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澳郵船公司 (25)

(2023-06-29 19:40:30) 下一个

25.死灰重燃到完全熄滅

 

死灰重燃需要借助一些外力,中澳輪船有限公司是破產了,獲多利船被銀行送到香港準備拍賣。

這個時候有個洋人走出來了,他是士利H C Sleigh,也是衣縊士晏縊銀行E. S. & A Bank代理中澳輪船有限公司是破產事宜的人。

H C Sleigh在研究中澳輪船有限公司歷史後,仍然覺得輪船航運仍有利可圖:首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有大量的船被釋放出來,故船的價格仍是低迷,故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合適的船。假如組織新的輪船公司,無論客貨運中的華人都是客源的基礎;沒有新的公司,這些客源也就陸續分散到現有的輪船公司去,以後很難重組回來(“再辦船行之磋商”:民國報1924年10月4日第6頁)。

H C Sleigh 於1924年9月27日假座雪梨的北京餐樓專設華人菜式來接待雪梨埠的華商,並詳述他的計劃,下面是其要點::

(1) 重新註冊新公司,中西股份各佔50%,目的是繼續中澳公司生意。

(2) 公司仍用衣縊士晏縊銀行E. S. & A Bank。

(3) 他H C Sleigh本人將出任新公司司理。

(4) 不考慮購買獲多利船,原因是用煤太多。擬購買新船,增加二三等客位。航程依然是從墨爾畔到香港,但多繞道亞包埠Rabaul。

這次敘會,在背景而言恐怕有銀行的意見,因為獲多利船的價值已跌至30000英鎊左右,倘新公司成立或可能承接。但在新公司的前途考慮,H C Sleigh並不主張這樣做,故新公司使用衣縊士晏縊銀行賬號,算是個回應。

另外H C Sleigh與這次敘會的華商事前有所接觸,否則不會隨他發言後陸續有華商發言,例如黃柱﹑黃來旺﹑李襄伯﹑余榮﹑陳漢明﹑陳蘇﹑彭麗川等人。

1924年11月1日,中澳航業有限公司Austral-China Navigation Co. Ltd註冊並開始招股(“中澳輪船有限公司招股簡章”:民國報1924年11月1日第6頁)。公司擬集資100000英鎊,但先招50%(即5萬英鎊)。華人中發起招股的有:黃柱﹑郭朝﹑黃來旺﹑余榮﹑李春﹑李襄伯﹑劉植庭﹑馬七﹑陳章﹑陳贊華﹑永豐差厘驥﹑林積慶﹑歐陽南﹑葉國恩﹑伍根﹑吳釗泉﹑魯照和。

在不足兩週內,西人的股份已經滿額(),但華人方面直至1926年1月23日仍缺5600英鎊(“中澳航業公司近况” :東華報1926年1月23日第7頁)。

在嚴格意義來說,中澳航業有限公司並非華人自組的公司,只能說是華人有份參與的航業公司。

那看看華人參股情況:

從名單上可見葉同貴劉光福翁婿最熱心,各為500英鎊及250英鎊。黃柱是100英鎊,連中國駐澳洲總領事魏子京也投了50英鎊,余榮沒了蹤影。民國報如是說:“中澳公司倒閉之後,現由舊董事數名﹑新人數名與西人士利籌策中西合辦之法,招股簡章曾於上月登報。敘議三次,茲於十一月十四號與十七號兩天又聯合中西辦事人在雪梨埠到各店陳說招股之意。惟各華商多是觀望不前,登股者無多。今望各華僑思之,若不乘此時機再行集資續辦,則下日烟消云散,永無辦船務之日矣。亞包埠華僑心理對於船務最熱心,美利濱華人社會亦有贊助之提議,惟雪梨埠人心冷淡,奈之何哉”(“中澳公司情形” :民國報1924年11月22日第6頁)。

沒有找到中澳航業有限公司董事局名單,但按常理葉同貴劉光福必在其中,故而“雪梨埠人心冷淡”屬正常反應。

中澳航業有限公司棄用獲多利船,但西人入股數與部份華人的入股已有資金購買船隻。直至1925年才購置的船是架魯路船S.S. Calulu,購入後改名“黃埔”,同年7月開始運行。

架魯路船原為德國軍艦Osnabruck,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布里斯班被澳洲政府沒收並改名Calulu。船於1907在德國Osnabruck建造,載重4365墩(較獲多利的2969噸為多)。

中澳航業有限公司購置船後,聘請洋人烏魯沙主持業務。烏魯沙自稱“經營航業已垂卅餘年,恭為船務專家壹份子,向與英京﹑歐洲﹑美洲各國船行相聯合,船隻往來循環不已;自歐戰停後,弟為代理日本﹑澳洲船務生意,迄今已有七年”( “宣佈中澳航業公司經過之成績”: 東華報1926年1月30日第6頁)。

據他公佈的業績是:

第一次來回雪梨香港共收入9990英鎊,溋利2000餘英鎊。

第二次來回雪梨香港共收入21730英鎊,溋利4000餘英鎊。

1929年1月中澳航業有限公司再購入另外一艘載貨量為4364噸的Chronos(暫時找不到中文譯名),並改名為Caburlta。這艘船和架魯路船一樣每6星期行走於澳洲港口到香港之間,中間途經亞包埠及馬尼拉(“Extended Service”:The Brisbane Courier, 10 Jan 1929. Page 11)。

Chronos是由蘇格蘭Glasgow格拉斯哥市的W Hamilton and Co. Ltd在1915年建造。

1930年3月因煤炭問題陷入僵局,兩船均停止運作。Chronos在雪梨停泊了幾個月就轉賣給蘇格蘭Glasgow市的the Bank Line Ltd。

有關中澳航業有限公司船隻停泊的簡訊在英文報紙上有不少,但登在華人報紙上的廣告僅限於民國報在1925年10月10日到1926年3月6 日共22期的第1頁中,以後就沒有出現過了。

沒法查到中澳航業有限公司的停業或倒閉的資料,不過有兩條消息大概可證實中澳航業有限公司約在1931年結業,因為自始後沒有看到該公司購買新船的消息。

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在1930年10月10日第16頁中稱蘇格蘭的Glasgow市the Bank Line Ltd以15000英鎊購入Chronos(又名Cabarita)。

墨爾畔的The Age報則在1937年9月3日第9頁登有架魯路在中澳航業有限公司營運多年後賣了給Anglo-Danish Shipping Co.,後者後來再轉賣給Ming Sing S.S. Co.。可惜的是年份不詳。

大多數學者很少提及中澳航業有限公司,可能是因為它並非華人主導;然而中澳航業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聲稱是中澳輪船有限公司的延續,華人參與在公司的比例不算太少,營運年期與中澳輪船有限公司(及其前身)相若,可見證澳洲華人在輪船航運事業上的尾聲,故補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