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爱丁堡,下个目标就是苏格兰高地。据说,近年来,苏格兰高地跋涉,击败秘鲁的马丘比丘徒步、哥斯达黎加的丛林冒险、柬埔寨的废墟城市和热带岛屿,入围全球最佳冒险度假胜地。
我们一群55+朋友,三天里,驱车向北,直达高地西北面的天空岛(Isle of Skye),返回南下,到格拉斯哥。一个来回,在高地上画了个狭长的倒V。总的感觉是,狂野而美妙!那里地广人稀,峡谷湖泊纵横交错,孤寂的城堡星星点点,古老的故事绵绵长长,氤氲缭绕,长风萧萧,仿佛能听到苏格兰风笛的高亢苍凉之声,集韵而起。重要的是,这次高地行,更新了对苏格兰的模糊陈旧印象,那是来自《勇敢的心》等电影。以为那里穷山恶水,偏僻贫困。其实,那里的村镇很美,人也淳朴友好。对不习惯右边驾驶的LD们来说, 三天狂奔,着实也可以骄傲一把。
第一天: 酒庄、尼斯湖,城堡、小渔村
从爱丁堡发出,约1小时,就上了高地。不久就到Blair Athol酿酒厂。在这里停留,纯属走过路过,看看苏格兰的特产,上上厕所。没人真对威士忌有兴趣。倒是Z同学在礼品店里买了一盒酒心巧克力,大家分吃,皆大欢喜。
离开酒庄继续向北。苏格兰高地的尼斯湖,因传说中的水怪而闻名天下。知道没水怪可看,我们就直接去湖南岸,看奥古斯都(或厄克特)城堡(Urquhart Castle)。
奥古斯都城堡,是一座废弃的城堡,坐落在尼斯湖畔突出的巨大岩石上。孤寂而破败,却招引了众多游客。停车场一位难求,进去参观,就别想了。只想能下车找个角度,拍几张照。我们跟路边一位穿绿黄制服的“协警”说明情况,他允许我们在路边停十分钟。结果下车走错了方向。好在那位“协警”比较通融,又宽限了十分钟。才有了上下面两张照片。
苏格兰的城堡都有故事,不是幽灵的,就是战争的。奥古斯都城堡的故事,是关于14世纪的苏格兰独立战争的。说来话长,不说也罢。
遥看奥古斯都城堡后,我们向西,目标多南岛城堡 (也叫爱莲·朵娜城堡)(Eilean Donan)。
这天,太阳几乎没露脸,风狂云卷。湖边金灿灿的金雀花,一丛接一丛,招引我们下车,不顾冷风扑面。
在三大海湖的交汇处,远远看见多南岛城堡。
这是一个迷你小岛,一部三孔桥连接岸边。岛上只有多南岛城堡。它是苏格兰的标志形象之一,经常出现在电影和电视中。我最早是从友人的旅游照片中看到的。
多南岛城堡的故事,可追溯到13世纪,为防御维京人的袭击而建。从13世纪中叶始,这个地区是氏族领主们的独立“海湖王国”。其中麦肯齐家族(Clan Mackenzie)最为有名。素有世仇的氏族间,世代争斗不休;家族内部,也常祸起萧墙。多南岛总是必争之地。
在18世纪的詹姆斯党起义中,第五代西福斯伯爵威廉·麦肯齐(William Mackenzie, 5th Earl of Seaforth)加入了詹姆斯党军队,领导麦肯齐氏族和麦克雷氏族(Macraes)的士兵,在多南岛城堡集结。起义失败,最后导致城堡被政府军炸毁。从此荒芜废弃。
直到1911年,John Macrae-Gilstrap中校买下了该岛,并用其余生重建城堡,于1932年7月正式完工。现在,这里是苏格兰高地游客最多、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我们因要在天黑前赶到Achintraid小鱼村,没时间上岛,只下车拍下城堡的远影。
