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跟这样的男人,怎么打招呼?

(2024-04-15 00:05:13) 下一个

 

猜想我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不会说中文的老外问我们,怎么用中文打招呼。多数人不假思索回答,“你好!” 老外一听大喜,knee how,太容易啦! 

可是根据一位社会语言学者的研究,多数中国人的问候语不是“你好!”。这项研究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做的。这位学者在中国实地观察人们见了面如何互相问候,然后记录下来。他发现,只有不到10%的人互问“你好!”,多数人的问候是无法预料的。 

他去菜场,问候语是:来买菜啊?/您来得早啊。/都买什么啦?/这块肉不错!/早上挺冷的。/等等之类。因为在菜场,有个特定氛围,不少人的问候语显然跟菜场有关,但即便如此,话题依然繁多,也难以预料人们会如何打招呼。 

至于到了胡同里,那个年代还没有高度城市化,人口流动性不大,胡同里老街坊多,问候语更是五花八门,上哪儿去?/吃了吗?/你妈身体好点了吗?/今天穿得真漂亮!/上班去啊?虽然研究者无法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但猜测他们是熟人。因没听到“你好!”,研究者由此做出一个推测,熟人之间打招呼,难得用“你好”。 

小时候,我住的公寓里有名女干部,很戏剧化。在人们普遍推崇艰苦朴素的岁月,她却喜欢穿布拉吉和高跟鞋。到了星期天,领着两个穿布拉吉和皮鞋的女儿在公寓的花园里散步,见到人就说“你好”,见了小孩也不例外。我们觉得她很奇怪,其他大人不是这样打招呼的。楼里有位平易近人的部长,下班回家遇到我,笑嘻嘻地问:“又在造房子?今天造了多少房子?”是不是听上去很亲切? 

因此,听到女干部的“你好”,我们往往一愣,反应快的回应“你好”;许多男孩子转身就跑。女干部说:“回来,回来,不可以这样没礼貌,我说你好,你们要回答阿姨好。” 

这位的问候语用得恰当吗?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她装腔作势,有点刻意“斯文”和“高大上”。后来得知,这位曾是非常狂热的“文青”,不顾国情,按小说行事。 

据说,中国人最常用的问候语是“吃了吗”,可见吃饭在中国是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嘛。当然,人们并不一定对别人是否吃过饭感兴趣,无非是漫不经心地打个招呼。人是社会动物,需要跟同类交流,打招呼是日常社交的一种形式。 

我觉得这位社会语言学者的研究很有意思,于是也开始注意中国人如何打招呼。近几年回去,发现用“你好”的人越来越多,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比如上海,到处拆迁,原来的老邻居走散了,搬到城市的四面八方。现在不少居民住在公寓楼里,完全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各家各户关起门来,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别说邻居姓啥叫啥了,有时候连邻居是男是女,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缺少了解,最安全的问候语自然是“你好”了。 

在公共场合,如菜场、超市、小吃摊,不少人懒得打招呼,买卖交易,开门见山。但是在比较高大上的地方,特别是要接触服务人员的地方,如银行、商店、餐馆、酒店等等,总有人问候:“你好!”打电话给商业机构,对方总是说:“你好,请讲。” 

去朋友家,自然不用说“你好”。哪怕分开了十年八年,见了面好像你没离开过。敲门进去,全家人都会说:“你来啦?”没有客套,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倒是有些原来有距离的熟人,因为许久不见变得半生半熟了,会互问“你好”。 

有一天跟美国学生聊起中西打招呼的差异,一名学生提及曾在中国的某中医大学留学一年,跟一位老教授的关系非常好。那位见到他,问候语是:“拉了吗?”见我诧异,学生解释他因水土不服,有严重便秘,老教授为此给了他许多建议,并很关心他的病状是否得到缓解。学生的病状不久就消失了,但是他俩之间的问候语竟成了“拉大便了吗?”如此私密的事在公众场合被许多不相干的人听到,难道不会很尴尬吗?不可思议。不过当事人好像无所谓,可见两人关系密切。 

