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欺负第22集团军战力不强,这次进攻滕县就打出了花招。先是14日开始正面进攻滕县北面龙山一带的外围阵地,没有全力进攻也没放松,打得第22集团军脱不开身,左翼还步步后退。到了15日日军以有力一部绕过正面阵地,下午就钻隙来到滕县城下,直接威胁第22集团军阵地的后方支撑,全面动摇川军的防御体系。到了晚上甚至派出一部进到滕县南部,第22集团军在此没有任何部队。
16日开始进攻滕县,正面阵地再一压,第22集团军右翼阵地溃散,左翼被驱逐远离战场。17日,滕县北面防御阵线已经不存在,日军挥师接着南下,大部队渐渐绕到滕县南面南沙河,彻底切断第22集团军的后路,并且准备再南进,进攻临城。
汤恩伯接受派出1个师增援滕县的命令后,立即派出了驻防商丘的第85军第4师,同时联系第22集团军司令孙震,根据孙震的报告和自己的情报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向蒋介石发报,“津浦北段之敌不上万人,连日与我22集团军在界河龙山一带激战。”这个敌情人数很准确,不是孙震、李宗仁能提供的。汤恩伯驻守商丘不是闲的没事的,而是有所准备,一上战场立刻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在17日,汤恩伯到达战场后又向李宗仁报告,南下日军“共约步兵7000、炮兵30余门、战车50余辆。”这个数字可谓精确了。可见汤恩伯所属部队的战术素养如何之高,至于第5战区,战场基本情况、日军的人数也是要靠外来和尚告诉的,至于自己,起到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的统筹安排作用就好了。
汤恩伯第20兵团第85军第4师1个团15日到达临城,晚上向北前进,增援滕县。未成想进到滕县南沙河遇到日军阻击!本来是增援滕县的,现在滕县南部出现日军,敌情大变!这个团越过南沙河展开攻击,虽然敌情有变还是要执行增援滕县的任务。结果日军越打越强,战车也开来发起反冲击!
该团不支后退,退过南沙河就地防守。这个战况报上去了,后续部队还远远没有集中,汤恩伯只好命令该团坚守阵地。
16日中午,第22集团军司令部以邓锡侯的名义向李宗仁求救,“恳飞饬汤军团部队沿滕城东南门出击,俾临、滕交通不至中断。”孙震是真急了,有可能是和邓锡侯汇报了,邓锡侯让他以自己的名义发的,也可能就是孙震觉得自己在李宗仁那里说不上话,拿来邓锡侯的名头来说一说,反正是慌了神了。
军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武汉的军令部也觉得汤恩伯前天说的对了,1个师是不够的,命令第85军另一个师第89师也向临城出发。同时命令第20军团所属第52军、第110师开赴前线。接着命令驻守郑州、洛阳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开赴徐州。军令部第一厅厅长刘斐赴徐州协助李宗仁指导会战。当然,部队派上去了,蒋委员长的胃口也大了,“直驱两下店,挽回战局”,不光是滕县的问题了,先把南下日军打回去,再准备搞一下日军的出发阵地。
16日下午17时李宗仁给蒋介石发报,“第4师已到临城下车,89师正向临城输送中。”
17日中午13时,汤恩伯致电李宗仁,“请令孙副总司令震饬令该守城部队务努力支持该城至18日拂晓,伊负责解围。本17日先以一团支援守城。”这个时候第85军第89师没有全到,汤恩伯计划第85军两个师今晚、明晨集中起来后,向北攻击,给滕县解围不成问题。鉴于滕县现在吃紧,先派出1个团出击支援一下。
汤恩伯的计划是先到的第4师沿滕县东面的虎山、龙山向北运动,到位后等待总攻,打击滕县东面的日军攻城主力部队。后到的第89师在临城以北布置阵地,一方面做为临城的防护一方面作为反击滕县的出发阵地。
17日上午日军出动有力部队附带战车10来辆,越过南沙河向第89师阵地扑来。在官桥的第89师第533团激战退敌,汤恩伯觉得日军在滕县南边大概就是这么多部队了,所以才给李宗仁信心满满地说“伊负责解围”。
17日下午,滕县守军阵线基本崩溃,战局已定。日军加大向南进攻力度,增加兵力又向官桥扑来,汤恩伯又把第534团加了进去。而向滕县东面迂回的第4师也遭遇日军,双方在桑村、党山激战。另一路日军附带战车5、6辆在西侧迂回到了临城附近,汤恩伯赶紧又命令第89师第265旅迎击。
日军分左中右三路南下,这样汤恩伯的第85军几乎全部接敌。日军不仅仅是要阻止援军北上,反倒打起进攻,威胁临城了!
