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滑翔运动则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有所萌动。在天津大公报社倡导下,用读者的捐款向德国购买了一架高级滑翔机,邀请留学德国学习滑翔机的韦超归国,拟作滑翔机公开表演,但由于战事发展的影响,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随后,这架中国唯一的一架滑翔机“大公报”号,被撤退转移入川,直到1939年,由韦超驾机在成都、重庆两地举行了滑翔机飞行表演,引起极大轰动,客观上起到了为我国的滑翔运动鸣锣开道的作用。1941年4月4日,中国滑翔总会在陪都重庆成立,旨在推动滑翔运动的开展。
北碚作为抗战时期的迁建区,许多大专院校纷纷迁入,有着发展滑翔运动的良好基础。因此滑翔总会把推行滑翔运动的重点放在北碚。北碚不负众望,为中国滑翔运动史上开创了首次实施滑翔机双座飞行,首次高山高级滑翔机试飞,首次夜间滑翔机飞行,首次进行水陆两用滑翔机的试飞表演,并成功降落于嘉陵江水面等多个第一的纪录。
抗战中开展滑翔运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加强空防力量,训练培养初级飞行员;二是推动国人,尤其是青年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在国民政府的倡导下,1942年3月1日,中国第一个滑翔站在北碚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加紧修建了中国的第一个滑翔机场,机场跑道长400米,宽100米,包括停机坪和一座高15米的初级滑翔台,后又修建了一座机库,以放置滑翔机。
王萍雪 滑翔机教练
女学员在拔河
1938年7月到1943年12月,新运妇指会训练组负责"训练从事抗建工作之各级干部人员",训练组前后共开办15个妇女干部训练班。新运妇指会干训班对于教职学员的招收以及课程设置有严格的规定。新运妇指会干训班成员多为具有一定学历的知识女青年,她们由于国家的需要、家庭的困境和个人的出路加入新运妇指会干训班中。新运妇指会干训班学员经过学术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成为妇女优秀干部人才,为中国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有利于妇女自身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