最令我震惊的是,有一次在上海坐车去一所大学,要经过曾经的工业区。那时过了上班高峰期,公车很空。一个脖子上戴着粗粗金项链的男人从前门上了车,扫视了一下车厢,突然大喊“草泥马的X”,一边向我的方向走来。我以为遇到神经病了,可是这男的满脸笑容,是那种出自内心欢悦的笑容。这时从身后传来另一个男人的回应: “草泥马的X”。金项链男人从我身边走过,直奔车尾,两个男人又交换了两遍问候语,嘻嘻哈哈,哇啦哇啦,每句话都带着TMD、草泥马、册那...... 这是我听到过的最离奇的问候语。 

后来遇到一位朋友,他在工厂当厂长,据他太太说,那爿厂破破烂烂,像旧社会。哦,他太太生在新社会,长在新社会,不知她的旧社会标准来自何方。破厂那时候也没什么高科技,工人都是老大粗。我告诉厂长我的“巴士奇遇”,他说:“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我跟厂里的工人也是用“草泥马”打招呼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厂长家境不错,父母也蛮有知识。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跟工人兄弟打成一片,为了显示有男子气,脏话是必须的,厂长也脱胎换骨了。 

要是我在“旧社会”的破厂里,怎么跟这些男人打招呼?唯一肯定的是,“你好”是绝对行不通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2)
评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vie' 的评论 : 哈哈哈,生活好啊!一天快乐!
la-vie 回复 悄悄话 吃了吗?海风。

仔细想想,好像在国内朋友见面是没用“你好”打过招呼。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问好葱葱,吃了吗可能是中国用的最多的问候语。快乐安康!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问好弄弄!西方人更喜欢跟陌生人打招呼,中国人一般只跟熟人打招呼。英国很好玩吧?一周快乐!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记得小时候最常听见的问候就是“吃了没”?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呵呵呵,好完:)是比较随意,现在北京,通常不熟的说你好,熟了就直呼了,上哪儿去啊?今儿天气不错啥的,今天早上跑步,一个英国老头乌里乌塗地跟我说什么,我以为他跟我打招呼,也不知道怎么回他,就冲他点下头,微笑一下,后来一看,是前面有颗树倒了,他提醒我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问好蓝山。你说得对,小时候不时兴说你好的。只有见到警察和解放军,小孩会说警察叔叔好,解放军叔叔好。遇到长辈,确实只是称呼一声爷叔阿姨老伯伯之类的。现在比较西化了,“你好”挺普遍的。一周快乐!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写得真逗!小时候碰到熟悉的长辈,最常用的问候语是阿姨、爷叔。同辈见面基本都是直奔主题,有事说事,而且用的都是上海话。打招呼说,你好,还是到了国外才慢慢习惯的。澳洲人还是挺热情的,除了日常见面打招呼之外,有时开车在路上也不忘跟人打招呼。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野性de思维' 的评论 : 哈哈哈,在茅房边这样问候啊,太好笑了:)。谢谢思维临帖。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百万庄大侠' 的评论 : 问好大侠。北京老乡良心大大滴坏了,作弄这对啊。就像有个中国留学生教一个日本学生,见人就说“我爱你”。很有爱心哦。可是日本人这么一叫,吓坏了中国女生,更吓坏了中国男生。:)。
野性de思维 回复 悄悄话 写的有趣,逗使俺了。记得当年所有人都使用“吃了吗?”做问候语,不分场合地点。见到刚从厕所出来的人,也问吃了吗?就差问吃的啥?香不香?还想再来点吗?哈哈
百万庄大侠 回复 悄悄话 有一位北京人娶了一位法国妞,北京人争求大家的意见,想要给洋媳妇起一个中国名,於是大家集思广议,就这么着~虎妞~翠花~小芳~二丫头,包括乡土气息浓郁的非常接地气的~孩他娘都跃然纸上、、、