Achintraid小渔村,位于天空岛一边海峡的对岸。因为天空岛越来越热门,我们动手做计划时,周围住宿地均已客满。只好扩大搜索,在离进岛大桥约一小时车程的这个小渔村,才找到一家可住7人的民宿。
这是幢两层小平房,主人是个不年轻的男人,看来是个刚开业的新手,有点手忙脚乱。我们到时,厨房还没收拾出来。不过四个房间和客厅都挺整洁,厕所是刚装修的,材料也颇现代。
既然厨房不能用,那晚,就只好外出找饭店。问了主人,得知近处没有像样的饭店,村里有一家fish & chips 外卖店。那就它了,实在不想开出很远去找饭店。
于是大伙一起步行去外卖店,顺便看看小渔村。还别说,深藏在海湖湾里的小渔村,景色可圈可点。花儿正艳,船儿亭亭,将雨未雨时,山朦胧水矇胧,一种“山高皇帝远”的宁静…。
快到外卖店时,天下雨了,将我们逼进店里。进门才见店极小,已有些顾客在排队。我们只能派两人进去下订餐,其余人在站在门口屋檐下躲雨,等鱼和薯条出锅。店内飘出炸鱼的油烟味,刺鼻难闻。刚才的朦胧诗意被熏得全无踪影。还好,不久雨就停了。我们拿着炸鱼薯条回民宿时,只见一抹彩虹当空,挂在海湖湾。诗意又回来了。
第二天 天空岛:波特里彩色排屋、老人峰、Lealt 瀑布、牡蛎棚。出岛,夜宿Spean Bridge小镇。
翌晨,我们早早出发,过桥登岛。在苏格兰盖尔语中,天空岛(Isle of Skye )别名“迷雾中的岛屿”。车在A87公路上奔驰,顺手车拍“水彩画”。
第一次停下,是在岛上的行政中心,波特里(Portree )小镇。这里,海边的彩色排屋,世界著名。
小镇古老悠闲,世外桃源就是这模样?
第二次停下,已是老人峰(Old Man of Storr )。停车场很大,车很多,得开段距离,才找到位置。当时天下起了雨,冷风凛冽。稍稍犹豫了一下,就决定冒雨登山。
老人峰名气太大,慕名而来的人很多。上厕所,得排队,每位0.4欧元,可刷卡,“滴”一下就行。
猜想,远处的雾中奇特岩石,就是老人峰名的来历吧。
我们走了一阵,不见有更好景色的迹象,就打住,回头。
再停下,是为了一个瀑布。在临海的悬崖上,风大得像要把人吹走。
一泓清水挂在悬崖边上,弘声奔流而下,这就是 Lealt瀑布。
之后,我们又在奎兰(Quiraing)停下,不期遇到比老人峰更佳的景色!这是天空岛最北端山东面的山坡。绿色的悬崖岩石,令人感觉天空岛的景色,达到巅峰。
我们在这里掉头,沿着岛西面的海岸,向南行驶。
Uig 海湾景色。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在Carbost小镇停留,解决吃饭问题。在手机搜了一阵,众人一致决定去那家叫“牡蛎棚“ (The Oyster Shed )的饭店。
一行人饿着肚子,徒步十几分钟,爬上小山坡,来到像大厂房一样的“牡蛎棚”前,以为终于可以坐下来,享受牡蛎和饭菜。孰料,进门第一秒,以为走错了地方,这是饭店吗?怎么像牡蛎博物馆?没有桌椅,连一条板凳也没有。里面人很多,订餐得排队。那就排吧。还好,有个小窗口,可以买杯番茄浓汤,先垫垫肚子。排队约一小时,才下了单。又等约10分钟,在外面边棚取订的餐。那儿有几个倒扣的酒桶,算是桌子。人们站在桶边,看着窗外的原野吃牡蛎、薯条和其它海鲜。本来就饥肠辘辘,再左等右等,到嘴的任何食物,都是美味。牡蛎更是新鲜好吃。天空岛上的这顿午餐,美了嘴,苦了腿。难忘。
排队时,看遍了里面的展品。待排近了,就眼巴巴地看着那个白净的小伙子,麻利地处理牡蛎。猜想着,他是课余来打工呢,还是家族饭店的孩子。不容易!
