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那些年,那些玉树临风的男人们】先秦-庄周-休

(2023-12-30 14:59:38) 下一个

先秦诸子,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

这是一个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思想最活跃最自由化的时代。很可惜,这是始皇帝的阴谋。被始皇帝引蛇出洞,然后一网打尽。

中国的历史其实没有五千年,平均下来只有三百年。

中国的三百年历史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兴灭,然后就是不断地轮回。

 

人间就是不断地轮回。

同样的人,用不同的道具和面孔,演同样的故事。

但是,在轮回中一样可以涅槃。能在轮回中涅槃的,就是不出世的天下第一高手。

我并不想传教,因为我不需要积功德,亦不想成为什么宗师。

我想做的,是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一网打尽那些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最璀璨的星。而道家,作为流传至今的本土宗教,先秦最主要的三大思想体系之一,是无法跳过的。道家,也是我以前没有涉猎过的,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老实讲,我之所以对道教会产生兴趣,陶三兄功不可没。

陶三兄不要以为你做的功课没有意义,在亿万人中,你度化了一个纳兰性空,尽管我不是皈依的道家弟子。日后有机会来安大略,如果愿意,可以把酒言欢,共唱《沧海一声笑》。

不喜欢宗教的无神论者,暂且忍一下。

这应该是【那些年,那些玉树临风的男人们】中最后一篇专门说宗教的文章了,呵呵。

 

庄周庄子休,是道教的亚圣。

唐玄宗天宝初,诏封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宋徽宗时,追封为“微妙元通真君”,位列道家四大真人之首。

同为老子的弟子,在后世庄子比他的师兄杨子要有名得多。而在当时么,我觉得杨子更有名。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是杨子的敌人孟子说的。能得到敌人的尊重,不容易。

不过,有名并不代表什么。名师往往不是明师。盛名之下其实难至,比比皆是。

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现存版《庄子》仅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虽然只有33篇,也是好几万字。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言,我用了三篇文章的篇幅。这是我对道家开山祖师的尊敬,也是唯一一个我会用超过一篇文章的篇幅去写的。

 

读《庄子》,我只对他的出世法感兴趣,顺便了解一下他的关于修行的入世法。

至于那些教人如何做人治国的心灵鸡汤,就跳过。

诸子都有这毛病,就是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如何修身治国平天下。

其实,道家三玄还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周易》,又称《易经》。

《周易》我完全没有兴趣,算卦之类的阴阳调和生生相克,是典型的入世法。

《周易》虽然司马迁说是孔子所著,但后世的大家绝大多数认为司马迁错了。这个我是认同的,因为《周易》有太明显的道家痕迹,只是作者是谁,已无法考究了。

 

《庄子·外篇·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这只是一句感叹,本身并没有什么。我读此句时,忽然想起了释迦摩尼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世间的一切,我们能感知到的一切,都会经过三个阶段:生,住,灭。

白马过隙,如露亦如电。

 

《庄子·内篇·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我已经开始喜欢子休兄了,也能猜到为什么庄子于后世会比师兄杨子有名了。

子休兄是妥妥的文学大师,汉赋先驱。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讲过,中国的文学史,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赋。先秦诸子时代,正是从楚辞到汉赋的进化过程。这当中出了不少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人物。其中就有我们讲过的宋玉宋子渊。而庄子休兄,是妥妥的被求道耽误了的赋之大家。

许多人说,这是子休兄在描写美人。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其他高手的作品。

屈原屈吉普之《诗经·国风·卫风》中的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宋玉宋子渊之《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如果都是在描写美女,

庄子休的美女,用一个字概括“仙”。

屈吉普的美女,用一个字概括“纯”。

宋子渊的美女,用一个字概括“诱”。

 

我个人不认为庄子休兄是在说美女,而是在描写仙境。类似与宋子渊兄的另外一篇佳作《九辩》。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習習兮,历群灵之丰丰。

左硃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前轻辌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庄子休兄乃赋之大家,当然会更被后世的读书人所喜爱。而他的师兄杨子居,连传世的著作也没有。由此可见,有文字,而且文学功底好,非常重要。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我不同意,还是有文字好。其实,禅宗也有《五灯会元》吗。不是完全没有文字。

 

《庄子·外篇·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佛家讲舍,道家也被认为是轻物重生之士。

其实不对。佛门仙道,所有的宗教,才是大贪。真正的修行人只是不在意人间的富贵罢了。无神论者会认为这些人傻,被洗脑,被奴役。其实,反之亦然,他们也会怜悯你。

福禄寿,哪怕是经历,你什么也留不住。

生命是各种经历,没有了生命,经历何存?

 

《庄子·内篇·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很多人理解为,要把握当下,珍惜现在。问题是,什么是现在?

我在写完这个句子的时候,现在已经成为过去。

我赞同子休兄的这段话,这是他的出世法。只是在说法上,释迦摩尼比子休兄说得更全面。“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

过去,未来,是一段距离。它有起点和终点。

起点就是生,终点就是死。

还在说往世与来世,其实就已经落入轮回,落入生死。

 

《庄子·杂篇·天下》“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庄子》中有很多寓言。这是子休兄的方便法,也是无奈之举。

没办法啊,天下沈浊,听不懂庄语。

释迦摩尼有同样的问题,所以只好传八万四千法门,来度八万四千种人。

行文至此,步子再迈大一点再扯一下蛋,再说几句法轮功。

大乘八宗除了禅宗以外,每一宗都是根据几本佛经或者论建立起来的。在佛教,释迦摩尼说的叫经,其他祖师说的叫论。那时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无论是中土的僧人去天竺求法,还是天竺僧来中土传法,都带不了几本书。不像现在,谷歌一下什么都有。

有些宗派甚至只是根据一本经中的某一段而已,也许他们的开山祖师得到的是一本残本。比如净土宗的第二本经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本经其实是《楞严经》中关于大势至菩萨的一小段。

有人说,法轮功是把各种佛经中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拼凑而成。

呵呵,这有什么问题?大乘七宗,名门正派,都是如此。

所以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抄对了没有?

