得上去,修到阳大于阴,都可以做得到的。这句话是说修道修德的人要把道摆在重要位置上,就是要重视那个修道修德。你不修道修德,道德不会产生的,它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你要背道德经,道德经一背,全身放松了,这样道德水平慢慢就提高了,道德经的客观规律就上了自己的身了,就可以用了,所以修道修德要摆在重要位置上。怎么摆法呢?这里要说清楚了,工作的,工作第一,你不能耽误工作;学生,学习第一,不能废了学习,这是必须要保证的,不能抛弃工作和学习来修道修德。工作和学习保证了,然后你再安排一下修道修德的事情,安排一下背道德经的时间。当然,也不是要你把瞌睡睡足了,实在闲着没得事了,多余的时间才去背道德经,也不是这么回事,可有可无,那也不是这样,不能这样。把修道修德要摆在什么位置呢?摆在比吃饭稍为重要一点,就行了。这个位置也不是什么好了不起的,背了道德经,再吃饭,也可以。背了道德经再吃饭,热天倒好办,冬天来了,冬天比较麻烦了。你如果冬天午时12点下了班,一回家就应该吃饭,吃热饭。你想坐下来背道德经,背了再吃饭,家里人就说你放着热饭不吃,去背道德经,吃冷的,那真是个贱骨头。你看,你这个人就够贱了,骨头都贱了,那不是贱完了嘛。贱嘛,正好符合道,我们要处下处贱嘛,正好符合道。你愿吃冷的,可以,要吃热的,放到炉子上热一下,那不是可以了嘛,心甘情愿嘛。所以只把道德经摆在什么位置呢?比吃饭重要一点的位置就行了,也不要太高了,这样你就有时间了。所以不居其薄,不能够轻视它。背经不能轻视,不要看成可有可无。处其实,就是要把它放在实实在在的地位上。因为修道修德,到时候就要背道德经,到时间你非得要背,那不是开玩笑的,这不是说着玩的,那是实实在在的,要做的。但是要用空余时间,工作时间不能背,下了班可以,背了书再吃饭也可以,少睡点觉可不可以?也可以。但是有的人他说,少睡觉可不行啊,有的人专门喜欢睡懒觉,太阳升到顶了,他还不起来。你背道德经的过程,就能够恢复你的疲劳,是对精神的调养。背道德经对我们精神的调养,比睡觉的效果好得多。他说我才不信,我就是睡觉舒服,你不信,你可以试一试看嘛,时间中去检验一下,又不是强迫你要这样做,所以自己去实践一下,背道德经是最好的休息,也就是最好的受益,还是最好的恢复疲劳的办法。背道德经受的益处,接收的能量,比你睡觉补回来的益处更多、更好,所以要把它放在实实在在的地位上。比如我有时候,睡不着觉了怎么办呢?在床上翻去翻来胡思乱想,越想越睡不着,干脆起来背背道德经,背它半小时上床,一下就睡着了,舒服得很,不妨你试试看,这样就有时间了。如果有事情耽误了,就找个时间补嘛,什么时候补,就朝那个时候的方向就行了。所以不居其华,并不在于说些好听的话,你光说好听的话,有什么用呢?都是空话嘛,没得用。你与其说那些空话,不如坐下来背背,那还有实际收获,重要的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勤修苦练。
故去彼取此,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里面说的糟粕,就是不修道修德、不讲道理、礼都不讲的这种人,这些是不好的、不对的,糟粕嘛,应该去掉,应该学好的。要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其中有好的,我们要好好地学习,坏的我们要把它去掉,要去掉糟粕,取其精华,我们好好修好我们自己的德。那中间一定要把自己认识,自己属于哪种人,然后我学的目标要选择好,我就要下定决心,好好地去修炼。祝大家道德水平提高,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