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赞 播梵音于禅话,传大悲于有缘
第十三节 三峰道树
三峰道树禅师,《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指月录》等禅宗典籍以及很多文章,都说道树禅师是神秀禅师的弟子,其实这是错误的。
《宋高僧传》中写道:“天台南岳无所不游,后回东洛遇秀宗裔如芙蓉开通达安静。”这里明确写明道树禅师遇上的是神秀禅师的后代弟子,而不是神秀禅师本人。
而且,不论是《宋高僧传》还是《景德传灯录》,都明白无误的记载道树禅师于唐宝历初年示疾而终,报龄九十二岁。《五灯会元》也记载道树禅师于唐宝历元年圆寂。
唐宝历元年为公元825年,如此的话,道树禅师的生卒年就为公元734——825年。而神秀禅师早在公元706年就已圆寂。神秀禅师的两大弟子,义福禅师于公元736年圆寂,而普寂禅师于公元739年圆寂。
这样看来,别说道树禅师没办法见到神秀禅师,就是义福禅师和普寂禅师,也不可能成为道树禅师的师父。从年龄上看,道树禅师只能是神秀禅师的第四代弟子。
所以,《宋高僧传》中关于道树禅师的相关记载,才是正确无误的。
而道树禅师,也成为显赫一时的神秀北宗在中国禅宗典籍中最后的绝唱了。
道树禅师,俗家姓闻,唐州(今河南境内)人。
道树禅师小时候就非常的聪明伶俐,而且脾气很好,性格沉稳,喜爱清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所以对于经史子集,那是无所不读,无所不探其奥秘的。
自然长大以后,道树禅师就成为了一个为人忠贞且办事干练之人。
不过,在道树禅师五十岁的时候,他的命运竟然发生了天大的变化。因为在这一年,道树禅师偶然遇到了一名高僧,在这名高僧的教导下,道树禅师幡然醒悟,看破了红尘俗世,并且发誓要出家修行。
想到自己都一大把年纪了,这个时候学修佛法已经比别人落后了啊,于是道树禅师马上来到了当地的月明山大光院,拜慧文法师为师,自然慧文法师就为道树禅师落发,让其出家为僧了。
第二年,当道树禅师在寺院中受了具足戒后,就开始外出闯荡江湖去了。不论是天台山还是南岳衡山,道树禅师为了参学,那是无远不至啊。
后来,道树禅师来到了洛阳游方参学,遇到了神秀禅师的再传弟子,道树禅师于是便留了下来,跟随这名师父学习神秀北宗禅法。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得知这位师父到底是谁了。
在师父的严格教导下,道树禅师很快的就毕业了。既然拿到了毕业证书,道树禅师自然也就离开了洛阳。
道树禅师一路行走江湖,后来来到了寿州(今安徽淮南市)三峰山。
看到这里风景宜人,是个适合隐居静修之地,于是道树禅师进入山中,一个人找了一个僻静处,然后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茅草屋居住。就这样,道树禅师就在三峰山中定居了下来。
当然,道树禅师那是有神秀北宗正宗毕业证书的人,佛法还是高明的。所以也有许多信众和行走江湖的僧人前来找他参学,并且在他的周围也搭建茅屋居住。
不过,在三峰山中,常常有奇异之人现身在道树禅师他们居住之处。其实说他是人也不是很准确,因为大家都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人还是散仙还是妖邪之类。
这人虽然穿着朴素,可是在和大家交谈时,却常常言语异常,让人找不着北。并且常常弄出巨大的声响,让人心惊胆战。再不然就是身放神光,炫人眼目,让人既胆怯又惊讶。
更让大伙儿受不了的是,他还常常变成罗汉、菩萨、神仙乃至于佛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让所有人茫然不知所措。
有菩萨和佛出现在大家面前,你拜还是不拜?拜,这个佛和菩萨是有人变化而来,你不拜,可自己面前明明有佛菩萨出现的啊。
所以,在山中结茅定居的僧众们一个个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而且大家都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些学生们搞不清楚,哪么师父呢?能不能搞清楚呢?
