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

一位智者在一本仅有五千言的经书中,却提出人应该柔弱处下,要象水一样的处世观点。他从人、万物草木的生长发展中发现这么一个客观现象:
正文

道德经智译 (第十四课 尚 贤)

(2010-03-28 18:08:32) 下一个

第十四课   尚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物,使民少为盗。不见可如,使民心不散。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可欲,使夫知者勿为也。无不为,则无不治。

这一课是讲尚贤,尚不尚呢?尚,就要争,不尚就不争。尚不尚难得之物呢?你尚,强盗就多;不尚,强盗就少。尚不尚可如啊?不尚,心不散;要尚,思想就分散嘛。那是讲尚啊,尚贤,尚物,或者尚可如,就看你尚不尚。圣人怎么样啊?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样身体就好了,就要这样做。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物,使民少为盗。不见可如,使民心不散。这就是讲尚、不尚。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专门注重贤德的人,人民就不会你争我夺。有人可能就会说,不专门注重贤德的人,那不就是任人唯亲了嘛。当然不能任人唯亲,任人唯贤是必要的。但是,任人唯贤并不是说要你专门去吹捧他,注重他、推崇他。如果你太注重那个贤德的人,专门来说他,吹捧他,人们就会去争。你说他是贤人呐,我说我是贤人,对吧?那他就要争了。比如拿评先进来说,你看现在评先进,如果你一个人多评一次先进,或者得奖得多了一点,大家不是就有意见了嘛,都要拿自己的优点去比那个先进的缺点。话又说回来,人无完人嘛,金无赤金,人哪里没得缺点呢?他是先进了,你把自己的优点拿去跟他的缺点一比,当然就比得人家一无是处,那还不如你了嘛。为什么他能当先进,我不能当先进呢?所以那就没有办法了。有些单位就是这样,轮流坐庄,这次你当,下次轮到我来当,再次轮到他来当。这样就好受了嘛,心平气和了嘛,大家才不得争,就是人人都有份,不然他就要争。你如果是专门去注重贤德的人,他就要争,就要吵,吵得个不亦乐乎。因为你为了捞取这个先进之名,甚至于弄虚作假,伪装先进,他就可以作假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阳奉阴违。比如当着领导、当着群众在那里,他一是说好话,二是做好事,帮人家,你看他积极得很,做得蛮好。但是领导一走了,背后就什么也不做,骂得你狗血淋头。这样下去就会败坏民风,败坏社会风气,所以不能专门去吹捧、注重那些贤德的人,避免大家去争啊,去斗啊,这样败坏社会风气,所以不好。你尚,就争,不尚,就不争。 

不贵难得之物,使民少为盗。你不看重难于得到的物品,则民间盗贼就会减少,如果你看重难得的物品,强盗就多了。难于得到的物品是什么?过去来讲就是金银财宝,现在除了金银财宝而外,钱财而外,还有什么稀少的尖端产品,高精尖的一些产品。如果我们看到这些珍贵的东西,难于得到的物品,我们看到了它,重视它,大家都想去得到它,就会刺激人们去占有它,去贪恋、去抢夺它。如果正常渠道得不到的话,他就可能通过不正常的方法去取得。甚至于去偷,偷不到就抢,所以社会上就会产生一些盗贼,盗贼、强盗就有了。你重视它嘛,就是这样。如果大家不重视这些玩意,丢在地上谁都不愿意去捡,看都不看它。那民间盗贼就会减少,哪个还愿意偷呢?比如举个例子,现在钢铁遍地都是,在铁器时代的时候,刚开始炼出来的那几炉铁,比我们现在金银财宝贵多了,都想去得到它。但是现在多了,大家都不重视了,丢在地上,哪个还去捡呢?偷嘛,人家说你是笨贼了,这个还要去偷?有些要,你还要请人去捡,还要拿钱去请人家,你给我把废的捡起来。你说他怎么会去偷呢?如果大家不重视这些东西了,自然盗贼就少了。 

不见可如,使民心不散。不看见心里所想又得不到的东西,那么人们的思想就不会分散。不想得到那个东西,思想就不会乱想。但是当他看见了,他就得想啊,就要想得到啊,思想就分散了。他就想怎么才能得到那个东西,他就要想办法了。简单的例子,比如从电影上看到外国的什么牌号的电脑先进,什么手机最好,人们心里就在想要得到它,看到这个东西,我有才最好啊。如果遇到有人出国的时候,他就请他带一台回来,他就要想办法去买。没得钱买,就去借,东家借一点,西家借一点,借钱买。如果借不到,就想哪里有点方便,有点不义之财去搞一点嘛,他就想歪心思了,或者去偷一点,有的干脆抢一点嘛。如果我们不看到那些东西,不去想它,那就埋头苦干,干工作,埋头学习,也就没有这个欲望了,思想就不会分散了。比如说现在的学生也是这样,有些乱七八糟的网站他要上网,去玩,色情的、抢劫的、杀人越货的东西看多了,他一天到晚就想。有的书就不读了,干脆去进卡拉OK厅,什么高级娱乐场所啊,什么高消费啊,他都要去尝尝味道,去试试。可是学生没得钱,那怎么办啊,他就要想办法了,就要产生享受的欲望,他就要去尝尝味道。但是没有条件,没有工资,没有收入来源,哪里来的钱呢?想得到又不可能。于是就找家里要,给家里写信说困难,去要做什么用。要到了就可以去享受了,要不到呢?那就偷嘛,父母的钱放到哪些地方,他就去拿嘛。要是拿不到父母的钱,那就到外面去偷,去抢啊,他一定要达到他的目的,要满足他的欲望。他心里想,思想就开小差,不愿好好学了。比如听说什么传销赚钱,好多大学生都去搞传销,赚钱,书都不读了,他就去追求了。如果他不看见这些东西,思想不去分散,就会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了,不会去乱搞了。这就是尚或不尚的结果。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圣人治理的方法怎么样呢?什么是圣人?就是修道修德修得好的人,没有私心欲望的人。他们是怎么处理这些事情的呢?他们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呢?所以圣人的办法是,虚其心,心要虚静。实其腹,腹要充实。弱其志,追求要很少。强其骨,就坚强其筋骨,筋骨就坚强了,身体就好了。所以修道修德就可以健身了,可以延年益寿,就强其骨了。

