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爱你的人做老公”配上“找个你爱的做老婆”这两句话现在好象很流行。18字真言一念,馈赠给儿女,似乎一下就参透了人生的智慧,替他们预购了通向幸福的门票。
这句话单从男女两性的心理特征来说,似乎有点道理,简而言之,就是想说男人会主动示爱,但很难被感动,而女人,只要感动她,让她就范,“爱”是可以被培养的,女人找到一个爱自己的男人,或者自己认为爱自己的男人,基本就可以了此一生了。这种认定男性主动,女性被动的理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听来,肯定不大正确。
就算这种强调男女心理差异的观点有点道理,作为理论去教育下一代,其实很成问题。
首先,女人其实很难判断男人的爱。假如没有试婚,一个年轻的女孩其实很难分清男人的爱究竟有多真,因为最初的表现如同商品的包装一样,不论真货还是假货看来都差不多,不真正吃下去是很难知道知道实质的,可是大多数女人判断的基础是,也只能是,一些外在的表现。而这些外在的,被女人认为代表爱的表现,对一个男人来说,其实一点也不难,无非就是礼物,蜡烛,誓言加表白,玫瑰花瓣和雨丝……无非是寻死觅活,追得你鸡飞狗跳。男人们在做这些的时候,究竟有多少真心,多少表演,多少一时冲动,多少自我感动,多少占有欲,只有天知道。这个人的本质是什么,是否真的负责,真的珍惜,女人一时间也无从分辨,因为女人愿意相信,看到的就是真的。有的女人相信,判断爱的标准是看男人舍不舍得为她花钱。这虽然简单明了,但没有人能保证,这个慷慨的男人过了几年会不会也很舍得为别的女人花钱。
当然,女人要是都能判断无误,那这个世界大概真的“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了。
其次,女人也不知道,即使这些都是真的,又能维持多久。也许,越夸张的热情,消失得越快,因为男人也会累。只是等到男人的这些热情消失了的时候,对于女人来说已经太晚了而已,然后就:“你说过你要爱我一辈子的”云云。
另外,也不要以为女人个个都只会一辈子傻乎乎地陶醉在爱里。去年回国去参加了一场同学会,二十多年没见的初中同学。其中一个女生当年在班上年龄最小,却结婚得最早,因为她老公年龄比她大好几岁,又非常喜欢她。大概也是一通疯狂的攻势后两人就结婚了,第二年有了儿子。夫妻俩经营着一家公司,儿子上着中学,聪明又礼貌,一切都很完美。但是我后来发现并非完全如此。她亲口对我说,前两年她严肃地想过离婚,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她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的才能经常超过她老公,让他感觉不快,同时她感觉他的爱更象是一种控制。
当然她没有真正为此离婚,我也严词再加劝阻,不过我感觉会有不少最初陶醉在爱里的女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阅历,会慢慢地对男性的以“爱”为名实施的“控制”和不信任产生沮丧和反抗---这在男性年龄大得比较多或特别强势的婚姻里可能更为明显。萧红之对萧军大概也就有这种情形。清醒后的女人也可能因为当年这种强势的进攻导致自己过早沦陷而感到遗憾和不甘,只是为时已晚----这样的例子我也另有。微弱的反抗念头可能有,但更可能最终还是妥协,因为孩子,因为那“爱”毕竟还在,或者,被“培养”起来了。但是,妥协终究是妥协,是无可奈何,不可能没有“到底意难平”的矛盾和挣扎,并不总是只要找到“爱你的人做老公”,就不再使用大脑那么简单和完美。
再其次,人生就像一场赌博,你不知道什么牌会到你手里,也不能担保你能打得最好,当然又不能破罐破摔。此事古难全。
所以我的结论是,不论男孩女孩,最好接受关于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完善,更能够分辨人,也善于去爱己爱人的教育,如何共同经营婚姻的教育,而不是灌输一些过于简单化的伪真理,也不要过度强调性别角色的差异。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