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九章 血战禹王山 1
第60军是云南子弟兵。“7.7事变”之后全国人民一致抗日,云南地方当局把近卫1、2团,炮兵团、工兵团、机关枪大队、高射炮大队、交通兵、护卫骑兵大队、第14步兵团等等吧,改编组建为第60军。1937年10月10日,全军誓师、北上抗日!经贵州到湖南,徒步行军40多天,全军到常德集中。
蒋介石很重视这支部队,特意集中团以上的干部到武汉参加军官团受训。龙云、卢汉的抗战热情很高,积极求战,而且云南部队的军官都出身云南讲武堂,军事素质很高,纪律及其严明。蒋介石特意把第60军扩编为特种军,扩大军部和军直属队,再增编3个团。这样第60军下辖第182、183、184三个师,每师两旅,每旅两团,共计12团,另有警卫营、炮兵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卫生队、防毒队等等等等,总兵力45000人!军容强盛、纪律严明、战意高昂、国之干城!
委员长是真喜欢啊,第60军北上路过武汉,委员长特意命令该部整军绕闹市一周!嘹亮军歌响彻云霄——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
走过了祟山峻岭,开到抗日的战场。
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
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
不能任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
不能任敌机在我领空翱翔。
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
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
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武汉举城欢腾!德国顾问团大为震惊!——中国怎么会有这么一支部队?!
委员长高兴啊,特意拨配20辆汽车,再给军官配备800支德国造盒子炮,附带子弹10万发,再给配了一个伤兵医院!
龙云又在越南订购大量法国武器,赶紧前送!
第60军驻湖北孝感,预备为保卫武汉部队。现在徐州战情变化,军委会调第60军赴河南归于第1战区指挥,4月19日搭车开往河南民权、兰封,准备在平汉路以东与其他部队组建强击集团。李宗仁在徐州准备“在此一举”搞掉日本人,小肚子“腹案”是越搞越大,于是电报蒋委员长指名调第60军参加第5战区的“在此一举”。
此时第60军部队正在陆续出发,军长卢汉也从武昌军官训练团往孝感的军部赶。卢汉到的很及时,一进门,“于21日午后得到改调我军到徐州的通知”,卢汉不敢怠慢,当晚搭乘专车开往徐州。一路上碰见自己的部队列车,立刻命令改道开往徐州。有的部队已经到了民权、兰封,好在还没下车,也就原车转向徐州。
卢汉于21日晚先到徐州,还是“即往见李宗仁”领受任务。“李宗仁告知,台儿庄东北战线吃紧,我军来得正好,即令归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指挥,部队速到台儿庄东南面运河北面集结。白崇禧插话说,台儿庄情况,前几天很紧,目前已趋缓和,60军最好在24日以前集结完毕。离开长官部后之,我又往晤孙连仲,孙说,敌军攻势虽猛,但我们打得很好,局势已趋稳定。命我军集结在于学忠第51军右侧背之邢家楼、陶沟桥、蒲旺、东庄地区,作为第二线部队待命。”
卢汉的这段回忆内容很完整。可以看出,第5战区对敌60军的使用是有准备的,部队的集结地点已经确定,指挥关系也已经确定,李宗仁和孙连仲指定的集结地点完全相同,完成的时间是在大后天,24日。但是具体任务并没有确定,或者没有告诉卢汉。不过从孙连仲的命令“作为第二线部队待命”可以推测出,现在没有战斗任务,而且不应该是准备担当守备任务,第5战区是准备让第60军打进攻的。因为要是承担守备任务,那就赶紧让部队占领阵地、加强工事啥的,而现在只是“待命”。
第60军“待命”,结果变成了要命!
卢汉后来很恼火,对这次第5战区长官部的见面有个评价,“李宗仁说话比较直率,白崇禧、孙连仲均未将台儿庄当时真实敌情见告。”当时受领任务的时候,李宗仁说的是“台儿庄东北战线吃紧,我军来得正好。”而白崇禧插话是,“台儿庄情况,前几天很紧,目前已趋缓和。”一个是敲了警钟,一个是让放松警惕,事后卢汉当然埋怨白崇禧。问题是,李、白二人的说法不同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第5战区对于战场情况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甚至是连一个统一的错误判断也没有。嘿嘿,其实有时候,混乱比错误更要坏。如果有秩序,出现错误可以很快纠正;可是如果秩序混乱了,那错误是肯定跑不了的,而且会越来越坏!
卢汉怨气很大,按照他的说法,其实最应该受到直接埋怨的应当是孙连仲,“作为第二线部队待命”。这是直接的指挥命令,非常明确的命令。
卢汉说得很详细,而且和孙连仲见了面,直接领受了作战任务。有意思的是孙连仲的回忆录里,并没有这个时候和卢汉见面的记录,说法和卢汉有很大出入,“四月下旬,敌军开始反攻,卢汉率第60军抵达战场,该军有法国装备,由第5战区长官部直接指挥。”
两位当事人的回忆完全对不上号!特别是在部队指挥关系上竟然说不清楚!
