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悦人的性格-----“女孩要富养”拙见 之二
(2010-01-20 11:21:32)
下一个
(假如我们承认“幸福女人”确实存在,那么反向推导即从结果回朔或者更有借鉴意义。)
从“现在时”的意义上说,女儿既无法选择容貌也无法选择家庭,但父母完全可以为女儿选择一种悦人的性格,同时坚信这才是令她终身受益的东西。性格可以“选择”吗?答案是肯定的。“选择”性格正是教育的责任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无论东西方,从来都包涵两方面的指向,一是获取知识,一是修造品格。品格不是性格,但品格包含性格。国人在子女教育上一个普遍的宿命论的误区是:“这孩子没办法,生来如此”。如果愿意我们可以试着回忆:在哪里又是谁告诉过我们“生来如此”、“生来即有”“性格命中注定”呢?莎士比亚的“性格决定命运”虽耳熟能详,那也是指性格养成之后的事情。如品格、性格生来如此,何有千年传颂的“修身养性”呢?星相、占卜等等不一而足的神秘学说如果成为人类的普遍共识,那就难以想象“教育”会走到今天,否定性格的可塑性也就否定了“教育”的本义,也就遑论“”穷养、富养”了。
现代社会中,一般而言,除少数天才、怪才之外,在智力、能力、容颜诸种因素之中,性格是人生路上或胜或败的具有压倒性意味的品格因素。男孩如此,在勿庸讳言的以男性主导的现实社会中,女孩更是如此。在我们所经历的生活场景中,这样一种现象耐人寻味:快乐的少年时代、幸福的婚姻生活、愉快的职埸经历-----相似的女人背后有着惊人的共性:悦人的性格。只是我们有意无意间讶异于她们何以如此快乐却疏乎了她们快乐的来源。她们的故事其实也很相似。回顾已往,以她们的话说,她们不单是现在看来有些“傻乎乎的”,而原本就是“一路走来都是傻乎乎地”,也“并没有得到多少特别照顾”。但她们强调她们往往有一双快乐父母,有一个相对纯净、温暖的家庭。生活中,这样的女人令人欣赏,受到普遍欢迎。一位网友回贴说:““女人只要开开心心的,一般男人都愿意接近。并不太在意她是否能‘吃苦’”。我想这不仅仅是他的“个人言说”,那实在是代表了亿万万男人的心。
贫富并不决定性格。“富养”、“穷养”,倘方法失当,难免殊途同归。从贫穷的困窘中走出的女孩不乏乐天、大气,招人喜爱的;富有的家境并不必然养成善良养成爱心。一个女孩儿狂妄骄横与另一个女孩儿自我鄙薄没有本质的区别;由“富”而生的“尖锐急切”与因“贫”乍起的阴郁乖戾,这些性格缺撼的深处折射的是“教育”、“教育方法”的缺憾,谈不上与“富养”、“穷养”存在必然的联系。一个人在性格并非才能、才华养成的过程中,物质的贫与富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也是相对的----全家上下都疼爱你,即使生活条件差一点你会觉得“贫”吗?令一些女孩迷失、挫败的东西正源自于她们不自知、不自信或者少有爱心从而难有悦人的性格,这里当无涉贫富。
女儿大了,通常情况下,教育重心自然又有些无耐的由父亲向母亲的肩上转移。善意地相信大多数母亲愿意并且也能够承接重任。事实是也有不堪此任的:简单的训斥、无聊的攀比、漫长的抱怨,恶劣的情绪从早到晚无时不在孩子的心中。本想循循善诱又往往从猴子变人说起显得冗长;想要说理又力不从心或者如老熊掰玉米,首尾毫无关联。这一切,对女儿而言常常是“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对您而言则事倍功半,令人心悴。人说“女儿做事学父亲,做人学母亲”,试想,以您这架势这烦躁的心境,女儿难说不会变得比您更加尖酸刻薄。与其笼统地说快乐的性格源于父母,勿宁直接说它更来自于您:她的母亲。这不是二傻忽悠,这是人类历史的普遍经验。假使您有悟性,懂得“经验”的意义,由此大可放下那些糊里糊涂的长短说教,放下那些婆婆妈妈的柴米油盐,放下来自情感来自职场的落寞,放下人世风雨,给她信任,给她鼓励,为她营造出能“快乐起来”的氛围,给她一个那怕只是表面上很“阳光”的你。最后,如您还心存豁达那实在万幸,没有也没关系----做个“傻妈妈”也比“精妈妈”强百倍。
越过贫富的肩头,以您的快乐培养一个快乐的女儿-----一个幸福的女儿。
即使心悴想哭,也等她不在的时侯。
(有网友问:“你的文章可否转载?”回答是:当然。此外,如果不太麻烦那还请您顺便署名,您知道我一向比较虚荣。
是为至盼。)
好文啊!
不过,同意你文章里的观点。
作父母的,除了尽可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子女独立,坚定,
乐观,向上的性格;教育子女养成靠自己努力去争取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的习惯。
女人要是开开心心的,无论男女都会愿意接近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