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出生于国内。那时,我才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犯着社会适应不良症。于是,自卑地把部分原因归结于自己的颜值。怀着孩子的时候就想,如果是个女孩一定要漂亮,尤其是眼睛不能像妈妈那样小。
女儿是剖腹产取出的。我躺在手术台上,腹部、下肢在麻药的作用下没有任何感觉,凭着知识知道,医生们正在缝合我的腹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用在这里似乎不确切,但确实是脑子里冒出来的词汇。我的目光所及是手术室内一个角落背对着我的另一组医护人员,他们正在忙着我的孩子,哭声真是嘹亮。等他们忙完,要把孩子抱出手术室时,我叫住了抱孩子的护士,“能让我看一眼吗?”孩子哭完已经睡着了,一颗泪珠还挂在眼角。眼睛闭着,但是,眼裂很长,应该是个大眼睛的孩子。我放心了,“太好了,不像我。我记住你的模样了,不怕婴儿室把你换错”。
孩子出生后,来探望了我们的人总是用同一句话恭维我们:这孩子长相吸取了父母的优点。我们听了,自是得意。直到有一次带孩子出去玩。在公园里,一位陌生人看看我们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然后说,“这孩子长得真漂亮”。这句话,我们听得多了,也不觉得意外。只是,接下来,他又问了一句,“她是你们的孩子吗?”我们都有点错愕,但是也忽然明白了旁人常常用来夸我们孩子的那句话后的潜台词:爷娘长得都不咋的。
我和老公的情商就是这样的低。但是,女儿完完全全不像我们。牙牙学语时有一次,我们听到她说,“娘个冬菜”。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回过头异口同声地质问她,“侬刚刚讲啥?”从我们的语气、声调、肢体语言,她敏感地意识了什么,没有重复那句话来直接回答我们的问题,而是马上指着她的姨婆说,“外婆讲的,外婆讲的”。她上幼儿园前,姨婆一直带她,那句话也确实是姨婆的口头禅。姨婆听到后,讪讪地否认,“外婆啥辰光讲过?” 打那以后倒是没再听到姨婆的那句口头禅,女儿也知道了那是我们不喜欢的话,再没有说过。
我也不知道女儿哪里继承来的看人说话的本能。有时候,真是花功地道让我体会到“骗死人,不偿命”。我做菜,她夸奖我做得好吃。我一得意往她碗里又拨了些菜说,“好吃就多吃点”。听我这么一说,她赶忙说,“不用了,我吃饱了”。好在,我也是个明白人,原来她夸我做得好吃,不过是哄为娘我开心而已。有一次,我们带她去一位四川朋友家做客。她又故伎重演夸人家菜味道好。夸得那位阿姨立马下到厨房,“你们带点我自己做得油泼辣子回家吧”。我赶忙去厨房阻止她,尴尬地说,“小孩子说说的,我们全家没人会吃辣”。上幼儿园时,接二连三地掉了新外套。我既生气又心疼,威胁她要扣零用钱。“啊?”她失望地说,“我是想把钱攒下来,母亲节给你买鞋的”。看着她认真的表情,我又上当了。现在,人家都上大学了,花了我无数的零用钱,还没有穿上女儿买的鞋子。
我们的女儿啊,在钱上绝对是憨进不憨出。如果是爹妈买单,可了劲地买贵的。如果是掏自己腰包,就知道买便宜的了。在她小的时候,我逗她,
“爸爸、妈妈是有钱人吗?”“不是的”;
“那我们是穷人吗?”“也不是”;
“那我们是什么?”“我们的钱刚刚好,够用。不多也不少。”
只要不涉及到钱,小时候的女儿绝对是贴心小棉袄。我做了雪豆炒香肠看着她吃,我知道香肠是她喜欢的。吃着,吃着她停下来,大眼睛望着我。
“妈妈,你怎么不吃。这个很好吃的”
“你喜欢吃,就多吃点”
“哦,那我就吃这些,剩下的都给你”
我们来美国的时候,三岁的女儿暂时留在我妈妈那里。女儿在电话的一头说想要来美国看我们。
“美国很远的”我在电话的另一头告诉她
“可是上次你不是带我坐公共汽车换地铁到美国看爸爸了吗?”
我忽然明白了。原来那次,我带她去机场接美国回来的爸爸。她以为机场就是美国。怪不得我妈妈告诉我,她已经央求过外婆、姨婆,还有阿姨带她去“美国”看爸爸、妈妈。
“唉,某某(一个卡通人物)也没有爸爸、妈妈, 我的爸爸、妈妈也不在我边上”。
女儿的哀叹让我们真是不忍。没多久,就把她接来了。坐过飞机到美国后,女儿真地体会 到美国离中国有多远。我听到她对外公、外婆说, “美国很远,要坐飞机,在飞机上睡好几觉才能到。”
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我们家也是爸爸更宠女儿,想买啥就给买啥,所以女儿更向着爸爸。有一次,老公开车带全家外出。不知什么事,我开始唠叨老公。四岁的女儿不动声色地对我说,“妈妈,你坐到后排来,和我坐一起”。咦?这一招,又是那里学来的,幼儿园老师那里?还有一次她就没有那么客气了。我正数落老公停车位没找好,要走好多路。“妈妈,你不许说爸爸。爸爸爱停近就停近,爱停远就停远”。得,二比一,我还能再说什么呢?她爸爸啥也没说,但是心里那个美啊。
我是个安静的人,偏偏女儿是了个话痨。她六个月会叫“爸爸”,刚一岁出头,就试图叙事。有天我下班回家,她急不可待地用有限的词汇比划着告诉我,“阿婆,拍、拍、拍…砰”她做这拍皮球的动作,说到“砰”的时候,头往上一抬,然后两手一摊说,“坏掉了”。我随着她的头往上一看,玻璃灯罩坏了。全家开车出门,如果车内非常安静,那准是她睡着了。小学的时候,送她去夏令营,赢得几条丝带奖章。其中一个奖章写着话最多的营员(Most talkative camper),名至实归。
女儿从小就是被放羊长大的。不是我不想推,是推不动。她就是那种很容易自我满足又不喜欢竞争的那类孩子。和小朋友在游戏房里玩推球的游戏,她赢了别人后,会觉着没劲。然后,把球往自己那边的网里一塞说,“你也赢了一分”。我推不动她后就不太管她,以至于她有时候抱怨,她的事,我都不知道不关心。上初中时,有次她的单簧管有点小毛病急着要在第二天表演之前修好,我赶紧表现一下。告假早退接了她就和修乐器的联系,那人问我,“你孩子哪个学校的?”我不假思索地说,“某某小学”。放下电话后,她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读初中了”。“对的,对的。我知道,我这不来你的学校接你了吗”我赶忙解释,“你小学的名字,我说惯了,一顺口就出来了”。女儿读书得过且过,不得过时也有自知之明,会向她爸爸求助,爸爸把她推荐给我,“你妈妈以前是功课一流的”。女儿不相信,“那她怎么总是傻乎乎的?”。
是啊,孩子,你有没有怀疑过你是婴儿房里换错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