道树禅师对于这些东西,却从来不理不问的。随便你整出天大的动静,随便你变作什么佛菩萨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我该吃饭就吃饭,该给同学们上课就上课,该睡觉就睡觉,该坐禅我就坐禅。反正随便你怎么玩,我就是不搭理你,并且完全当你不存在。看来,道树禅师深谙以不变应万变之道啊。
就这样,这个异人在三峰山上装神弄鬼整整玩了十年,才终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山上终于清静了,也终于清净了,僧人们纷纷来到道树禅师居住的茅屋,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道树禅师望着大家道:“此人有诸多伎俩且善于变化,所以常常靠此来眩惑大家,不过我只要能做到不见不闻就可以对付了。因为只要是变化,终究是有穷尽的时候,而我的不见不闻却是无有穷尽的。以他的有穷尽来应对我的无穷尽,他自然是心神疲惫而日有所拙,所以最终他会穷尽他的变化并羞愧而去,以至于逃遁得无影无踪了。”
《金刚经》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看来,道树禅师对此是深有心得的啊。
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道树禅师虽然是神秀北宗弟子,可是他却深得禅之精髓啊。
而道树禅师的言行,也实在是给天下所有学佛之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啊。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对于所有学佛之人来讲,只要你能真参实修,只要你能诚心坐禅,你多多少少都会看到点平时看不到的东西的,你多多少少都会碰到点自己无法解释的情况的。
在这个时候,就是最考验一个学佛之人的时候了。
你要是看到点(碰到点)不好的东西,也许你马上就会厌恶或者害怕,你马上就会警觉起来,从而想着脱离这个状况。
而最迷惑人的,就是当你看到(碰到)好的东西时,比如看到什么仙境圣境,看到什么菩萨仙佛,再或者有点什么所谓的神通时,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让人掉进深坑里的时候。
因为很多人开始学佛时,就是冲着这些东西来的,当这些东西最终通过自己的修行而出现的时候,他又怎么会警觉呢?他高兴都来不及呢。特别是有点所谓的功夫的时候,他又怎么可能挥起慧剑把它斩断呢?
古往今来,在参禅悟道中走火入魔者,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他们不明白出现这些东西,只是暂时的尘劳光影而已,非是究竟之处。而反认为是自己修为有成,从而一步步追随下去,最终脱离学佛的根本,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而且,这种偏差一旦出现后,要纠正过来,那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任何人在修行的过程中,看见(碰上)不好的情况,没有必要惊慌害怕,更无需逃避。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如果看见(碰上)好的情况时,同样不要惊喜若狂,更不必深入追求。一定要有“魔来杀魔,佛来杀佛”之气概,如此才能在修行的路上“如如不动”,从而抵达“成佛”的彼岸。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化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真确论也。
道树禅师自在三峰山定居后,便终身没有离开过三峰山。
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道树禅师在山中圆寂,享年九十二岁。
道树禅师圆寂后,被弟子们在第二年的正月,安置在了专门为他建造的墓塔中。不过,岁月沧桑,现在的我们,已经无缘见到道树禅师的墓塔了。
第十四节 西堂智藏
西堂智藏禅师,公元735年出生于虔州虔化(今江西赣州市宁都县),俗家姓廖。
智藏禅师从小就长得仪表非凡,曾经有个看相的人见到智藏禅师,不由得为其仪表殊胜深感赞叹,相者于是对智藏禅师道:“你骨气非凡,以后一定会成为法王的左膀右臂的。”
智藏禅师八岁多的时候,马祖道一来到了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西里山弘法。消息传来,智藏禅师感到非常高兴,于是要求家人把他送到西里山找马祖道一学习禅法。
就这样,小小的智藏禅师就成为了马祖道一的小徒弟,并且在西里山跟随马祖学习了十一二年之久。不过,智藏禅师虽然八岁多就来到了寺庙出家,但是他直到二十五岁,才在寺庙中受了具足戒,成为一名正式的出家僧人。
后来,马祖道一离开西里山,来到了江西赣县龚公山开辟新的弘法阵地。马祖来到了赣州,智藏禅师自然是紧跟着师父身边来到了龚公山。
对于长期跟随在自己身边勤修禅法的智藏禅师,马祖道一对其期望非常高,除了严格认真的传授他禅法外,还让他担任了寺庙里仅次于主持和首座的西堂职位,所以,在中国禅宗典籍中,人们便以西堂智藏禅师来尊称智藏禅师了。