午餐后,下坡回车,向夜宿地开去。
斯凯大桥,是进出岛的必经之路。桥通过海峡中的Eilean Ban 小岛,连接两岸。
夜宿Spean Bridge小镇。这家B&B,是一对中年夫妇经营的。餐厅和客厅,装饰很有艺术性。
小镇的民房讲究色彩,童话般的。
猜想,小镇以这座高孔桥得名。
第三天,希尔湖边,格伦芬南纪念碑、格伦科峡谷;罗蒙湖,Luss小镇。
今天早餐很不错,服务也地道。特地尝了这里的Haggis,(上图黑色布丁,直译为哈吉斯,一种羊肚杂碎做的布丁),心想这该是正宗的苏格兰食品。可惜不喜欢。
早饭后,在民宿花园里观景拍照之际,尝到了蠓虫的厉害。这种蚊子叮起人迅速而执着,每个人都手舞足蹈起来,落荒而逃。
临行前,请民宿主人为我们拍照留念。我们也请他合个影。上图,中间抱胸的那位便是。
向南开,我们来到希尔湖边,在格伦芬南纪念塔(Glenfinnan Monument)公园停留。这座18米高的纪念塔,是向詹姆斯党和其支持者致敬的。你可以爬到塔顶,站在这个孤独的高地人(Highlander)旁边,欣赏希尔湖边的高地景色。
我们没登塔,这个群山环绕的湖边,已够让我们着迷。
这次高地行,看到许多景点都与邦妮·查理王子(Bonnie Prince Charlie)和詹姆斯党(Jacobite )有关。詹姆斯党对苏格兰过去三个世纪历史的影响甚深。
格伦芬南高架桥(Glenfinnan Viaduct)是电影哈利波特的取景点。电影中,“霍格沃茨快车”冒着蒸汽,驶过这座高架桥。但我们这个角度,无法拍出那高架桥漂亮的圆弧,也没能等到一辆火车在桥上通过。
再向南,就是格伦科峡谷( Glencoe Village )。
格伦科不仅自然景观迷人,那里曾经发生的血腥格伦科大屠杀(Glencoe Massacre),也使这个峡谷更著名。
大屠杀发生在1692年2月13日。格伦科的麦克唐纳氏族的30-40名成员和同伙,被与他们一起住宿的政府军杀害,理由是他们没有及时宣誓效忠新君主,英格兰的威廉三世、苏格兰的威廉二世和玛丽二世。这种历史事件,使人理解,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关系为什么这么难。我想,了解历史,不忘历史,是为了更理性地对待现实,不被眼下的迷惑,也不被过去的绑架。
离开格伦科,我们沿着洛蒙湖开了很长一段,只为喜欢那首苏格兰民歌《罗梦湖》(Loch Lomond):“你走高路(回苏格兰高地),我走低路(下黃泉);但是,我会比你先回到家乡苏格兰,我和我的爱人,已永远无法再相见,在那美丽的萝蒙湖边?”。 这首流传数百年的民歌,歌词和旋律都感染力极强,凄美忧伤。它的背后故事也与詹姆斯党相关。表达了追随王子查理去打仗的苏格兰人,兵败后,失去亲人的悲哀。
民歌把我们带到洛蒙湖,但发现,这里与那歌的旋律没关系。眼下的洛蒙湖是欢快的,和平的,让人心生喜欢。好的艺术作品真会流传百世。
因喜欢湖景,我们于是走进湖边的拉斯(Luss)村。小村的民居,矮小,却很有味道,据说,经常被称为“苏格兰最美丽的村庄”。与英格兰的特色小乡村有一拼。
拉斯村由 James Colquhoun 爵士于19 世纪初创建,取代了原来的茅草旧屋,用于安置附近采石场的工人。此地多次被电影或电视当作背景,最著名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连续剧“Take the High Road!”
这位老者坐在自家门口,与路过的游客交谈。正发着感慨:“...... 伊丽莎白女王也好,玛丽女王也罢,都已随风而去。... " 颇有回看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
在这小镇上,发现一大片蓟花(Thistle)。蓟是苏格兰最早有记录的“国花”。自踏上苏格兰高地,一直在留意这种花,居然在这里看到了。那片蓟草花,比我在北美看到的,漂亮得多。这种蓟草全身荆刺,耐寒耐旱,各种土壤都能生长。
记得电影《勇敢的心》中,童年华莱士在最伤心之时,收到了一朵紫色的蓟花,来自他日后的妻子。
我认识蓟草,对它感兴趣,还因为,它是一味中药。几年前,头颈处发了湿疹,求助于农场老友。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医志愿者,数年来,助人甚至救人无数。他教我找到这种草,煮水洗敷患处,果然,药到病除。扯远了,打住。
我是想说,这次苏格兰高地行后,更能理解,为什么这种卑微、多刺的蓟草花,会成为苏格兰最知名的象征之一。
离开Luss小镇,我们就直奔格拉斯哥机场,赶晚上10:00 的飞机,去都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