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随波逐流 - 活在美国的我们 第114 章

(2019-02-11 12:12:19) 下一个

一一四. 没有做生意的天赋 

考虑再三,余争鸣打电话和在阿拉斯加的肖雨禾商量,如果公司真的垮了,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机会自己干。

 

其实,几乎每一个从国内来美国的人,都有过在中美之间做点什么生意的想法,但是做生意需要一些特殊的头脑和才能,其中极少数人成功了,多数人是失败了,更多数的人不过是想想而已,从未付诸过行动。

 

余争鸣应该算是第二种人,平时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一旦真的需要他去请客送礼拉关系,他就怂了,在心里挣扎很长时间,怎么都开不了口,觉得送礼比让他去写论文要困难得多。他自己也明白,这种方式的做生意,他是完全不行的。

 

思索良久,他想起了AIChE,这个在化工圈子里有名的专业学会,学会主席曾和他联系过很多次,希望共同开发中国市场,说透了,就是想通过他拉入一些中国大公司当会员,收取一些会员费。

 

他拨通了学会主席的电话,对方十分热情,立刻就愿意和他一起跑一趟中国。可是学会这种机构是非盈利组织,没有钱,就连去中国的路费还要他自己掏。

 

中国是去了,抗着这家美国一流专业学会的牌子,在国内圈子里很受尊重,不必红着脸去请人家吃饭,他的心理障碍小了许多。

 

陪着学会主席风风光光地见了几家大公司和大学,也有几家立刻就表示兴趣。在中国跑了十天,学会的确是增加了几家新会员,学会经理层对余争鸣大为赞赏,给他封了几个头衔,可是对余争鸣来说,除了和两边增加了联系外,这些虚衔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他又打了很多电话,找了不少以前在国内的关系,也自己跑了好几趟中国。

 

听说有机会在中美之间做点事,同学朋友都很给面子,座谈会开了若干次,夸夸其谈不少,但都是些规划性的长远项目,立刻见到效益的一个也没有。他看不到赚钱的机会在哪里。

 

好不容易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国内一位姓周的专家。双方谈了几次后,余争鸣认为周专家的专利还有些实用价值,可以试试在美国开辟市场。而且现在是找机会,他就像捞稻草的人一样,无论抓住点什么,都比没有强。他在美国联系了几家公司,希望能把这项专利买出去,或成为合作伙伴共同开发。

 

一个月以后,余争鸣上班的小技术公司果然履行诺言重新开张了。不过对美国经济萧条什么时候才能缓过气来,这种小公司还能坚持多久,余争鸣没有信心。而且他也绝对不想再演一次卖技术的闹剧。

 

他现在体会到美国人常挂在口头的没有职业安全感是什么意思。自己闯闯,也许是一条路,所以他仍然非常热心地帮助那位周专家到美国来和这几家公司面谈。 

 

周专家按计划来美国了,余争鸣把他安排在希尔顿饭店。

 

周专家六十多岁,工程师出身,在混合器设备方面申请了几项专利,自己以为是个人物,就拿出一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不在乎人情世故的那种老学究派头。他以为别人为了买他的专利,就会迁就他的一切,完全不懂自己是在推销,顾客才是财神,才是上帝的基本道理。

 

安排好了一切,只等和美国公司代表面谈了。到了约定的日子,余争鸣为了避开高峰时间堵车,提前一点到了饭店。周专家在房间里等余争鸣,他穿着一件旧夾克衫和松紧口的懒汉布鞋,夹克衫的拉链敞开,露出里面皱皱巴巴的衬衣,那种布鞋美国人从来就没有见过,大概会以为这是睡觉鞋吧。

 

余争鸣很惊讶,提醒他这是很正式会议,第一次见面,而且他们是推销方,必须要穿正装。周专家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卖的是技术,是专利,又不是卖自己,穿什么都无所谓。

 

余争鸣有些不自在地説:在美国商务会谈时,穿正装是基本礼貌,你穿成这样,对方会认为你没有诚意。

 

我就这样,要谈就谈,不谈就算了。老头很固执地说,心里以为自己很清高,不是入乡随俗的凡夫俗子。

 

余争鸣对他的愚昧无可奈何,心里琢磨,本来这个专利就没有太大的用处,自己努力推销已经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他还这样地摆架子,估计失败是必然结果了。

 

当他们出现在潜在客戶面前時,对方的人都是笔挺的西服领带,一举一动都是正规谈判的态度。而周专家除了穿戴随意外,还斜靠在椅子上,那种肢体语言表现出极度的傲慢,谈吐也是居高临下的风格,让余争鸣觉得连自己都相形见绌。

 

之后,余争鸣又带周专家见了几家公司代表,周专家还是执意不肯穿正装,自然,他卖专利的希望全都落空了。买卖失败当然不能全怪夾克衫,但夾克衫沒起好作用也是有的。

 

周专家回国后又给余争鸣打了很多次电话,希望继续与他合作。但是余争鸣对他已经完全失望,只是找理由推脱。

 

余争鸣在忙着做生意,肖雨禾则对老公的活动保持沉默,对他那种所谓的生意也不抱任何幻想。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