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奇石

职业: 外科医生 业余爱好: 旅游, 文学, 京剧, 工作之余喜欢写些怀旧散文, 随笔
个人资料
剑门奇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英伦归来 ——(4)穿越温莎城堡

(2024-05-31 14:47:32) 下一个

       

  在知道温莎城堡之前,先听说了温莎公爵,而且误以为温莎城堡就是温莎公爵的私人官邸,后来才知,温莎城堡的历史比起温莎公爵来不知要早了几百年。温莎城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古堡,位于离伦敦约20英里一个名为温莎的小镇上。建筑面积达45000平方米,加上周边土地差不多有120000平方米,内有房间将近1000个。假如说白金汉宫是英国国王的办公室,那温莎城堡妥妥的就是英国国王真正的家。

       温莎城堡初建于1070年,当时的征服者威谦一世从法国率军队打到英格兰后占领了伦敦,为了保卫伦敦及其周边地区,于是围绕伦敦建了九个军事堡垒,温莎城堡便是其中之一,也是目前保留下来最完整的一个,其余的因年久失修,逐渐荒废不用。开始时因温莎离伦敦较近,所以国王常带了人来打猎,慢慢的就把温莎城堡当做了行宫使用。此后由于伦敦发生瘟疫及战乱,王室成员也来温莎避难,久而久之就把这儿当做王室的家了。英国历代君主都对城堡进行改建扩建,从最初山丘上的那座圆形塔楼到如今庞大的建筑群,历经了近千年、39代君王,它经历了英国王朝的兴衰,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来到温莎城堡,如同穿越了英国近千年的历史风云。

       走近温莎城堡,最初映入眼廉的是高高的圆形塔楼,伊莉莎白二世在位期间,若塔楼上挂的是王室的狮子旗,则表明女王在城堡内,否则就挂英国国旗。城堡的正门只供国王进出,参观的游客只能从旁边一道门经过安检入内。温莎城堡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每一块建筑用的石头都见证了英国历史的风风雨雨,王室成员生活的点点滴滴。城堡内部的华丽装饰令人叹为观止。城堡分为三个区,上区为王室私宅,是王室公务生活的场所,内包括国王的卧室、餐厅、宴会厅、画廊等,其中的国事厅曾被认为英国最华丽的巴洛克风格装饰,这里用于举行国家盛大的庆典活动与国王接见外国元首和政要的场所;气派的大宴会厅可同时容纳150人就餐。上区内收藏王家的奇珍异宝名画不知其数,一张纯银制成的长约2米的桌案令人大开眼界。玛丽王后的玩偶之家也是非常有名的,它建于1921~1924年间,其内部从佣人区到沙龙、餐厅、图书馆、酒窖、花园等房内所有东西都是以1:12的比例制作而成,无不维妙维肖。莎士比亚曾受伊丽莎白一世之邀来到温莎城堡,并写出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就在宴会厅首演此剧。

       1820年英国历史上最好大喜功的乔治四世登基后花巨资耗时12年将温莎城堡里里外外进行了改造。为纪念打败拿破伦的滑铁卢战役,将宴会厅改成滑铁卢大厅,这个长方形大厅的四周墙壁上挂着那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的画像,他将自己的戎装肖像悬挂于正中间的墙上,虽然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过那场战争。

