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就像一位带着利爪的母亲,无论你走到哪里,最终还是会被布拉格拉回怀抱之中。--卡夫卡
捷克的童话和木偶剧很出名,不但对儿童寓教于乐,传承民族文化;也帮成年人减压和自省。这类作品常被当政者轻看,或者因看不懂其深层内涵,就不会动辄封杀。鲁迅先生曾经以古代神话讽刺现实,想唤醒中国民众,似乎效果也不彰。
1956年捷克拍摄了一部经典卡通片《鼹鼠的故事》。2011年5月16日,美国宇航员安德鲁·费尤斯特带着一个鼹鼠毛绒玩具,进了太空船,他妻子是捷克裔。顺便一提,我教会的师母也是捷克裔,是音乐教师。
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1890—1938) ,是捷克著名的作家、新闻记者。他在1920年发表了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 “机器人”这个词从此被沿用下来。他还写过一部思想深刻的科幻经典《鲵鱼之乱》;这些都是当下还在热播的科幻电影、电视剧;他还写了童话《小狗达西卡》,并为小狗拍照,画插图。这只頑皮的小狗,见什么咬什么,打碎东西,随地大小便,自嗨自娱……却总是被主人宠爱原谅,这都完全不像近百年之前的作品。
华伦斯坦宫和使馆区
在布拉格游览了许多地方,我只简单提几处景点。第三天先去参观巴洛克风格的华伦斯坦宫(捷克语:Valdštejnský palác),此宫建于1623至1630年。位在城堡山下的小城区(Mala Strana/Lesser Town)内。
华伦斯坦宫的主人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莱特·冯·华伦斯坦(Albrecht z Valdštejna),是三十年战争中罗马大军的主帅。战后其家族势力巨大,他开始觑觎王位,自家的华伦斯坦宫与山上的城堡相映相对。
宫内有座1630年建造的小教堂,是捷克巴洛克建筑时代的开端。这里花园的占地面积超过14,000平方米,是仅次于城堡花园的第二大花园,园中有很多孔雀,并不躲避人。
在宫殿花园的后面部分,有一堵竖立的石林墙,整个造型和细节都很怪异。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最好不要去看。
1634年华伦斯坦遭到皇帝斐迪南二世的暗杀。二战之后,华伦斯坦宫归国家所有,目前是捷克共和国参议院所在地。2008年《布拉格宣言》在此签署。
出华伦斯坦宫往下走,就进入了使馆区。这里的建筑格调高雅,风格各异,故事也很多。在建筑上,往往飘着不同的国旗,下面是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使馆。
我们又去了城堡区的下面的Lesser Town(小城区), 多瑙河在2002年曾经发洪水,淹没不少河边的店铺,有的房屋专门画出标记,洪水甚至高过大门。
这一片早年是德国人区,有很多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包括圣尼古拉教堂(St. Nicholas' Church )、胜利之后圣母堂(Church of our lady victorious)和圣安东尼教堂(Church of St. Anthony)等。约翰.蓝侬墙也在附近。
然后就到了……
查理大桥
这座桥是查理四世年下令修建的。伏尔塔瓦河上原来有一座旧石桥,在一场洪水冲毁了旧桥之后,查理四世决定要重建,下令建造一座“永远不被摧毁的大桥”。他请来欧洲最好的设计师和工匠,选用最好的建筑石材,还请来最好的占星师,测算出1357年7月9日是良辰吉日。阿拉伯数字1357-9-7531是奇数排序(西方迷信奇数带来好运),还左右对称。于是在当日凌晨5点31分,查理大桥破土动工。到1400年竣工。
查理大桥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两端连接是布拉格城堡区和旧城区。是欧洲最古老、坚固、有艺术价值的大桥,还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十七和十八世纪巴洛克艺术家的杰作,被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雕像的原件多保存在博物馆内,桥上的多换成复制品。
最出名的当属北侧第八尊:圣约翰雕像。前面说过,圣约翰(St.John of Nepomuk)是当年布拉格主教区的红衣主教,他的银棺悬挂在布拉格城堡的圣维塔大教堂中。他因为不肯对当时的罗马皇帝透露皇后的告解内容,在1393年被施以酷刑并被丢人河中。天空当即般地出现五颗颗灿烂的星星,人们相信他当即就从河中升天成圣。百姓也认定他是这座大桥、伏尔塔瓦河与布拉格市的守护神。三百年后,天主教会将他“封圣”。
雕像矗立的地点,据说就是圣约翰被抛入河之处;这五颗星,是这座雕像头顶上的装饰。雕像底座的浮雕,左为“王后忏悔图”右为“圣约翰被扔图”,已经被无数只手摸得金光闪亮。民间传说,只要用手触摸这雕像,就可以保守住心的“秘密”并且带来好运或爱情。大桥历经洪水、战争和漂浮物的剧烈撞击,六百多年屹立不倒。
虽然查理桥上的雕像是巴洛克风格,大桥自身却是哥特式建筑,连接着一座高耸而坚固的桥头堡,现在是卢森堡美术馆(卢森堡公爵是查理四世的父亲)。 如今的桥上人潮川流,许多街头艺人和画家艺术家贩卖与桥有关的工艺创作。捷克作家卡夫卡是犹太人,不是基督教徒,却说:“我的生命和灵感,都来自伟大的查理大桥”。
