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gemer的博客

由“打虎上山”回想起的旧事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室内乐《土尔扈特家乡随想》

(2017-12-20 16:38:46) 下一个

杨智华曲 San Jose 室内乐团演奏。引子中大提琴的长调在模仿马头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五梅 回复 悄悄话 赞!
Beijinggemer 回复 悄悄话 陶醉于草原的美-------室内乐《土尔扈特故乡随想》赏析

首先我们要题解一下“土尔扈特”。土尔扈特是中国清代西部蒙古四大部中的一个部落。
17世纪30年代,因与其他部落的矛盾而向西迁移,至今伏尔加河下游一带,放牧生活。之后,遭受到俄罗斯帝国的侵略和压迫。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土尔扈特人进行了多次起义反抗沙俄,并策划东归回国。终于在1771年6月,经历了千辛万苦、付出了巨大牺牲之后,返回到中国境内,仍然过着游牧生活。了解了这段历史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土尔扈特故乡即是蒙古族生活的西部草原,也可以广义地泛指内蒙古大草原。

这是一首美轮美奂的蒙古族风格的乐曲,虽然全曲只有6分钟之长,但它的委婉与灵动、深沉与谐谑,却是足以拨动人们最美好的心弦。乐曲是复三部曲式,由引子、具有主题陈述及变奏曲式的第一部分、具有动力性对比的中段、变化再现的第三段以及尾声组成。

首先,大提琴模仿马头琴的音色,奏出蒙古族的长调(1=F)。绵长而起伏的散板旋律,带着草原特有的深情,把人们带入了图尔扈特的故乡—内蒙古那片神奇的土地。
紧接着,大提琴以提升大二度的转调(1=G),平稳地进入如诗如歌的主题旋律。
这个主题旋律是2/4拍子,由两个对称的8小节乐句组成。上句平分为两个乐节。每个乐节的尾部都有一处大的跳跃:第一乐节是向上方纯8度大跳,第二乐节是向下方小七度的大跳。这两处的跳跃形成了主题鲜明的个性。宫-征调式交替,典型的内蒙古西部草原风格。同引子相比,它增加了明快的色彩,潜藏着舞蹈的律动。速度舒缓而稳健。但由于大提琴的特殊音色,使它仍然像一首深沉的歌,唤醒了人们对草原的记忆。又仿佛草原还在沉睡,眼前依然朦胧,但心底的美好情愫已在悄然涌起。

第一变奏是以中提琴为主奏,前6 小节做了加花变奏,使其变得活泼。后半段与大提琴的低音旋律相交织,起伏错落,优美而动听。大提琴的拨弦及小提琴在高音区的顿音,更使其增加了一点谐谑性,似乎给乐曲平添了许多生机,使平静的草原陡然增加了些许动感。让人似乎感受到小草在微风中摇动,小马驹在欢欣跳跃,羊羔在向母亲表达着亲昵,蒙古包在晨曦中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希望……

随即进行的第二次变奏,是以小提琴为主奏乐器。第一乐句的旋律大体同于第一变奏。第二乐句做了较大的变化:脱离了原旋律轨道,成为相互中断的乐逗,最后才一气呵成到达终点。并且第二乐句有所增长,突破了主题旋律的均衡。因此,也是变化最大的一次变奏。小提琴的演奏类似华彩,把乐曲升华到一个绚丽的篇章,充分展示了小提琴绝美的音色,同时也把聆听者的心,撩拨到无以复加的美的境界。随即,小提琴又用五声音阶回旋式的级进,把乐曲推向第三变奏。

在三种弦乐器不同音域音色的相继展示后,全部弦乐器以宽广的气息,更为酣畅地演奏出主题旋律。但从第二乐句起,前4小节变化重复并转调,形成了不稳定的、向上的冲击力量,最后将调性转到下属调 (1=C) 上。其后的4小节用连贯的旋律作为终结。这似乎是对整个前一部分的总结,而在调性方面,已为即将开始的中段做好了准备。而后,转入整个乐曲的中段。中段是在下属调(1=C)上开始的,3/4拍子。调式与主题旋律相反,是征-宫调式交替。强有力地节奏型的重复,使旋律短促而有力,富有强烈的冲击性,从而同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段会使人联想到土尔扈特人彪悍勇敢的性格,这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历史。然后采用节奏的重复、模进和调性游移的手法,层层递进,使音乐产生强烈的动感。这时,聆听者的心情不再平静,涌起了强烈的激情:来吧,草原的风!飞奔吧,草原上的骏马!用力呀,强健的蒙古摔跤手!舞起来呀,热情奔放的安代!-----此刻,整个草原进入了那达慕式的狂欢!随着激情的迸发,音乐加快了节奏,急促的16分音符的旋律,像疾风一样把欢乐传遍整个草原。与此同时,音乐也完成了向上大二度的转调(1=D),为再现部做好了准备。

再现部的调性是原始主题的属调(1=D)。全部弦乐器合奏,淋漓酣畅地变化再现了主题。而这时人们所听到的主题,既熟悉亲切,又感到情感的升华,变得更加热情而奔放,仿佛在释放全部的爱,去拥抱草原。尾声回到主题最初的调性(1=G),旋律恢复了平静。大提琴、中提琴和小提琴似乎是用对话的方式,继续在阐示着对草原的绵绵情思,构成余音袅袅的意境。使人们再次沉入草原的静谧。浓浓的、甜甜的况味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曲作者杨智华是我中学同学的弟弟,1969年背着手风琴来到内蒙古四子王旗,成为我们知青集体户中的一员。时年僅16岁,却已是颇负名气的音乐少年了。后来辗转去了北京歌舞团,继而去美国深造。现在是旅美音乐家。他在内蒙生活的时间虽不太长,但对那片土地及其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回国与朋友团聚,都会深情地谈起内蒙的蓝天、白云、草地、牛羊……。他曾对朋友说:“总想写一首蒙古味的室内乐”。后来,这首《土尔扈特故乡随想曲》就诞生了。值得欣慰的是,杨智华在他三十余年的旅美音乐生涯中,不断地把中国的题材和元素,带到他的音乐创作中,并获得很大的成功。把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展现给世界乐坛。正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杨智华的音乐也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大洋彼岸展现着独具魅力的光彩。

孙丽云
2015年于天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