      中区主要有乔治二世于1170年用石材重建的圆塔,环绕其周围的是玫瑰花园,1660年以前这里曾是关押政敌的监狱,现在用于保存王室文献和摄影作品。

       下区是城堡入口处,主要有圣乔治礼拜堂、艾伯特纪念礼拜堂等建筑。圣乔治礼拜堂始建于1240年,1475年乔治四世重建,直至1528年亨利八世在位时才完成。这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其建筑艺术仅次于伦敦市内的威斯敏斯大教堂。它是英王室的私家教堂,大部分王室成员的婚丧嫁娶都在这里举行,但国王的加冕王储的婚礼还得去威斯敏斯大教堂。一年一度的嘉德骑士团的授勋与庆典活动也在这儿进行。如今教堂墙壁上还挂着历代骑士团成员的徽章,以及现在骑士的旗帜,每面旗帜下都有一把半出鞘的宝剑,意味着骑士们随时为国而战的骑士精神。说起嘉德骑士团的创建还得从1327年温莎城堡迎来的一位重要人物说起,他就是从小生长在城堡后来发起英法百年战争的爱德华三世,是他制定了一个长达24年的城堡改建计划。他新建了诺曼门,当时堪称中世纪欧洲最雄伟的建筑,在他在位期间,城堡改建虽未全部完成,却巳奠定了城堡的大抵轮廓。他也是创建嘉德骑士团和英国王室最高荣誉嘉德骑士勳章的制定者。嘉德骑士团还有一个很不雅的别名吊袜带骑士团,据说有次他组织一次大型的庆功会,那时期女士穿的长统袜需要用袜带来绑住袜子,突然有位女士的袜带掉了,袜子脱落,等于是走光了,旁边的男士们忍俊不住哄堂大笑,爱德华三世大为生气,说英雄的绅士们怎么可以如此无教養,然后就检起袜带举到空中说“心怀蒙羞”。他由此萌发了应当挑选一些非常正直勇敢的绅士组成一个骑士团就名为嘉德(即吊袜带的意思)骑士团,它成为英国荣誉制度里最高的一级,一共有24名成员,其最高领导就是国王本人,嘉德勋章上有句话:“心怀邪念者蒙羞”。

        乔治三世于1804年在圣乔治教堂底下修建了王家墓穴,这位乔治就是丢掉美国这块领土的那位国王,不过这位乔治并非昏君,他还是爱妻子与孩子的好丈夫与好父亲。在墓穴修建中意外发现了几具尸体,经考证居然是亨利八世与其第三任妻子简的遣骸,还有那位被砍头的查理一世,乔治三世一家就成了墓地的第一批主人。来到乔治礼拜堂的游客们必须脱帽以表示对亡者的尊重,各个转角处都有穿着红色教袍的教士指示行走的方向。我看了几个所谓的陵墓,实在很难与王家应有的奢华气派联系起来,想起以前去参观的北京明定陵、西安的乾陵,那占地的广袤,陵墓封土的高大,地宫内的装潢及陪葬品真是让人惊叹;即使如汉代诸侯王的墓也是让人大开眼界,那发掘时看到的黄肠题凑的丧葬形式、金缕玉衣,还有那些视死如生的随葬品;更不用说史记中记载的秦始皇位于骊山下的始皇陵还不知有多少壮观,若是有朝一日打开,准会惊掉人的下巴,由此一比,英王室在丧葬方面还是非常节俭的呢!由于中国帝皇陵寢中的宝物,引来盗墓贼的觊觎,甚至还有堂而皇之的盗墓,最有名的就是那位“宁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的曹阿瞒老人家。他特地在军中设立了“发丘中郞将”与“摸金校尉”进行发掘皇帝及达官贵人的陵墓,因而留下汉墓十室九空之说。此后军阀们仿效他的很是不少,近代规模最大的盗掘帝皇陵墓的就是那东陵大盗孙殿英了,他从慈禧老佛爷陵寢中到底盗得多少稀世珍宝,至今犹是个謎。这一扯又扯远了,还是回到温莎城堡。

       同在下区的艾伯特纪念礼拜堂由维多利亚女王为其丈夫艾伯特亲王所建,亲王去世后的40年间她一直住在温莎城堡内并常穿黑色丧服,因此还被称作温莎城堡的黑寡妇。1914年英德交战,英国国内民众反德情绪高涨,当时的国王乔治五世也被卷入其中,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是德国的阿尔伯特亲王,因此承继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姓氏。这让英国人很不爽,几经考量,于是乔治五世将王朝名称及王室的私人姓氏都改为温莎。

       历史上温莎城堡经历代国王多次扩建改造过,1660年被称为欢乐王的查理二世复辟成功,他受同时期法王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的启发,以华丽的巴洛克风格修复了内战中受损严重的温莎城堡,还仿照凡尔赛一样修建了一条3公里长的大道。为表示亲民,他首度开放温莎城堡给民众参观。此后的百年间,国王都住在伦敦,城堡静寂多年,直至1804年乔治三世因子女众多,只好搬回了较大的温莎城堡。