为了锻炼智藏禅师,马祖道一特意安排他去长安给南阳慧忠国师送信。古代的禅师们见面后,自然是要切磋一下禅机的。能跟慧忠禅师这种连马祖道一都认可的宗师级禅师过招切磋,对于智藏禅师的进步那是大有益处的。
所以,智藏禅师拿着信就出发了。在进京路上,智藏禅师有一天遇见了朝廷派出的使臣。这个使臣见智藏禅师仪容非凡,气度过人,于是就和智藏禅师套起了近乎,并且置办了丰盛的斋饭来款待智藏禅师。
智藏禅师正在低头用斋之际,忽地旁边有驴在啼叫。这个使臣眼珠一转,忽地想戏弄一下智藏禅师,于是他马上喊道:“师父。”
智藏禅师听到使臣在召唤自己,于是抬起头来。这个使臣马上指着驴给智藏禅师看。智藏禅师根本没有说话,而是马上伸出手来指着使臣。
使臣一看,不由得满脸通红,茫然不知如何应对。他的这点小伎俩,怎么可能胜得过智藏禅师呢。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智藏禅师在面对突然的情况时,其反应那是异常敏捷的。而且其回应的机锋,同样是犀利而深刻的。
但是,这个使臣到底又该如何作略,才能应对智藏禅师的机锋呢?
后来五代时法眼宗的掌门人法眼文益禅师站了出来替这个使臣出了一招,他道:“等到智藏禅师指着你的时候,你马上作驴叫就可以了。”你不说想说我就是驴吗,那我就使劲叫给你听就是了。只是,我作驴叫了我就是驴吗?你听见我作驴叫了你就胜了吗?
到了京城慧忠禅师那里,两人自然又是一番切磋,智藏禅师那是获益匪浅啊。
这一天,马祖道一又叫智藏禅师给径山法钦送信去。智藏禅师二话没说,拿着信就来到了法钦禅师那里,两人自然又是切磋了一番,智藏禅师从而又领悟到了牛头宗的禅法招数。
有一天,马祖道一问智藏禅师道:“智藏啊,你现在一天到晚怎么不看经书啊?”
智藏禅师回答道:“我为什么要看经书呢?经书上的内容和意旨,难道和师父所讲的以及和我所悟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马祖道一道:“话虽如此,可是你以后也会当老师教导学生的,经书上的内容,你还是应该通读了解为好,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也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啊。”
智藏禅师谦虚的道:“我在师父的教导下,能获得毕业证书就不错了,又怎么敢妄想当老师教导别人呢。”
马祖道一道:“你用不了多久,一定会成为老师,并且会学生众多的。”
如此看来,禅宗虽然反对读死书死读书,却并不是要废止读书的啊。相反,他们同样要研读经书,只不过,禅师们能不被经书所束缚而已。
就是这样,在马祖道一的严格教导和悉心培养下,智藏禅师终于成为了马祖道一手下最为著名的三大弟子之一。
公元773年,当时的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兼洪州刺史路嗣恭,派人来迎请马祖道一主持洪州(南昌)开元寺。
此时的智藏禅师,早已学业大成,他看到马祖要到洪州去,于是便去请示马祖,表明自己想留在老家学习深造。
马祖看到智藏禅师要留守老家,自然很高兴。因为师父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业有成然后四处弘法的。所以马祖马上拿出一件袈裟出来,作为传法信物,正式付与了智藏禅师。
马祖道一这个举动在当时意义重大啊,因为他的师爷六祖慧能圆寂后,也没有对任何得法弟子付授任何信物。他的师父南岳怀让也没有付授信物给他。而现在,马祖把袈裟当做传法信物付与了智藏禅师,一来可以为智藏禅师以后的弘法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以此来增加信众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学于他。二来也是对于智藏禅师这个难得人才的一种褒奖。
公元788年,马祖道一圆寂。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虔州地方政府和广大僧众迎请智藏禅师主持江西赣县龚公山宝华寺。这样,智藏禅师就从以前的一名学生变成了一名真正的老师。
宝华寺是马祖道一带领智藏禅师等一帮僧众建造起来的,并且智藏禅师一直在宝华寺学习修行。再加上马祖道一离开宝华寺时,曾亲自赠送了一件袈裟给智藏禅师作为传法信物。现在智藏禅师又被大众迎请当上了宝华寺的主持。所以,智藏禅师在宝华寺弘法,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啊。自然,前来宝华寺参学之人,那就络绎不绝了。
有僧人问智藏禅师:“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
智藏禅师道:“怕烂却哪?”佛法也好禅机也好,蕴含在自己的心里,哪怕问无可问,答无可答,无问无答,实在是不怕烂掉的啊。
对于智藏禅师的这个回答,怀海禅师听闻后,不由得赞叹道:“我历来都认为智藏师兄是个禅法高明的人啊。”
北宋大沩智禅师作偈评唱道:
终日论文不记年,禅心淡泊契幽玄。
白云缭绕青山在,一法无私万古传。
一个秀才有天也来到了宝华寺参问智藏禅师:“请问师父,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呢?”
