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沉默的孩子
当孩子们逐渐长大时,有时候同他们讲话,他们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头也不抬,眼睛也不看我。这和小时他们有问必答、热门、认真对待每个问题有些不一样了。起初我以为是我讲话的声音比较低沉,不容易被别人听见,因为我有时在同事朋友中讲话,也会被他们忽略。
2018年4月8日春假期间我们带2个小的去日本游玩(安迪初中即将毕业,二女儿在高中10年级),工作后的大女儿也从纽约直飞日本在日本海关同我们会合。出关后我们先乘skyliner再转乘地铁来到东京。一路上,2个女儿和她们妈妈讨论在东京的游玩计划。适逢樱花季节,除了品尝当地地道的寿司外,赏樱花是免不了的。当我们到达东京并住下后,2个女儿用手机从她们的同学和朋友那里被告知东京的鱼市有一个很有名的寿司店,那里价廉物美,但餐厅很小,没有几张餐桌,每天招待客人有限。通常要早晨4-5点钟去排队,到下午才能吃上。要是平时我觉得为了价廉起大早去排队肯定不值,因为会影响睡觉。但我们从美国来到亚洲要倒时差,第一天我通常凌晨3点就醒了,所以3点起床没问题,早晨4点多钟就会到排队的地方。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我就说:“明天早晨我去给你们排队,你们中午之前到,刚好吃午饭”。出乎我意料,只有儿子安迪一人不温不火地、拖长了声调、有些勉强地响应:“Okay”,而且他还是我们家唯一一个不爱吃海鲜的人。就在我感觉热脸碰到冷屁股、自讨没趣地悻悻然转身时,眼睛的余光看到二女儿梅根悄悄地把安迪拉到一边、小声说:“你想让爸爸起那么早给我们排队吗?!……”。安迪伸了一下脖子、下巴向内收了一下、撇了一下嘴、做了一个鬼脸就不吭声了。平时总爱说说笑笑的大女儿也一脸宁静地低头摆弄着手机,3个孩子一声不吭地沉默着。过了一会大女儿兴高采烈地说:“爸爸,如果你不嫌贵的话,我们不用起那么早、可以不去那个价格便宜的地方,就在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处有一个类似的寿司店”。大女儿懂得我的心理: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必浪费很多旅游的时间去折腾。我回答她:“穷家富路,贵一点不是问题”。看到我同意,二女儿梅根好像突然睡醒了一样,也兴高采烈地附和说:“好!好!我们就在附近吃,不用爸爸起大早去排队了”。
到东京第二天,我第一次意识到:至少是在日本,坐地铁等公共交通,我不用给别人让座了。那天早晨乘坐地铁的人很多,到了某一站上了很多人,我本能地起身、打着手势给一个中年妇女让座,她一边准备坐下、一边转身用日语对我道谢。就在她刚坐下的一刹那,她像触了电一样、猛地站立起来,用我不懂的日语几里哇啦、又是鞠躬、又是打手势,让我坐回原来的位置。我很纳闷:是日本人发现我是游客所以他们礼貌地对待游客?就在我不解地又坐回去时,正好地铁进入一个隧道,对面窗户玻璃此时像镜子一样,可以看清我的身影,地铁里的LED灯光把我头上的白发像选择性地放大了一般,显得格外明亮、更加雪白。我这才意识到我在别人眼里已经是一个须要被别人尊重的、上了年纪的人了,然而我自己始终认为自己还很年轻。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大人看到他们的逐步成长、变化,但没有意识到我们大人在他们眼里也在逐步变化、变老。孩子们其实对我的变老早看在眼里,他们对我还用年轻人的心态去为他们努力或争取一些事情时,他们是于心不忍,但也没有方法直接说明,也不想对我说谎,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他们也觉得不应该,于是自动地变得沉默。
孩子们的沉默,是有原因的,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像刚开始学开车,不知道如何继续开时、就把车停下来。这种无奈的举措在客观上起到了很多缓冲作用,也避免了家庭里许多尴尬或是纷争。孩子们的沉默更多的是心疼父母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家里大孩子对家长说:“谢谢你们给我学费,将来我给弟弟(或妹妹)交学费”。我们家长通常的反应是孩子真懂事,心真好,知道为减轻父母负担。但我们家长不知道的是他们感觉我们家长年龄大了,很辛苦,他们现在没有办法替我们分忧解难,本身还需要我们养着他们,他们用发展的眼光觉得等到弟弟(或妹妹)上大学时我们家长就老的不行了。
大女儿上大学时,我们还住在来美国买的第一套房子里,房子比较小,条件比较差。她当时就对我们说过:“将来我给妹妹交学费,妹妹再给弟弟交学费”。
当大孩子工作后看起来好像食言了,其实是他们看到父母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样老而无能,还是生活中的强者,至少比他们孩子们强,所以就改变了主意,他们就会沉默、不再提出要为弟弟(或妹妹)付学费了。
当工作后的大孩子没有对我们生活方式指手画脚、没有对我们有种种担心、没有对我们要帮助这或改进那时,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做父母的在他们眼里还很是生活的强者。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沉默,是对父母的爱护、肯定和尊重,并不是不礼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