法国洋媳妇很好学,想学中国的日常用语,更重要的是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提出要学中文两个人见面时候的问候语,於是热心的北京老乡又义不容辞~纷纷的争当教师,就这么着~傻逼~大傻逼~给钱,诞生啦!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水星兄好!成都人打招呼那么实用,“招呼了”。 太好玩了。是啊,现在Hi 就行了,更简便。祝一周快乐!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海风这篇真逗!小时候住北京,常说“你好”,后来去了成都,熟人间见面就是一声:“招呼了”。不过现在好像消失了。到了加拿大一切从简,永远是“Hello”。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王妃好,墨尔本开始冷了吗?天气也是很好的问候语哈?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吃了吗, 海风?
哈哈,我今天看到的第一个人说的是:天儿真冷。。。英国范儿:)
不过这边老外有时候见面也说:What f..you're doing here?当然,男生比较喜欢这样说。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问好云台兄。确实是需要看人打招呼,免得产生误解。一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潇潇' 的评论 : 谢谢潇潇。国人本来就很实际,不跟陌生人打招呼,这里不一样,出门散步,要跟不少人“嗨”,不过看到陌生人的微笑,感觉也挺好的,毕竟都是一个物种的:)。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总结得很全面,打招呼,先看场合,再看对象,熟人和陌生人也会不一样。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哈,海风教授对社会观察细微,礼貌是民族大事。“吃了吗?”“拉了吗?”都是笑话,在国内有一句“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所以省略了许多打招呼的麻烦。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五湖兄说得对,其实想跟人拉开点距离,说你好挺不错的。就像在美国职场,总是先来个Good morning,有一种客气在那里,就不会不讲分寸瞎说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问好杜鹃。我也是听到这个研究,才开始注意人们如何打招呼,挺好玩的。祝一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三步两桥' 的评论 : 谢谢两桥临帖,互问你好的肯定不是熟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问好可可,是啊是啊,除了服务推销人员说你好,还有陌生人,大概包括金光党哦:)。一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哈哈,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用粗话互相问候:)。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小树这个办法好,不跟人多啰嗦,减少麻烦。一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郁金香临帖。有些男人就是这样,为了展现粗犷粗鲁(文革中被视为优点),满口脏话。估计这样的问候语是小圈子内的,更能巩固他们的兄弟情谊。谁知道呢?:)一周快乐!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很能观察,说你好,就是不想和人套近乎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问好新林院。称呼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看得出社会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总之,社会语言学挺有趣的。一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一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最西边的岛上' 的评论 : 西岛好!完全同意你说的,可能只能跟那些男人建立“点头之交”。:)一周快乐!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还真是这么回事呢,不熟悉的人才用你好:)
三步两桥 回复 悄悄话 不熟悉的人,用你好。熟悉的人,根据共同关注的事情问候。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好欢乐的一篇!现在国内也用“你好”打招呼,多半是服务人员或者是推销员:)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都说入乡随俗。 但有的俗, 还真不那么容易随呢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就一个微笑给友善的人吧,简单~~
渥太华郁金香 回复 悄悄话 补充一下我是指满口脏话的
渥太华郁金香 回复 悄悄话 这种人估计有暴力倾向,只有敬而远之了
渥太华郁金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最西边的岛上' 的评论 : 沙发给西岛占了哈!问好西岛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先接着说打招呼。
上中学时,一个同学到我家,总是和我母亲打招呼“伯母好”。
其实他父母都比我母亲年纪大。
他很有礼貌。
再转话题到“称呼”。
最早,在商店要引起店员的注意,要喊“同志!”
后来,演变成了”师傅“。
再后来,听说称呼女服务员为”小姐“。
再后来,有一次我参加旅游团去黄龙,导游要引起一女团员的注意,总是叫”美女!“
我问她:”导游是不是觉得你好看?“
她说:”现在都这么叫。“
语言演变很有意思。“同志”和“小姐”后来都有了新的含义,变成了 euphemism。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还真是这样,总结的很全。
最西边的岛上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海风姐写的真好玩儿哈。 看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有点儿道理的 ;)

怎么和这种人打招呼呢,真是个和莎翁的” to be or not to be”一样难的问题。觉得如果躲不了,对方也没有恶意的话,只能被动地点点头吧?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