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年多风雨,最忆是长安!

(2021-12-11 18:33:49) 下一个

感恩节前夕开车时,偶然在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新闻。摩根大通的老总,不久前在香港的一个讲话中,提到了今年是摩根大通的百年诞辰,和中共同岁。不过接下来他话锋一转,说他认为摩根大通会比中共更长寿。摩根大通的老总讲话后那几天估计是没睡好,也许闭上眼睛就梦到了《天下无贼》中的黎叔,也听到了黎叔那句不紧不慢却掷地有声的名言:“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总之他几天后就为自己的玩笑话公开道歉。

 

《天下无贼》剧照 - 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网络图片)

 

这一百年来的中国现代史,对于我们生长于红旗下的这一代人,自有它的魔力。小时候的启蒙读物和电影,从红军时代的《闪闪的红星》,到八路军时代的《小兵张嘎》,再到解放军时代的《南征北战》,让我们从小对这段历史耳熏目染。共产党从嘉兴南湖上飘曳的的一叶小舟,历经百年疾风骤雨,成长为今天世界经济超级大国的掌舵者,其过程充满了各种惊心动魄。尤其是在八十五年前那个冬日的夜晚,发生在古都长安的那场兵谏,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现代史上对后世影响最重大的历史拐点。

关于西安事变,各方解读都不尽相同。这也不奇怪,即使是在有完全言论自由的前提下,纪录和诠释历史也很难做到百分百客观。因为每一个历史当事人或记述者,都是站在自己的视角来观察记录这事事件。所谓客观的历史,只能是在综合各方面视角的基础上,来尽量还原一个没有歪曲事实,没有主观取舍的历史事件。即使如此,不同的读者读同样的史料,对于其中内容的解读和诠释,也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西安事件纪念馆内的浮雕 (网络图片)

 

还原客观历史是属于历史学者的任务。我不是个学者,但喜欢读历史故事,喜欢带着问号去思考那些历史事件身后的背景和缘由。喜欢尝试着去感受那些历史人物,回味他们在面临重大历史抉择时的心路历程。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人生经历是很有限的,而人类五千年的历史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丰富的故事。读历史故事,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却身临其境地经历一场时空的旅游,去体会其中的惊心动魄;去思索其中的偶然和必然;同时还可以拣选能引以为鉴的东西。古人说的很有道理:“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回到西安事变的话题,这个曾经让我产生了无数问号的事件。西安事变最大的受惠者,无疑是即将从保安迁都延安的中国共产党。虽然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但所剩余的兵力已屈指可数,而且人困马乏,缺少枪支弹药,被挤压在黄土高原上的巴掌大一块贫瘠土地上,还要面对国军的追剿。虽然最初的几场遭遇战红军取得小胜,但一旦蒋介石的中央军开到,仍然是凶多吉少。组建西路军是为了打通去苏联的通道,如果通了苏联,就可能有军援或者逃跑的路线。但陕北离苏联中间不仅隔着千里大漠,还有彪悍的马家军,虎口拔牙谈何容易?后来西路军的全军覆没,也证实了此路不通。假以时日,蒋介石的中央军压上来,很可能还要再次长征,甚至遭遇更可怕的失败。

精明的红军领导人当然也看清了这个危局,所以在和张学良拼胜了几场小仗之后,立刻伸出了橄榄枝。而张学良刚刚丢失了经营了多年的东北地盘,剩下的兵力就是唯一的老本,也不想和背水一战的红军拼个鱼死网破,把自己的老本耗光。所以在停战的事上,双方一拍即合。但张学良不想和共产党拼命,他的主子蒋介石可是一心要剿共到底的。张学良怎能拗得过蒋介石?延安也明白这个梗,所以在和张学良停战谈判时,不失时机地给张学良画了张香喷喷的大饼 – 这张大饼就是来自强大苏联的支持和援助。

 

西安事件纪念馆外景(网络图片)

 

纵观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中国人的确是被外国列强给打怕了。也难怪,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没有自己的工业基础,跟列强的仗根本没法打,“刀枪不入”只能哄骗愚昧的老百姓,战场上拼的是工业和经济实力。即使对内的战争,要想赢也须要抱个外国人的粗腿。孙中山早年联俄联共,坐镇港口城市广州,才有了依靠苏联为后盾的黄埔军校和北伐。南昌起义后为啥一定要把队伍长途跋涉拉往潮汕地区?不就是因为那里有出海口,可以寄希望于苏联的外援?即使已经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的新中国,面对着亟需建设的国家,还是选择向苏联一边倒,不惜用抗美援朝的投名状,换得建国前十年来自苏联的全面援助。

如果站在张学良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仔细观察一下1936年的形势,也许就不难理解当时发动西安事变的做法。老爹张作霖早年能在东北发迹,其实很大程度上也依靠了日本人的势力。后来觉得腰杆硬了,不须要再对外国人百依百顺了,但立刻就遇到了外国势力的强烈反弹。先是张作霖被炸死,然后中东路事件又被苏军打了个满地找牙。这些事件使张学良心理上更加惧怕外国列强。日本人在沈阳搞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根本不敢正面抵抗,带着自己的东北军一溜烟逃跑至关内。但即使是想在西安这片贫瘠的弹丸之地委曲求全,仍要对抗来自双方面的压力:一边是逼着自己剿共的委员长,一边是困兽犹斗的红军,可谓是进退维谷。如果只是从抗日的角度出发,延安那点兵力微不足道,对整个抗日大局无足轻重。这一点蒋介石清楚,张学良也一定清楚。但是共产党打的是苏维埃的旗号,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支持者苏联。如果在这场博弈中,张学良能够获得苏联的支持和援助,那就进可攻,退可守,甚至可能有足够的实力盘踞西北和蒋介石抗衡叫板。这张饼实在是太对胃口了!