      温莎城堡自建成到今巳历经900多年,之所以能保留至今,一是未经大型战争的破坏,甚至二战期间居然在德国人对英国的大轰炸中也未受损,德国人避开了温莎城堡这一轰炸目标。据说狂妄的希特勒以为他一定能很快打败英国,他会到英国来,把温莎城堡作为他自己的宫殿,因此城堡才侥幸逃脱了被毁的厄运。不过发生在1992年那场大火却烧掉了城堡几乎五分之一的建筑,随后用了5年时间化了4000 多万英镑总算恢复了城堡的原貌。

       现在该来说说与温莎城堡同名的温莎公爵的事了,早年我曾看过一本名为《爱德华八世与辛普森夫人》的书,内中较为详尽的介绍了这位英国历史上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多情国王的一些事儿。 爱德华八世生于1894年,他从小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欢器重,而其弟乔治却有严重的口吃,所以他就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年轻时他英俊潇洒,很招人喜爱,也很受女士们的青睐,不过他却喜欢与那些巳婚女子交往,其中就有美国女子沃丽丝-辛普森夫人。那时辛普森夫人巳经结婚两次,而且与第二任丈夫恩尼斯特-辛普森尚未解除婚约,爱德华对她情有独钟,王室成员对此都极力反对。在他父亲乔治五世去世后他于1936年1月20日顺利登上王位,称爱德华八世。当了国王的他仍与辛普森夫人保持情人关系,并想与她结婚,当他把这个意图告知首相后,遭到反对,首相告诉他,按英国国教教义,国王不能与离婚的女人结婚,若是国王坚持这样做,英国和英联邦臣民都会反对,内阁也要集体辞职。在江山与美人两者不能兼得下他毫不迟疑的选择了后者,从而成为英国历史上惟一一位为了美人而退位的国王。他的弟弟乔治六世接位成了国王,若不是他自动退位,那么就没有了后来受人尊敬爱戴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了。乔治六世给了退位的国王一个“温莎公爵”的头衔,因为他在位时间仅仅326天,而且又因婚姻问题纠缠不休,所以他未行过加冕。1937年6月3日他与巳和第二任丈夫离婚的辛普森夫人在法国结婚,英王室没有一个成员参加他们的婚礼,也从未接纳过他的妻子。此后他们一直流亡海外,居住在法国。

       沃丽丝-辛普森是个纳粹支持者,并与德国驻英大使、后被希特勒提拨为外交部长的乔治-里宾特洛甫密切往来,还向他提供情报,再由其转给纳粹。即使在与公爵结婚流亡法国后,她与乔治仍不断幽会。英国政府得知后,惟恐情报外泄危及国家与同盟军的利益,在首相丘吉尔的安排下,1940年8月18日,温莎公爵被任命为西印度群岛最北的巴哈马岛国总督,这段情节后来被拍成了电影《温莎行动计划》,不过影片中没有反映温莎公爵夫妇二人有亲德倾向,而是安排纳粹企图劫持他俩去德国。依据二战后的解密资料,温莎公爵确有希望在希特勒的邦助下回到英国重登王位的想法。二战结束后,英政府同意他们重返法国,此后他们也一直生活在巴黎。

       在人们的心目中,也许会认为不惜放弃王位抱得美人归后的两人一定会过着梦想中的幸福生活,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梗,两人的爱情非但没有天长地久,反而令人大跌眼镜。沃丽丝不甘心仅仅成为一个落魄公爵的妻子,接受不了王后梦想破裂的她越发看不上爱德华,晚年的爱德华身染重病,全靠仆人与护理人员照顾,她甚至很少见他一面。1971年公爵患上了喉癌,1972年5月18日伊莉莎白二世与丈夫菲利浦亲王去巴黎看望了重病中的伯父,十天后公爵就去世了,享年77岁。随后沃丽丝乘坐载着公爵灵枢的飞机返回英国,她被允许参加丈夫在温莎城堡圣乔治礼拜堂举行的葬礼,遣体未被安放在这儿而是安葬在温莎家庭公园的浮若阁摩尔王家墓地。沃丽丝在英国逗留期间,王室倒是客气地邀请她入住白金汉宫,丧事过后她在宫庭事务大臣护送下回到了法国。这位当年嚣张跋扈的她看上去十分沮丧落寞,不久就患上了老年痴呆,无儿无女的她常坐在院子里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不知她在想起丈夫时会不会有些许愧疚。1986年她在独自生活了14年后死于巴黎租来的别墅里,按照公爵的遣愿她被安放在丈夫旁边。一场曾经轰动英国甚至世界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悲喜剧就此落下帷幕,不知在最后时刻的这位曾经的前英国国王有没有对自己当初任性的行为懊悔过!

