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住的房子买了30多年,无论室内外的变化都很大,整体结构没有太大的改变,前后院则大多了。
前园是刚买就折腾,也不得不折腾。当年并没有拍下照片,只能用示意图还完说明了。
前业主在窗前种了一排以天堂鸟及绣球花为主的植物,宽约80公分,并配有水管方面淋水。花的前面是草地,这种家居配置形式在澳洲算是常见的。
澳洲最早期的建筑理念是有点奇怪的,没有基础圈梁来平稳承载房屋的理念。按他们的说法是房子周边的地随四季气候干湿而有所膨涨及收缩,房子也会随之产生微少的升降,但不会影响整体结构。然而这有两大疑问:第一是雨水使土壤潮湿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临近房子的多,而处在室内的地面则渗透不多。第二是不同性质的土壤膨涨(或收缩)也不一样,尤其是建筑房屋后靠近墙壁的回填土沉降得更利害。
在窗前种些植物是不错的做法,除了观赏价值外,保护隐私及安全都有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影响室内地下部份的通风(混凝土地面除外)。如上图所见,我房子前面的花草能水平下降30公分或以上,则基本上没有问题。
可惜的是,前业主根本没有好好打理,花草的腐叶及泥土堆积得比室内的地板还高,墙壁长期在潮湿状态,买的时候室内已经有白蚁存在了。
砖木结构的房子有了白蚁的麻烦就不多说了,如何处理才能根治算个活。
靠窗不能种花了,种草也不能保证室内不会继续潮湿,靠墙的水管也得移位(下图是我决定的示意图)。
(1)移去部份表土,降低前园的水平,并铺设混凝土地面。
(2)在铺设混凝土地面之前,预铺地下去水管及地面疏水口。
(3)在铺设混凝土后,在前园围墙的后面砌一道砖花槽,以便种花草来遮挡部份外人视线。
当完成所有之后,花槽是种了些天堂鸟之类的。可惜的是天堂鸟的根系太发达了,造成内花槽砖倾斜及移植位。那是2004年的事了。
祸不单行的不在这里,而在所铺设的混凝土地面。一般来说,澳洲大部份房屋的前后院都保持一大片草地,这是有道理的。在酷热的夏天,草地受热而将地的水份变成水蒸气挥发,而并非如照在混凝土地面折射到墙壁,间接造成室内气温上升。尽管我家的房屋是双砖中空墙,但外墙长时间高温受热,砖的密度高也难以在短时间散发,到了夜间室内酷热到令人受不了。安装冷气机是个办法,需忍受年年的电费上升,并非良策。另一可行的是在窗前安装遮阳,得经常收收放放了;况且其寿命较短,数年后又是另一个生活成本。
于是乎想到另外一个办法,种瓜起棚。瓜棚的面积几乎遮盖了前园,夏天时瓜的叶子完全覆盖,到冬天时瓜棚是空的,外墙吸收阳光而提升了室内的温度。真正做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自从修了瓜棚后,基本上不考虑安装冷气机了。尽管室外的温度在40度以上,室内一般是在32度(或多一点),有风扇就可以了。白天坐在瓜棚下有穿堂风,凉潚潇,比在室内还舒服。
瓜棚不是一天而就,慢慢地改成现在的样子(见下图)。
瓜棚的材料除了连结部位的螺栓需购买外,其它的都是捡回来的材料,例如别人废弃的铁窗花﹑别人在装修时将原供水管的铁管(改铜管了)﹑晒衣铁架的废料﹑铁床架等。刚开始时材料不足就临时用其它顶替,有待日后完善。现在的棚架非常结实,两个人站在顶上是没有问题的。
像我这样建瓜棚在悉尼少见,常导致路人驻足,尤其是在各种瓜挂在棚架的时候。
今年的天气不算好,按时节是满棚的时候,现在是不到半棚。等满棚了,在这小绿屋中看看书;或者有朋来访,可以在棚下喝茶饮咖啡(尤其是当下疫症流行,不方便在室内招呼)。
身在市区,人活在农家,不必考虑去吃农家乐,现在就可以随手摘个黄瓜或西红柿当水果。黄瓜长得有点多,送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