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80)
最近在麦世英的资料上遇到些瓶颈,暂且放下。闲来听听刀郎极为火爆的歌。
初听“罗刹海市”并不习惯,旋律挺喜欢的,就是歌词有点跳跃,思路跟不上。后来再看了各种解读,才理解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刀郎20年磨一箭,事实上并非如此,2020年他推出“弹词话本”及“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反映不佳可以理解,其中的曲词引自“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非有向佛之心难懂。“弹词话本”则将传统的评弹与电吉他结合,尽管好听,恐怕多为弹词艺人喜爱。
“山歌廖哉”之所以火爆,除了冷嘲热讽外,其曲多取材于各剧种的小调而易于上口有关。即使缺音乐伴奏,任何人几乎都可以随时哼上几句,这才是群众喜见乐闻的音乐;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没有经过任何推广及宣传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歌曲本身的吸引力。试问在中外乐坛上谁有这样的能量?
无可否认刀郎在“罗刹海市”并不完美,这世间没有绝对的顶峰,能达到雅俗共赏,足矣!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方剧种几近逐渐式微,观众锐减,剧场萎缩,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这之前,全国各地方几乎都有不同形式的剧团,文革之前尚能容忍一些传统戏剧,及后打倒“封资修”,民间有曲无新词,仅余折子戏。
“山歌廖哉”风行有助于各地方剧种的复苏,目前不少人将“山歌廖哉”的词改编于地方戏曲,比官方办多少个比赛效果好多了。今天是信息时代不假,人们是可以选择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正因为如此,各地方剧种的曲目更需求有所探索及突破,否则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救不过来。
刀郎并非学院派的弟子,靠的是自学成材, “山歌廖哉”在多方面作尝试,是他沉潜苦炼的成果。芸芸高在庙堂的导师们,你们坐得住吗?每年你们真正到民间去采风的日子有多少?采风回来并能在教学或创作上运用起来又有多少?又能真正教出几个“尊师重道”如“云彩”的学生?
庙堂固然有高手,然真正的大师却在民间,例如梅兰芳等前人。
故而,向刀郎致意,谢谢他真正在中华文化传承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