这个问题,可以说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产生地狱观念后,就一直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有的说有,有的说无,反正大家各说各有理,直到现在大家依然争论不休没个定准。
这个秀才对此想必也是疑惑不解,所以特意前来请教于智藏禅师。
这个问题对于马祖手下三大高手之一的智藏禅师来讲,自然不是问题。智藏禅师根本就没有思考,张嘴就道:“有。”
秀才又问道:“有佛法僧三宝吗?”
智藏禅师依旧没有思索的道:“有。”
然后秀才又问了几个问题,智藏禅师都是脱口而答“有”。
这个秀才觉得有点奇怪,怎么我问啥他都说有啊?
秀才终于忍不住问道:“师父这样回答的话,是不是回答错了啊?”
你既然认为我回答错了,哪么你是不是听到过对的答案呢?于是智藏禅师反问道:“如此看来,你莫非参访过什么高僧啊?”
秀才道:“我曾经参访过径山法钦禅师。”
原来是拜会过牛头宗的掌门人法钦禅师,怪不得如此。
智藏禅师问道:“既然你拜会过法钦禅师,哪么他又是怎么给你说的呢?”
秀才道:“法钦禅师道一切总无。”
智藏禅师问道:“你是单身一人,还是另有妻子儿女?”
秀才道:“我有妻子,还有两个孩子。”
智藏禅师又问道:“法钦禅师有妻子儿女吗?”
秀才道:“法钦禅师那可是真正的出家之人,纯一无杂,怎么会有妻子儿女呢?”
智藏禅师马上板起脸呵斥道:“法钦禅师内外严护,理行相称,所以他说‘一切总无’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你具足三界,一个凡夫抱妻养儿,世俗之事无所不作。又有什么事情是能使你逃脱地狱之苦的呢?你又凭什么可以深信法钦禅师所言‘一切总无’呢?”
秀才一听,不由得立马向智藏禅师礼拜致谢,并且忏悔自己的言行。
有一天,宝华寺有个僧人圆寂了,智藏禅师按照佛门的规矩,把他火葬了。可是有一天,这个僧人忽然在寺庙里出现了,然后这个僧人就开始到处寻找自己的性命。这一来,整个寺院里的人都被吓得人心惶惶的。
智藏禅师听说后,立即赶了过来,然后问这个僧人道:“你现在到底死没死呢?”
这个僧人道:“我已经死了啊。”
智藏禅师马上逼问道:“你既然已经死了,哪么到处觅命的人又是谁呢?”
这个僧人一听,转眼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佛家讲四大皆空,那么人也是由四大合和而成,当人这具躯壳四大分散后,真正的“你”分不分散呢?四大分散后,“你”又在何处呢?
如果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上面智藏禅师的公案你也就能明白了,不但上面的公案你能明白了,而且你学佛的目的也达到了。
有一天,李翱来到了宝华寺拜访智藏禅师。李翱在当时算得上是名流了,而且还在朝中任职,是个热情的佛学爱好者。
智藏禅师带领一帮弟子在寺院的客堂接待了李翱。双方寒暄两句后,李翱就进入了正题,他可不是来游山玩水的呢。
李翱望着旁边的一个僧人问道:“请问马大师有什么言教?”