第22集团军司令部已是空壳,仅有1个手枪连,比前两天的滕县还惨,孙震没办法,撤!一气儿跑过运河,到利国驿扎下来,收拾自己的残兵。
汤恩伯打的算盘是今晚、明早出击,结果现在日军先动手了,反倒向自己压过来了。到了下午给蒋介石发报汇报战况,口气就没有中午那么坚决了,“(1)……(2)车辆运输极缓,迄今89师尚有2个营未到,关军(52军)全军未到,军团部亦全部未到。”看来汤恩伯是不管不顾军团司令部自己先跑上来了。
“(3)22集团军部队星散临城、枣庄,溃兵极多。与孙副总司令电话不通。”这些溃兵应该是滕县北防线右侧的部队,孙震已经撤到运河以南了,放弃了临城,看来是慌里慌张没有通知汤恩伯,不知是否通知了李宗仁,反正是够乱的。
“(4)关军本晚如能到达一师,明晨拟以89师拒止正面。职亲率两师向滕县南北迂回猛攻。……”这个时候,日军分三路南下,第22集团军溃兵乱跑,孙震也不知去向,汤恩伯肯定能判断出滕县没啥希望了,至于说还要反攻滕县,那就是看你蒋委员长怎样考虑了。你没下达新的命令,俺只能按照原计划实施了。其实,汤恩伯已有打算,现在不好直说,因为现在让汤恩伯第20军团全军调往第5战区,不是一开始派出一个师支援滕县了,而是要他们扫荡津浦路北段,直驱两下店,挽回战局。汤恩伯认为现在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而且孙震已经撤出临城,临城也没有防御工事,部队立足未稳、尚未全到,汤恩伯也不打算防守临城。
这样,汤恩伯虽然和委员长说的是还要反攻滕县,可是实际上暂时放弃进攻企图,先争取遏阻日军南下,等待关麟征的第52军到达再作打算。汤恩伯于是命令第85军转移兵力,第85军第4师占领临城东南的山地,如果日军在从临城南下徐州,此部可以侧击;第85军另一部第89师再向南退,在临城南部沙沟占领阵地,作为正面阵地迟滞日军南下,拱卫徐州。
18日清晨,第52军一个旅到达,汤恩伯随即布置在沙沟第89师左翼,加强正面阵地。日军也从临城南下,双方在沙沟展开激战。日军也向临城东面的第4师发动进攻。
18日白天,郑洞国第2师到达,汤恩伯命令再在南方、韩庄沿运河布防,组织徐州第二道防线。
此时,通过一系列的战斗,汤恩伯有了一个判断,日军的目标不是徐州,而是峄县、台儿庄一带。汤恩伯给蒋介石的电文里申明还要准备完成“直驱两下店,挽回战局”的任务,同时也提醒蒋委员长,日军的目标不是徐州。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准确的判断。汤恩伯做出这个判断大概有两点依据,1、日军在西路的兵力只有不到一万,临沂那边看情况也差不多;这些兵力要攻占徐州无论如何也是嫌太少了,而且就是得手也守不住;2、东西两路日军的汇合点不是徐州,而是应该在台儿庄。要不然这次分进合击就分的太开了,各个击破是不可避免的。
咱们已经看到战后的资料了,日本人现在不想大搞,具体到这次日军的行动目标那时极其有限的。3月10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给第2军发布命令,击溃大运河以北中国军队主力,恢复占领区治安,充实和提高部队作战能力。
“击溃大运河以北中国军队主力”,这就和扫荡差不多了,而且不过运河,离徐州很远,攻占徐州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恢复占领区治安”,日军现在并没有把鲁南当做占领区,日军认为现在的占领区是河北、鲁北。打击占领区外围的中国军队主力,这样就可以为搞好占领区治安争取到了外围条件。
“充实和提高部队作战能力”,这就是练兵了,没想真打,有点儿主力不出动,替补上场的意思了。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的第9旅团在上海、南京没有大打,实力基本完好,这次进攻没有用它。而第21旅团在忻口老兵几乎全灭,补充了新兵,又在保定过了一个中国年,这次用上,是要锻炼部队的。
日军第2军根据这个命令13日作出部署,1、矶谷廉介第10师团派出1个旅团,从津浦路的邹县南下,攻占滕县、临城,歼灭在这一地区的中国军队;2、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占领沂州后,以一部西进至峄县附近,协助第10师团作战;3、上述任务完成后,部队在鲁南的滕县和临沂一线,进行之后的战争准备。
第2军一个是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命令执行,再一个是再扩大一步。矶谷廉介觉得上级给的1个旅团的人不够,实在是有点够呛,所以派出1个旅团就加强大量特种部队,这次滕县打得也比较顺手。而东路板垣征四郎的第21旅团几乎全是新兵,战力打了很大的折扣,板垣征四郎也有点儿轻敌,恰恰又碰上庞炳勋、张自忠两个死硬脑壳,第21旅团在临沂被撞得头破血流。这样第5师团没有从临沂突破占领峄县,从而配合第10师团作战,反过来,第10师团还要分兵接应。
日军这次扫荡碰上了的硬茬子,不单单是第3集团军、第22集团军、第3军团。接着第59军先是增援临沂,汤恩伯的第20兵团,中央军,“国军之精华”又来到了战场。军令部还在往第5战区调动部队,准备保卫日军并不想现在攻击的徐州。日军扫荡是肯定扫不动了。
日军鲁南作战计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