卢汉说的很详细,有鼻子有眼儿,有对话有内容;而孙连仲语言简略。孙连仲是大老粗,对于韩复榘被杀也只是说了一句“我很难过”,当然,别人是说也不说的。孙连仲的特点大概就是这样,话不多,但是准确。有的人话很多,滔滔不绝如同洪水泛滥,如果都是废话也算,问题是还净是瞎话。卢汉倒不是说的假话废话,俺推测他记忆的时间有误。通观卢汉的《第60军赴徐州作战记》,接到孙连仲直接命令的还有一次,那是在徐州大撤退的时候,在这期间的20多天,从来就没有过孙连仲的直接命令。在5月10日,军令部调整整个徐州作战部署,成立5个兵团,汤恩伯陇海兵团,薛岳鲁西兵团、李品仙淮北兵团、韩德勤淮南兵团,孙连仲鲁南兵团,“其余在鲁南地区的各部队,除已丧失战斗力的单位抽往归德地区整补外,盖由孙连仲指挥,在运河直线缩短防线固守,成为鲁南兵团。”俺认为到了这个时候,第60军才归于孙连仲指挥,而且也不是归于第2集团军指挥,而是归于鲁南兵团指挥。
这场仗卢汉打得很窝火,而旁边的部队、第2集团军并未与日军有多少接战,也并没有对第60军有多少支援。这种一冷一热,自然让当事人心中怨气很大,卢汉就连带孙连仲一起埋怨上了,从而造成移花接木。
而且从第60军自身情况分析,齐装满员,法式武器,总兵力45000人,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第5战区应该是计划当做打击力量使用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拨给孙连仲作为抗打击力量的。而且命令是集结后“待命”。要是作为孙连仲指挥的守备部队,那是一开始就要准备防守阵地的。就孙连仲这种异己,文盲加西北军,在国军系统里并不吃香,扛活行,吃香喝辣不行,这次和上次“台儿庄大捷”一样,要扛得活儿还是挨打,把这样一支突击力量交给他,不合适。只有在战役后期,第60军已经残破了,而且还担负守备任务了,脱不开身了,那就交给孙连仲指挥吧。
另外孙连仲接着回忆,“该部在运河以南集中渡河,当时卢汉生病,派一位旅长来见我。我劝他打电话给长官部,说这里地方小,敌人的战车又快,这样集结,实在危险。他的参谋处长张某(广西人,说满嘴北京话)说,这是长官部的命令。”
这应当也算是长官部直辖第60军的一个证据吧。另外“卢汉生病”倒不一定是真的,而是左邻部队当然要取得联系,因为不是第2集团军直接指挥,卢汉也懒得去,假说“生病”,派个旅长就行了。还是孙连仲老实,人家说生病就当真了。军长生病了那副军长也一起生病了?一直到师长副师长全都病得爬不起来这才能轮到这位旅长吧?要是直接指挥这样干的话,那挨揍就是纯粹自找的,所以说应该还是没有直接指挥关系。(国军的上下级关系很“严酷”,不像咱们啥官不官、兵不兵的,啥上级下级的,说那些见外的干啥?不过是分工不同嘛。传说黄植诚架机来到大陆,安排在临汾航校当副手。一日出门警卫没有敬礼,黄植诚上去就是一个大嘴巴子——还是封建军队作风!当然黄副校长后来肯定是改了,官兵一家亲。)
从这句话分析,孙连仲也是应该离此处——第60军的集结地不远,也许还在台儿庄后面的那个指挥所里一直没动。从这点来看,卢汉这时候也应该没有见到孙连仲。卢汉回忆他是在4月22日“拂晓前”在车辐山车站下车的,那就是昨天一直在徐州待着来着。孙连仲在台儿庄后面,卢汉在车辐山车站下车再向北走十多里路才能找到孙连仲的指挥所。如果是昨天,也就是21日卢汉抵达徐州,见了李、白之后,就像卢汉自己说的,再“又往晤孙连仲”,可是孙连仲此时在台儿庄,并不在徐州,如果卢汉真要去的话,还是坐火车到车辐山车站,再坐车到孙连仲指挥所,然后再返回头汽车、火车又回到徐州,第2天“拂晓前”又在车辐山车站下车。
有点儿折腾人是不是?
应该是卢汉记错了,应该也是无意的,大概就是这么回子事儿吧。另外,在《李宗仁回忆录》和《白崇禧访谈录》里,对第60军的禹王山血战提也没提,估计也可以算作战区直辖的证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