智藏禅师是马祖道一的三大弟子之一,宝华寺又是马祖亲自创建的,自然,对于马祖的禅法,这里的人,有谁不知道呢。所以这个僧人张口就道:“大师或说即心即佛,或说非心非佛。”
李翱听后,却并不满意,这种话语,只是鹦鹉学舌而已。所以他对这个僧人道:“你可以退到一边去了。”
然后李翱又望着智藏禅师问道:“请问马大师有什么言教?”
看到有人来踢场子,智藏禅师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直接喊道:“李翱。”
李翱随即答应道:“唉。”
智藏禅师道:“鼓角动也。”
李翱随人脚跟转动,又不能紧守门户,自然“动也”。
一番交锋,李翱又怎么会是智藏禅师的对手呢。他想去勘辩智藏禅师他们,却不料反被智藏禅师勘辩得原形毕露。
有一天,有个法名制空的禅师也来到宝华寺和智藏禅师切磋技艺。两人见面后,制空禅师道:“今天的太阳出来得太早了点啊。”
智藏禅师道:“正是时候啊。”
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分别心,没有那些所谓的妄念杂念,太阳哪个时候升起来,不是正好呢?一天十二个时辰,又有哪个时候不是‘正是时候’呢?
南宋无门慧开禅师的一首偈写得非常好啊: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一天,寺院普请劳动的时候,智藏禅师望着大家心情沉重的道:“因果历然,怎么办,怎么办啊?”
时不待人,因果历然,你们这些出家修行之人,不要一天到晚虚度光阴啊。
看到师父利用普请之时来开示和勘辩大众,僧众里马上就有一个僧人走了出来。这个僧人走出来后,便立即用双手撑在地上,然后大声喊叫道:“救命啊,救命啊。”
既然你说时不待人,因果历然无可回避,那么我就只好喊救命了。
智藏禅师一看,不由得赞叹道:“大家看看,大家看看,这个禅僧才是个明白人啊。”
这个僧人一听,立马直起身来,把袖子一甩,然后就走开去了。得到师父的表扬,如果你不能把这个表扬丢弃掉的话,那么你实在是当不得这个表扬的啊。
但是智藏禅师一看,认为这个僧人还是没有扬弃得彻底啊,于是补充道:“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后来宋朝的禅林第一高手圆悟克勤评论道:“西堂洞明纲要,始终正令全提。者僧异类中行,其奈龙头蛇尾。敢问大众,因果历然一句作么生道?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智藏禅师除了在宝华寺接待中国禅宗人士前来走江湖外,还接待过几个老外前来学习中国的禅宗法门。
朝鲜半岛的道义禅师为了求法,来到中国参学了三十七年之久,不过最终在智藏禅师手中获得了毕业证书。道义禅师回国后,开创了朝鲜半岛“禅门九山”之“迦智山派”。
朝鲜半岛的洪陟禅师来到中国学习佛法,最终也在智藏禅师手中获得了毕业证书。洪陟禅师回国后,创建了朝鲜半岛“禅门九山”之“实相山派”。
朝鲜半岛的慧哲禅师随后也来到中国学习佛法,最终也是在智藏禅师手中获得了毕业证书。他回国后创建了朝鲜半岛“禅门九山”之“桐里山派”。
如此,朝鲜半岛威震江湖的禅宗九山,就有三个显赫的山头是由智藏禅师的嗣法弟子所创建,看来智藏禅师对于中国禅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确实是建立了天大的功勋啊。
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四月八日,智藏禅师感觉到自己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了,于是把弟子们都召集拢来,把后事交代完后,就在禅床上端坐着圆寂了,享年八十岁。
唐宪宗敕与智藏禅师谥号“大宣教禅师”。没过两年,当时的谏议大夫韦绶,把智藏禅师的言行汇编成册,然后上奏唐宪宗后编入经藏。
唐穆宗即位后,又敕与智藏禅师谥号“大觉禅师”。敕与智藏禅师墓塔号“大宝光”。
不过,二十几年后,在唐武宗会昌灭佛过程中,智藏禅师的墓塔也被朝廷下令摧毁了。
但是万幸的是,八年后,唐宣宗又下诏,把智藏禅师的墓塔重新修建一新,并且依旧沿用“大宝光”的塔号。
更值得庆幸的是,直到今天,智藏禅师的墓塔依旧还屹立在江西赣县宝华寺中,而没有被历史无情的烟火所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