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文学城开始只是随便浏览浏览,为了得到留言权又去注了册。我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逛西逛,看到的真是琳琅满目,气象万千。老中青济济一堂,又热闹又有丰富生动的内涵。很多文章讲出了自己相似的经历和感受,也有很多文章深刻厚重,启人心迪,对自己触动挺大。
看着看着就开始技痒,我想,自己何不也加入进去,从中找到寄托心灵的家园。在女儿帮助下,我创建了自己的博客。
本来还在担心,浩瀚如海的网络上有那么多的博客,每个博客里有那么多的文章,谁会注意到我这只菜鸟,一看坛主是个老外婆,年轻人首先就趣味索然,年长的对网上的东西也未必有兴趣。就在我静候反应之时,小女儿兴奋地告诉我:“妈妈,快打开你的博客!留言不少哪!”我一看,马上心花怒放。网友们对我的厚爱和鼓励让我感激涕零。不一会,大女儿打电话来说:“妈妈,我的同事都看到你写的文章啦!他们说你写得不错!”我一下来了劲,一面忙着写新的,一面把以前写的文章整理出来贴上去。在这过程中,我当然也碰到许多技术问题。例如排版问题,看到别人的博客门面那么漂亮光鲜,自己的称为《寒舍》真一点不为过。怎么办呢?一面写一面学吧。小女儿百忙之中教我如何把照片插到文章中,又帮我搞了个头像。又过了几天,小女儿惊喜地对我大叫:“妈妈,你的一篇文章上了头版啦!”在那个星期,本周最受欢迎的博客我排名第十四。真的好开心!我开始有了成就感。
国内的出版社曾陆续出版过我的十余本翻译小说,从联系到出书,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第一次印刷的数量大致都是八千册左右。以后也很难有机会再版。印好的书,未必都能卖出去。也就是说,辛苦数月翻译出来、努力数年终见天日的书,读到它的人不过寥寥几千。而我的博客,从二月十七日到今天三月十二日,短短的二十三天时间里,光顾的人次已经达到23681人。在我前面很多老前辈、老斑竹访问者更是几十万上百万,可见网络是个人来人往信息最灵通思想最活跃的场所。
再说说报纸,本人的某些拙文曾经在北美的报纸上发表过,数篇甚至在台湾的《皇冠》杂志刊登过,在各种征文比赛中也得过奖。可是那都是过眼烟云。报纸看过后往垃圾桶里一扔,过几天你的文章也就被忘掉了。更有一些小报的编辑,要你文章时甜言蜜语,许诺给报酬,可是文章登过了,就装聋作哑。你又不好意思为几元、十几元去催讨。所以从此老外婆决定不再去挣稿费,也不用再费心机去为文章找出路了。现在写文章只为自得其乐。
把文章放到网上自己的博客中,就像放在自己的文档里一样。比文档更有意思的是,有人读,有人评。我最喜欢的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这种互动。看看那些热情的溢美之词:“我常来看你的文章,非常温馨的地方”“象这样充满灵气爱心的文章真是百看不厌!谢谢分享!”(Dumartini)“阿姨写得真好啊,篇篇都好看”(林子林子)对我三个孙女的夸奖就更多了,网友们用最美好的形容词来赞扬她们,美丽啦,可爱啦,还有人称她们为白雪公主、未来的华裔小姐、小精灵等等。那么多热情洋溢的赞扬和鼓励温暖了我的心,我写感谢的回帖都来不及。
以前我只有亲人牵挂,现在有了网友牵挂。我回蒙特利尔的那几天,一来杂事缠身,二来老是上不了文学城,几天不发表东西,我大女儿打电话来说:“同事问我,这两天怎么看不到你妈妈的文章啦?为什么不写啦?”有人牵挂的感觉还真好哎!
网络把人的距离拉得那么近,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有一天,我小女儿的远在香港的朋友给我留了长长的话,说看到我的博客了,我也回了长长的话,就像近距离地在拉家常。
最让我开心地是我的两个女儿、我的亲家公、亲家母都在关心我的博客,而且以实际行动在支持我,帮助我。我们的关系因此而更加亲密了。
我唯一觉得对不起的是我的三个外孙女儿,她们是我很多文章的主人公,但她们都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她们已经上了博客,网友对她们的赞扬和鼓励我也没有读给她们听。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忽然醒悟:她们尽管还年幼,但她们也应当有知情权。等我回到波士顿,一定要把写她们的文章读给她们听,把主要的评论也告诉她们,否则对她们是太不公平了。
作为结束语,我要说的是:苏贝冬外婆只要坚持每天给自己的寒舍添砖加瓦,相信天长日久,寒舍定会变成富丽堂皇的宫殿。
Je l'aime beaucoup, c'est parfait! À la prochaine!
正是网友间的互动越发使人留恋..
但首先是你的文字感动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