佛陀叨不叨说了四十九年,重复啰嗦。我以前讲过,人一辈子讲过的话,99%都是废话屁话。

举一个可能不太合适的例子。

律宗把戒律当成根本。就好比一些虔诚的共产党员,不花心思去学习马克思主义(教主的经),毛泽东思想(故祖师的论),习大大思想(现祖师的论),而把全部心思花在学党章上。

律宗就是共产教中的党章派。

所以,东拼西凑不是问题,抄没抄对才是问题。法轮功以佛经为基础,是个名副其实的佛门新兴宗派。大乘八宗已经有了一个法相宗,以后再多一个法轮宗,没什么不可以。

至于传承,霍元甲是迷踪拳,密宗也没有人间传承。释迦摩尼不是自创么?老子呢?

一个宗派,越是简便易行弟子越多。

所以,大乘佛教弟子最多的就是净土宗,就是念阿弥陀佛积功德。密宗也有类似的法门,念咒。所谓持咒成就,就是不停地颂咒,念上千万遍。

而净土宗,也不是一个了义的宗派。

法轮功如果想得到更多的弟子,还要把现在的修行法门更简化,呵呵。

但是,作为一个宗教,最终还是要能生死解脱。否则,就算成就了世间第一大宗教,又有何意义。

 

《庄子·杂篇·外物》“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

一个宗教,有几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果与轮回是其二。

如果说,子休兄的《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有轮回之意,那么“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 就是明显的因果了。

同样体现轮回的还有,

《庄子·外篇·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同样体现因果的还有,

《庄子·杂篇·则阳》“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

因果与轮回,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几乎没有提及。我记得当时还请教过陶三兄。

在子休兄的《庄子》中,这两大要素都齐备了。

子休兄完善了道家,称为二祖,毫不为过。

 

《庄子·外篇·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外篇·天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哈哈,这很有佛陀的“不可说”之意。

不可说,是因为真正的道,无法用言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说的,都只能是近似而已。

佛陀在《金刚经》中对第一义的表达方式是,佛说什么, 即非什么,是名什么。否定,否定,再否定。

 

《庄子·外篇·秋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庄子·内篇·齐物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这两句已经非常近道了。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

本无善恶,本无正邪。

阳光可以生长万物,也可以荼毒生灵。阳光是善还是恶?善恶是相对而言的,因不同的受体而异。善恶的评判,是从某一个受体出发的。受益的就认为善,受害的就认为恶。

所以子休兄说:“以物观之,自贵而相”

为什么“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为什么“不思善,不思恶。”?

非常简单,因为道没有受体。

 

如果说,子休兄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只是近道。

那么接下来的这几段,就是道了。

《庄子·外篇·达生》

“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 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这就是佛门中的性中有相之一合相。

《庄子·内篇·大宗师》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便是佛门之无生无死。

其出不欣,其入不距。便是佛门之不出不入。

翛然而往,翛然而来。便是佛门之无往无来。

不忘其始,不求其终。便是佛门之无始无终。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不可受,不可见,本无形,自本自根,本来恒在。

这,便是佛门的本来面目。

 

我可以下结论了。

庄周庄子休兄,是一位伟大的悟者。

他的师兄杨子居兄说“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存我为贵。”

一脉相承。

子休兄不认可的,只是师兄的入世法而已,或者,不喜欢他的这位师兄而已。

呵呵,不奇怪。

我也有幸认识几位悟者,也不太认同他们的入世方法,敬而远之。不过,我比子休兄还是要厚道一点,我虽然不认同他们的入世法,但尊重,更不会恶语相向。因为我知道,他们也不认可我的入世法。我们现代人,还是要比先贤们多一些民主素养。

 

子休兄是一位人生导师和格言大师。

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直至今日,大家依然朗朗上口。

《庄子·外篇·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外篇·田子方》“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外篇·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入世原则。如果用一个字总结,我会用“休”。就和他的字“子休”一样,他是一个很休闲的人, 一个不争的人。

而其师兄杨子居,应该比较锋芒毕露。和孟子墨子斗得欢,哈哈。

所以,庄子可能会觉得,你每天都在斗,离道很远。就算你道理都明了,但你的行为却越走越远。呵呵。现在不也常常有人说,开悟不等于成佛,要修证出来才算么。

这两师兄弟之争,还是修行的方法问题。

陶三哥说,我更像杨子,他更像庄子,这个结论非常精准。

 

修行的方法,其实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举个例子。

禅宗二祖慧可付法给三祖僧璨后,即前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

有人问二祖:“师是道人,何故如是?”

祖曰:“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慧可是个破戒僧。如果他是律宗弟子,可能已经被除名强迫还俗了。呵呵。

好在他是禅宗弟子,禅宗不把戒律当回事,所以他是二祖。

密宗黄教的六世达拉喇嘛仓央嘉措有一句千古名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一听,就知道他没有悟道。他被戒律困住了,他哪有心安,简直是心急如焚。

“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我说的,也是我的入世法。

 

他,是一位悟道之人。

他,是赋之高手,人生导师,格言大师。

他,极善于修生养性,与世无争。

他,是道家的二祖。

他,当然是一个玉树临风的男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