 

西安事件纪念馆正门 (网络图片)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对于日本的全面蚕食,与其说是不想抵抗,不如说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蒋介石当时背后还没有美国的援助,也想打苏联的算盘。种种迹象表明,他在红军长征期间,一直试图与苏联谈判,目的在于获取苏联的援助用以抵制日本的侵略。红军在长征途中,蒋介石所施行的政策看起来更像是“追而不剿”,一方面对外宣称攘外必先安内,一方面以追剿红军的名义派遣中央军侵蚀地方军阀的地盘,巩固自己在地方的政治势力。蒋介石逼迫张学良杨虎城追剿延安的最后通牒,也正是“不剿则调”的高压政策。如果不打延安,就将张杨调至到更偏僻贫瘠的福建山区,让中央军进赴西安,取而代之。

就是这个“不剿则调”的威胁,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倾斜了张杨心中的天平,使张学良杨虎城做下了那个骑虎难下的兵谏决定。张学良虽然年轻,但也是久经世事,如果不是因为延安给他打了针鸡血,很难想象他会把事情做到这样一个决绝的地步。试想,仅凭借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兵力,即使杀掉蒋,他们也无法和强大的国民党中央军抗衡,最后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且捉蒋容易放蒋难,在中国这种封建观念强大的社会,犯上是无法被容忍的。这一步一旦迈出,就不再有回头路。

西安事件期间的张学良与蒋介石 (网络图片)

 

当时张学良所不知道的是,延安为他所画的这张大饼并没有得到苏联的背书。张学良在苏联人眼里,只是一个实力很弱的军阀,中东路事件的军事惨败更让他被苏联领导人鄙视。在斯大林的心目中,蒋介石才是中国唯一的领袖选择。蒋所领导的国民党和中央军,才是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体系,也是抗衡日本对苏联威胁的最有力的盟友。当斯大林得知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后,在第一时间就通过电报向延安传来圣旨,明确指示不能杀蒋,而是要联合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个团结一致抗日的中国,才最符合苏联的利益。接到指示的延安,虽不情愿但也别无选择,旋即派出了周恩来前往西安执行这一决定。据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的记载,在接到苏联指示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延安一心想说服张学良借此机会杀掉蒋。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蒋介石是延安的心腹大患,而且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

当张学良从周恩来那里得知,苏联并不支持他取代蒋,估计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那张大饼彻底忽悠了。不过事情已到了这一步,也只能打掉了牙和血吞了。张学良面临的唯一选择,只能是放虎归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但这样做,十有八九也就是自己在中国政治生涯的结束。情急之下,他也只能赌一把,选择和蒋一块回南京。张试图用自己的诚心来打动蒋。他赌对了,保住了自己的一条命。同时他也赌错了,蒋介石心再大,也无法容忍他这个敢于犯上的部下,虽然碍于形势没有杀他,但下场也只能是软禁终身永不再用。

当《张学良口述历史》整理面世后,我曾试图找出关于西安事变的更多答案,但结果令我失望。张讲的更多是自己年轻时代的风花雪月,对很多敏感的历史问题和政治事件或是避而不谈,或是笼统带过。也许是因为大半生的身陷囹圄,让老人对有关政治的话题讳莫如深。自由之后,张学良选择在夏威夷渡过自己的余生,并且拒绝了大陆的盛情邀请,再也没有踏足自己的东北老家。很难知道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自己当年的做法如何感想,但八十五年前长安的惊魂一夜,的确改变了中国历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张学良与亲友在夏威夷 (网络图片)

 

 

 

【近现代史感怀系列01】雪山草地   于2021年12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4)
评论
简翎 回复 悄悄话 对西安印象很深,历史的底蕴太深厚了。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中国进步的步调相差很大,西安不属于第一梯队。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高大上' 的评论 : 谢谢留言。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简翎' 的评论 : 生活很风流。:)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内地的城市和沿海城市差距越来越大。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uemei-ky' 的评论 : 好像《我的回忆》里有这样说。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心之初' 的评论 : 的确是历史的拐点。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oPan_DE' 的评论 : 谢谢留言。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engXiao' 的评论 : 我是在收音机里听说道歉的,也不记得是几天之后了。:)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其实也没啥介绍的,都是大家熟知的历史,只是发些感慨而已。谢谢留言。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无论是近代的西安还是古代的长安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解放后,它的地位确实不断下降,此趋势仍然在继续。
高大上 回复 悄悄话 以前叫捉蒋亭,现在叫兵谏亭。
高大上 回复 悄悄话 以前叫捉蒋亭,现在叫兵谏亭。
简翎 回复 悄悄话 张学良是个风流人物。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一些历史背景,几年前去过西安,相对于沿海城市,确实比较贫瘠。
xuemei-ky 回复 悄悄话 西安事变前忽悠张学良,用老毛本人亲口所说:“我一直在做空头生意!”
心之初 回复 悄悄话 西安事變救叾中共。
XiaoPan_DE 回复 悄悄话 读你的文了解历史,谢谢!
LengXiao 回复 悄悄话 摩根大通总裁第二天就为其言论道歉了。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历史!
雪山草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是的,蒋是在华清池被张学良的部队捉住的,那里现在还有个纪念地,还盖了个亭子。谢谢留言。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喜欢这篇文的题目。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上次去西安,去了华清池和骊山, 说蒋是在骊山山洞被抓住的。 不知真假。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这些事件使张学良心理上更加惧怕外国列强。”, 张和日本人有杀父之仇,又被日本人驱赶出家乡,应该心里也不太赞同“攘外必先安内”,中国人自相残杀的做法。 张能活命, 宋美龄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他之后保持了对“党和领袖”的绝对服从。 杨虎城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