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缘分无远近,连理结同心

(2020-06-03 15:21:09) 下一个

人们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不相逢。"舅舅和舅妈的美满姻缘很好地诠释了缘分天定这句话的含义。

舅舅出生于富庶的南方,那里滨江临海,河道纵横,物产丰饶。舅舅的童年是在外敌入侵,战乱频生的岁月中成长,少时学业时断时续,家中聘请了二位家庭教师为兄弟姐妹们教授学业,然而好景不长,为躲避战火全家数度逃难搬迁,后移居上海,并在上海市东中学读书。到了青春飞扬,风华正茂之年已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的学生。舅妈生长在宁夏固原,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砍柴放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后来在隆德县中学读中学。上学期间,每逢星期天,她都要与同学结伴,走上十几里山路,上六盘山砍柴、捆柴,再背上一大捆比人还高的柴堆回学校,这些山柴能抵上一周学校伙食费。就这样凭着每周一次的上山砍柴,完成了中学学业。1963年中学毕业考入宁夏大学中文系。此时,舅舅大学毕业后发配到宁夏同心中学农场工作,屈指算来己整整三个年头。

农场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住处是一个破旧的窖洞,平日里与当地农民一起背粪,拉犁,数九寒冬,在清水河上打冰。冬天的清水河天寒地冻,河面早己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平均气温达零下20度。不要小瞧河面上的冰层,它可是学校一年淡水的主要来源之一。舅舅和工友们轮番用15公斤重的冰镩凿冰,把凿下的冰拉到车上,再依次放入学校20多个冰窖。六盘山是清水河的发源地,一条清水河把固原和同心连在一起,他们一个生活在清水河的上游,一个在清水河的北方下游,虽相距百公里,彼此却并不相识,但一条清水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河,冥冥中也注定了这份美滿姻缘。

舅舅在北大读书期间,因言获罪,被戴上右派帽子。毕业后就在一片丘陵沟壑的荒蛮之地工作,所谓的工作就是同当地农民一样起早贪黑地什么都要干,种地、喂牲口、拉煤、干杂活,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工资仅为32元。十多年这样的生活,没有一天节假曰,没有娱乐生活,人就像是一台机器,只要需要就得没日没夜地干。 人的一生没有几个十多年,何况是正在宝贵的青春?

 

1973年初,舅舅执起教鞭,成了同心中学一名教师,一天他去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无意中翻阅一本图书出借目录,一行漂亮的行书字印入眼帘,落款处签名的是魏老师,一个刚从临近公社中学调来的年青女教师。这是舅舅所见过女子书写最漂亮的字。舅舅有点不太相信,探究地问图书馆里的边老师:"这是魏老师写的字?"边老师答道:"确实是魏老师写的,我亲眼看着她写的,你还不信?"一行行书深深的吸引舅舅的注意,也引来他无限的遐想。

后来舅舅在同魏老师的共事中,了解更多她生活的不幸,让舅舅更加爱慕这位美丽而坚强的女子。魏老师大学毕业后,同一位兰州铁道学院67届毕业的赵姓男子结婚,新婚燕尔,分居二地,一个在新疆工作,魏老师则留在宁夏教书,三年的婚期,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1972年5月生了一个可爱的男孩,男孩出生4天后,丈夫便告别妻儿回到新疆,这一去再也沒有回家。1973年初,魏老师接到丈夫不幸离世的消息,犹如是一个晴天霹雳,所有的人生梦想都被击的粉碎。魏老师丢下嗷嗷待哺的婴儿,含泪远赴新疆办理后事,来回上万里,历时半个多月,回到家时已经心力交瘁,大病一场。也基于这个原因,几个月后,魏老师调入了同心县中学,成了舅舅的同事。

舅舅曾立下誓言:"不摘帽(右派),不回家。不摘帽,不娶妻。"1973年因表现良好摘去了右派帽子。同年的学校暑期,他回到己阔别13年的上海,看望年迈的母亲和姐妹们。第一个心愿比较容易达成,买一张火车票,用上自己的假期,就能如愿以偿。接下来的诺言实行起来就困难重重。首先,择偶对象要能理解这段历史,人要忠厚老实,心底良善,有共同的爱好,相似的价值观。物质上沒有什么要求,自己也是一个赤贫者,哪还有什么物质上的非分要求?