因那些雕像都颜色发黑,再回想起那些惨烈的往事,虽然晴天丽日,河水波平如镜,总有点阴森森的感觉。不过,还是深爱布拉格。卡夫卡还说过:“布拉格就像一位带着利爪的母亲,无论你走到哪里,最终还是会被布拉格拉回怀抱之中。”
老城广场和胡斯纪念碑(Jan Hus Monumet)
再次进入有九百多年历史的老城广场,四周是各种风格的古建筑,包括哥特式的泰恩教堂、布拉格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以及老市政厅、布拉格天文钟…。
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巨大的黑石雕塑纪念碑,是艺术家迪拉斯拉夫·夏隆在1915年的作品,纪念改教先驱扬.胡斯(Goose 1369–1415)殉道500周年。每年的七月六日是捷克的公众假期,纪念胡斯。
捷克人扬.胡斯在15世纪初发起的宗教改革,比马丁·路德还早了一百多年。当时执政的是瓦茨拉夫四世(1378-1419,查理四世的儿子)。
胡斯时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主张用捷克语教学和布道,认为教会需要改革,反对教皇发行赎罪卷;又说教宗和神职人员的权力要受到制衡丶教会应该独立於教宗等。1415年罗马教廷以“传播异端邪说”的罪名,用火刑处死胡斯。殉道的胡斯,却得到捷克人民的敬爱,他的宗教改革思想,在一百多年后被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乌尔里希·茨温利等人继承,最后形成了新教。
胡斯被杀后四年,“胡斯战争”在1419年爆发,起因是布拉格的“第一次抛窗事件”:神父杨.柴利夫斯基和伙伴,将市长及市议员共七人从新市政厅的窗户扔出去。(两百年后的第二次抛窗事件,引发了1618年-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十六天后国王瓦茨拉夫四世逝世,其同父异母弟弟西吉斯蒙德(匈牙利国王)想继承王位,受到胡斯教派的拦阻,于是亲率三万大军征讨布拉格。
胡斯派的军队联合了农民武装,先打了一些胜仗。后期却内部分裂,其温和派与天主教联合。延续了十五年的战争,在1434年以激进派战败而告终;轰轰烈烈的改教运动也落下帷幕。
如今老城广场的地面上,还标记出胡斯派的二十七位新教徒被处决的地方。
扬.胡斯改教失败了,却一直被人民尊为反抗暴政的英雄。黑色雕塑中的胡斯,傲立在燃烧的烈火上,下面有一行铭文“愿人人彼此相爱并得着真理”。他背后是代表民族新生的妇女和婴儿们,铭文是“哦,捷克人,经过愤怒与风暴,有一天妳会独立”。这个预言已经实现了。
布拉格之春
当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统治时,热爱自由的捷克人,在胡斯雕像下静坐、抗议执政者的暴政。比起胡斯改教运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要温和的多。
1968春天, 捷克共产党领导人杜布切克,发起名为”布拉格之春”的体制改革运动。苏联当局自然不能听之任之。8月20日晚,苏方以民航客机出了机械故障为由,请求将一架飞机降落在布拉格的机场。杜布切克接受了苏联的请求。
“客机”降落之后,数十名苏军突击队员冲出机舱迅速占领机场。……
8月21日凌晨,苏军已经全部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杜布切克没有抵抗,也没有鼓动百姓抵抗,活下来才是“硬道理”。“不抵抗”保全了捷克人的家园、民族、国土和文化;不抵抗并不表示心里服从,民心是无法被人掌控的。
如今在老城广场还常常会放映布拉格之春的影片,历史不能被遗忘……。
此外,查理四世,在七百多年前就想让布拉格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在1348年建成了中欧的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不少著名的科学家都曾在这里工作过。
晚餐与感想
当天晚餐,我们选了酒店下面的米其林一星餐厅,吃捷克传统的烤鸭腿;虽然没有北京烤鸭那么油光闪亮,但是味道很不错,一点不油腻。配菜和酒也都很好;面包种类很多,都是新鲜出炉的。
我们参加的是美国连锁旅游公司的项目。每天跟团的Barbara是捷克人,她善良温和,工作忙碌但井井有条。我问到捷克与斯洛伐克为何要分开时,她表情伤感地说,当社会突然变更时,人们很迷茫、处事很仓促……;不过双方都把对方视为最亲的兄弟,有难时定会拔刀相助。想到国内的民族与地区矛盾,五味杂陈。
这次出行前没有做好功课,到了布拉格,才好像突然进入了一个魔幻的七彩梦境,每个转角都有惊艳。历史和宗教的影响力也超出预想(中文介绍很少提到)。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捷克面积不大,四围强国多,没有战斗本钱;捷克百姓受基督教文化滋养,以人为本、不喜暴力却也不畏强权,文化素养超前而现代,虽然屡经危机,却保住了国土和国民的尊严。
如今他们活得很放松也很有骨气,不崇拜金钱与权力,酷爱来之不易的自由,和营营役役的华人很不同。
天空、大地、伏尔塔瓦河好像都融汇在民族的血液里。如果年轻二十五岁,我想移民捷克。
对捷克人有种,绝非营营苟苟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