我们一项一项地来说一下。虚其心,就是我们心要虚静。这里所讲的心,实际就是我们要修的那个心,也就是本性。过去讲修心,就是讲修那个本性。心要虚静,就是本性要守静,不要乱想。实其腹,就是腹要充实。腹要充实是不是要吃饱啊,肚子要吃胀?不是指的这个东西,而是指的是丹田气要足。丹田为气海嘛,下丹田。气足了,气冲阴阳而调和,阴阳一调和,人就健康了,就不生病了。

弱其志,这是说大脑,大脑怎么样呢?大脑追求要很少。不要想达到什么欲望,不要这个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又产生了,新的欲望满足了,再高的欲望又来了,没个完。所以不要想那些达不到的目的,经济不够,你何必要想大吃大喝呢?要去想那些花天酒地,到处去玩,想入非非,不要去想这些。他说不想这些没得用,你那个人没得出息。那才不是没得出息,那反而最好,清静无为,最好。

这样就能强其骨,就能使筋骨坚强,就能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我们修道修德就是要这样,心,要守静,本性要守静。丹田气要足,大脑不要胡思乱想,这几个掌握好了,道德经一背,你身体就好。为什么背《道德经》就会把身体练好呢?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专心背《道德经》,本性一守静,腹一充实,丹田气一足,气冲阴阳一调和,那不就好了嘛。有的说,我才不相信,你背几课经书就会把身体背好?特别是有些知识分子,他说我语文背了那么多课,还没背好,还是一身病,你怎么说背几课书就背好了呢?那就请你去实践一下,通过实践检验一下,我们也不是强迫你去,你最好自己去实践,去做一下再说。背《道德经》的时候,你大脑不要动,弱其志嘛,追求一少,不产生私心欲望。因为你一动大脑,一想,就会使本性分散。如果你不想得到什么东西,越想得到心里越急,不想得到就能够放松,好好背《道德经》。如果你越想得到那个东西,嘴巴在背《道德经》,心里越急,把自己压住了,心里就增加负担了。心不悦了,不高兴了,就把自身压住了,难受得要命。所以你意念不要随便动,放松了背道德经,就很好,自然你的身心就高兴了。你一放松,不随便动意念,背道德经,全身都放松了。放松了,真气运行,身体就健康了,这样你的医药费就不会超支了。如果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大家都来修道修德,不但道德水平提高了,损有余而补不足嘛,有了的可以拿出来,谁有困难可以帮一下嘛,大家都高兴,大家心里也舒畅,所以单位的医药费就够用了,不会超支的。而且还有助于团结友爱,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样做,身体也好了,工作效率也高了,大家工作干劲也足了,那不是好得很嘛。 

常使民无知可欲,使夫知者勿为也。常使民无知可欲,就是常使人们去掉那些达不到的欲望。又达不到,又不可能实现,你去想它干么事呢?有的人收入并不多,他并不向下看,看看你底下还有好多人生活还比你差嘛。他就只向上看,人往高处走嘛,他向上看,就看到人家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高楼大厦,出门有汽车坐,还有飞机坐,所以他就千方百计去追求它。如果追求不到,就想办法去斗,斗不赢呢?他就只有闷着沤,斗气,心里着急,那就不行了。所以我们应该把那些不能实现的欲望,一定要去掉。

使夫知者勿为也。使无知的人,也不要去做。他不知道的,你不要给他增加欲望。特别是刚生下来的小孩,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到满周岁的时候,全家给他庆贺,在他面前摆的是刀啊、枪啊、钱啊、书啊、笔啊,摆了一大堆,要他去抓。他要是抓到枪了,那将来长大了,就是当将军的材料。抓到钱了,将来就是一个百万富翁。抓到书或者笔了,将来就是一个科学家,一个专家。你看,从小就封他为将军啊、专家啊,到时候他当不了,麻烦就来了。因为从小就一直说长大了是什么人,是什么教授、将军、专家,到时候大学就考不上,他这个专家就当不成了,完了。他就感到活着没意思了,干脆下辈子再来,拿瓶药就喝了,算了,一了了事,一了百了。所以你不要使他无知可欲,使无知的人去做。本来他无知,你给他说那多,要他去做那些达不到的事情。本来小孩很单纯,给他灌输这些东西,到时候实现不了,就承受不住,增加了精神负担,受不了,就产生神经分裂了,甚至轻生,不要命了。你看灌输这些欲望有什么好处?一点好处都没有。比如说高考的时候,本来答那些题,他还在想一定要考上,他要当专家。有时候思想一紧张,答得到的题就答不出来了,就是这样嘛。

所以无不为,如果按照上面这些做了,就无不为,最后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则无不治,也没有不可治理的事。这样什么事都能做得到,什么事都可以治理得好。就看你是否按上面讲的这些要求去做,做不做得到,做到了,你就可以得到,就有成效。否则,就没有成效,那就不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