暑期结束回到学校,回家探亲的心愿已了,加上境遇的改善,让他仿佛见到一丝久违的阳光,走起路来也步履轻盈。后来舅妈在一篇文章中是这样描述当时见到舅舅的情景:"有一天路过教室,看见有一个人正在山墙的黑板上写粉笔字。他站在一条木登上,一手拿着稿子,一手在迅速地移动,黒板上己写下好几行字。好漂亮的字呀!瘦劲有力,一丝不苟。我边看字,边瞧人。他中等个子,古铜色的脸,突出的额头,上身着旧墨绿色便衣,下身旧军绿色裤子,穿一双解放鞋。乍看,像位复员军人,大概是教务处的人吧,后来听同事们介绍,才知道他是江老师。""开学不久,有一天我在校园的路上碰到已回校的江。他像个孩子似的,春风满面,着一身深灰色的的卡中山装,显得很有气质和风度。‘回来啦!’‘是的’,我们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次最简短的对话。"

 

这是当初彼此留给对方的最初印象,虽然他们还不十分了解,但都从对方的字里行间读到了彼此仰慕的人格特质,读到了历经沧桑而又向往美好的笔触。他们都有过人生的大悲大难,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实在不为过。性格契合,同病相怜让他们彼此信任。

最初的好印象,并不意味着往后的交往会顺风顺水。10多年艰难岁月,留给舅舅太多不堪回首的记忆。他渴望有一个温暖家,有一个心灵上的知己,有一个避风避雨的港湾,在面对不确定人生时有个依靠。当初为自己第一个诺言已经付出了离别的痛苦,接下来的终身大事即要郑重对待又要把握机会,而眼前新调来的魏老师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选。相同的学历,共同的爱好,相似的人生磨难,更重要的是她的正直、善良的人格。舅舅决定放弃南方找寻配偶,他要把此生都要献给宁夏,用自己赤诚的心去感化那颗伤痕累累的心灵。

 魏老师面对的难题更大。刚刚经历了这么大的家庭变故,身体、情感都已伤痕累累,微薄的工资即要贴寄家用,还要抚养嗷嗷待哺的孩子,调入新的学校还要适应新的环境,学校的事务已经用去一大半的时间,哪还有心思再言其它。另外传统的道德规范一直是这代人的无形的枷锁,另觅知音难上加难。所以尽管学校很多老师从中争当红娘,穿针引线,魏老师就是不为所动。

 

学校有位教数学的李老师(宁夏大学数学系65届)想出了一个招数。一天,他来到魏老师的家中索要一瓷缸子酸菜,同事之间生活上互通有无的情况时有发生。李老师坦承酸菜是转手送给江老师,魏老师:"除了你之外,我一概不送。"李老师只得应承道:"决不转手他人。"但李老师还是把一缸酸菜送给舅舅,并附上一句:"是魏老师送的。"舅舅喜出望外,赶紧把从上海带来的一瓶芝麻油,并附上一张便条,以示感谢。李老师把这些东西都转送给魏老师。其实整件事都是李老师自导自演,学校的教职员工都希望受尽苦难的"江郎中"(同事嬉称)能找一个贤惠美丽的妻子,而魏老师都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人选。