       当年我看了这本《爱德华八世与辛普森夫人》后就想起了我们大清朝那位也是为了美人不要江山的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我曾看过不少野史中记载着顺治为了董小宛上五台山出家的事,后来翻了清史稿方知野史毕竟是野史,清史稿中明确记载,顺治确有一个妃子董鄂妃,但此董不是那董。董小宛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她不仅年长顺治好多,而且早就成了明复社四公子之一如皋冒辟疆的小妾了,董于1651年病逝,那年顺治才13岁,所以无非是民间以讹传讹。董鄂妃的身世一直是历史之迷,据正史载,她是大臣鄂硕之女,本是襄亲王福晉。顺治在迎娶第二位皇后的家宴上见到了她,一见倾心,并不顾满朝文武反对,纳之入宫,同年封为皇贵妃,宠冠六宫。董入宫后身体一直不好,其所生四皇子生后不久就夭折,痛失爱子的她于顺治17年即1660年病逝,顺治痛不欲生,遂萌出家之念。大约九十月之交,由僧人茆溪森为他削了发。10月15日,茆本师玉林通琇禅师奉诏到京,听说其徒巳为顺治剃度,勃然大怒,并立即命人架起柴火烧死他,好在后来顺治听了他的劝告弃了出家之念,安排了内监吴良辅出家,茆才检了一命。不久顺治就患天花于1661年病逝,这都是有正史记载的,不像野史所称顺治去了五台山出家,后康煕还去五台山寻找父亲云云,都是子虚乌有之事。不过顺治倒真是个痴情皇帝,但要是把他与英王爱德华八世一比,应该说是略逊一筹。

       游览了温莎城堡,我又想起了前几年去加拿大参观卡萨罗马古堡,那也是一个很大的古堡,但历史与温莎城堡不能比的,不过才区区100多年而巳。在这城堡里也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曾写了一篇《悲怆卡萨罗马古堡》发在文学城,读者若有兴可翻阅一下,就不再在这儿饶舌了。

      法国有一个城堡很负盛名,可惜未能目睹,它就是法国大作家大仲马建造的“基督山城堡”,城堡距巴黎约20公里,城堡是大仲马自行设计的。作为19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和通俗小说家,他天性浪漫,他的两部小说《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给他带来异常丰厚的稿费,他以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基督山伯爵自居,化20万法郎建造了一座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城堡。城堡非常符合大仲马的审美观,里里外外处处充满了浪漫气息。底楼大厅的每个窗户的墙面上悬挂着各个历史时期著名作家如莎士比亚、歌德、雨果的雕像,他自己的一尊半身雕像摆在大厅正中,雕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我爱爱我的人”。城堡周围是一个有洞穴、小山、小河的英式花园。大仲马生性好客,城堡竣工后的1847年7月5日,他就在新落成的城堡里大宴宾客,邀请了众多朋友、崇拜者,以及好奇者,觥筹交错;他挥金如土,日复一日,城堡里总是高朋满座,认识与不认识的人都来,受到他好酒好肉的招待,他还自亲拟订菜单。如此折腾纵使他富可敌国也难以为继,为此他拚命写作,为了提高写作的速度,他不惜聘用枪手为他捉刀,为此后世对他诟病不断;不过得来的稿酬还是赶不上流水似的化费,在不断的被人催债逼债下,无奈的他不得不于1849年仅以5万法郎把城堡贱价卖掉,出于对城堡的感情,他仍然耽在城堡里。直至1851年因为他反对拿破仓三世发动政变,流亡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为止。