有了纸条的传递,舅舅的信心百倍。舅舅一方面继续写情书给魏老师,一方面写信给二位姐姐以争取家里人的支持。家人的意见是如果娶魏老师为妻,则要好好地珍爱他们毌子,特别是孩子,失去父爱的孩子更需要加倍地爱护。舅舅把家里的意见告诉魏老师,以打消她的顾虑。同时在生活上不断地嘘寒问暖。舅舅看到魏老师生活节俭,经常吃些酸菜炒土豆。一天他特意买了些带鱼,烧了一大盘油煎带鱼送给魏老师,让他们毌子和小妹品尝地道的南方菜。生活上的相互帮助,情感上的真诚以待,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魏老师答应了舅鼻的求婚。并在1974年的元月登记结婚,用舅舅的话说:我们俩不求荣华富贵,只要能长相厮守,同育儿女,共度人生,就很满足了。

 

 

苦难人生终于结束,温馨的家庭生活让二颗饱受艰辛的心灵得以休憩,心灵的温暖又反过来让平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虽然物质条件还同原来一样没有多大改观,但有了相互关爱,相互依靠,再困难的境况依然可以活的开心。拉水、买煤,做煤饼,上街买菜,家里的小修小补,诸多的繁重的家务舅舅抢着干,舅妈只要有空也帮着一起干粗活,累活,脏活。舅妈主內也是一把好手,擀面条,揪面片,蒸馒头,烙大饼样样能干。夫妻互敬互爱,生活中不乏细心的呵护,关爱的眼神,体贴的话语。随着另外2个小男孩的出生,更让整个家庭充满了欢乐。小孩容易生病,夫妇俩悉心照料,孩子的教育更是倾注全部心血。把全部的爱一半分给对方,一半给予孩子,融融暖意的家庭,成长中的孩子得到的是父母全部的爱,一个健全的童年。

1982年,舅舅的人生迎来了大转机,他们一家要离开宁夏,调往江苏工作。11月6日,他们告别了同心县,一个永生难忘的第二故乡,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清晨,一辆4吨的解放牌卡车接载着他们离开,车上放着1只旧皮箱,2只破木箱,22只纸箱,一辆自行车,这是舅舅舅妈数十年来积攒的所有家当。舅舅舅妈频频地向前来送行的老师、学生、家长挥手告别。再见了,青春燃烧的岁月;再见了,回族兄弟们,还有许许多多善良的村民,学校的同事,没有你们的相助,也就没有这对"沦落人"的今天;再见了,挥别人生的创痛,带着满满的感恩奔向远方。

次日,从银川开往北京的170次列车上,要数家里三个大男孩最为兴奋。对他们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全新的,充满色彩的。从山沟沟里出来,沿途一切都充满了新奇,充满着幻想。越接近北京,眼前的新奇事物越多,更多的农田,更好的道路,更多的楼房。谁都没想到,10多年后,这三个从没见过世面的孩子都靠自己的努力,全都考取全额奖学金,三个孩子,出了一个博士生,二个硕士生,毕业后都留在美国和加拿大成家立业。

 

22年前,舅舅孤身一人远赴宁夏,把青春献给了这片黄土高原。如今归来,乡音犹在,但已是饱尽风霜,"萧疏鬓已斑"。对芸芸众生而言,在生命的长河中,命运常常存有不公,人生也会遇到各种的沟沟坎坎,但老天关上一扇门,总会给你开启一扇窗,舅妈和三个孩子就是老天对舅舅坎坷人生的最大恩典。离开宁夏后,舅舅和舅妈一起调入江苏省,舅舅担任某日报的主版编辑,舅妈在某广播电台担任编辑,后来双双又升入主任编辑。2004年又远赴美国同孩子们团聚,后又移居加拿大开始异国他乡新的生活。  

"爱流成海,情尘为岳。"一个东海之子,一个六盘山的女儿,天作之合,白头偕老。四十多年的姻缘,彼此的爱己成就一片浩瀚东海;彼此的情可以比肩六盘之巅。平凡人生,传奇姻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pingtoronto 回复 悄悄话 好感人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iajia28' 的评论 : 其实苦尽甘来还是少数,大多数人的苦难又有谁知呢?
Jiajia28 回复 悄悄话 那個年代的人命運顛沛流離。還會他們苦儘甘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