     大仲马一生风流,有名有姓的情妇起码40个,不过他虽然追求一个个新欢,倒也不忘旧情,所以同时与数个情妇交好。他的女儿玛丽-亚历山大因看不惯这些情妇们,于是故意让她们彼此之间争风吃醋,弄得老爸疲于奔命。大仲马的子女中有一个倒是非常有名,那就是他与一位女裁缝卡特琳娜-拉贝所生的私生子小仲马,也许是继承了其父的文学才能,小仲马年轻时就显露其文学才华。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吉尔-布拉斯》于1852年上演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他就成了备受瞩目的作家。1842年,小仲马j遇见了玛丽-杜普莱西,即小说《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原型。1847年玛丽病逝,小仲马悲痛万分,遂将他与她的故事写成小说并一举成名,后来依据小说改编的《茶花女》在巴黎上演,备受观众欢迎。当时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过着流亡生活,小仲马发给父亲的电报中告诉他:“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大仲马回电说:“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不过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大仲马直至儿子六岁时才承认这个他把他称作他最好作品的小仲马。

       小仲马的作品我只看过《茶花女》,但看过不止一遍。第一次看时我不过十二三岁,那是从我们家的《小说大观》里看到的,记得那篇名是《巴黎茶花女遣事》,是林纾翻译的,半文半白,我也不太看得懂。林纾字琴南,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书画家,他还是福建大学前身“苍霞精舍”的重要创办人;不过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这位不识任何外语的古文泰斗,居然与他懂外语的王寿昌等朋友合作翻译了欧美日本各国几十位作家的小说200余种,创造了近现代翻译界之奇迹,他的翻译作品统称为林译小说。他与王寿昌共同译的这《巴黎茶花女遣事》是他的第一本翻译作品,译于1895年。林纾在北大任教时,他的一门课被安排在下午两点,他看到学生们昏昏欲睡,便把课本一合说道:“下面我为大家讲个故事,”学生们听说讲故事,大家精神为之一振,他接着说:“有一个风流和尚,一次经过一座桥,看见一位美女,”学生们此时早巳集中精神听他接着往下讲,他却仃下不讲了,有学生就请他继续讲,他幽默地说:“没什么,接下去他们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走了!”学生们于是打起精神听他讲课了。我最早看的一些外国小说都是从《小说大观》上看到的,例如《撒克森劫后英雄略》(即艾凡赫)、《黑奴吁天录》(即汤姆叔叔的小屋)------因为都是文言的,虽说似懂非懂,但也感到非常有趣,至今回想起来,对那几大本又厚又大的书仍思念不置,可惜它们成了文化大革命时第一次来我家抄家就被抄走的封资修。我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在文化遭严格禁锢的文革期间找不到书读,好容易找到逃脱劫难的几本古诗词,不经意间竟然背熟了不少,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聊以自嘲吧。大仲马的作品我几乎都看了个遍,而且一上手就怎么也不肯放下,记得《基度山伯爵》刚出版,文化站分配到一套,文化站站长与我是朋友,他就借给我第一个看,不过因为要看的人很多,所以提出第二天晚上就得还给他,于是我一个通宵就把它全部看完,一早就提前把书还给他给另一个等着的人看。因爱看大仲马的小说,顺便也看了有关他的一些传记,好多巳经忘怀了,但有关他的逸闻倒记下了些许,下面摘录一二。

       一次,一个银行家向大仲马说:“听说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统,是不是?”“我想是如此”,大仲马回答。“那令尊呢?”“一半黑人血统”,“令祖呢”?“全黑”。“那令曾祖呢”?“人猿”,大仲马一本正经回答。“人猿?怎么可能,阁下不是开玩笑吧”!“真的,是人猿,我的家族从人猿开始,而你的家族到人猿为止”。

       小仲马有次去父亲那儿,父亲正在写作,儿子问他近况如何,“累得要命”,“ 那就休息一下”,“不行”,“为什么”?大仲马拉开抽屉指着里面的两个路易对小仲马说:“我来巴黎时身边有53法郎,现在手头只剩下40法郎了,在我没挣回那13法郎前,我必须写作”。诸如此类的轶事不胜枚举,恐怕读者嫌我太噜苏,就此打住。

       温莎城堡近千年的辉煌颓败,无不与英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那城堡的恢宏建筑,斑驳的城墙,各种收藏,奇珍异宝,名画,古老的家俱-------无不打上了历史的印痕,向每个来访者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走进城堡,如同穿越回了数百年的过往,就算岁月无情,目睹的凡此种种,依然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