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岁儿子开始厌学了

(2016-04-01 17:19:47) 下一个

网上说得没错,现在的一代男孩子正在被智能手机毁掉!

或许男孩和女孩天生不同,都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儿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全神贯注,一旦学习,就开始分神,巴不得越早应付完越好。他甚至大言不惭地宣布,如果他当上了美国总统,所有的小孩都不需要再学习了。

我说,你应该好好学习,所有的小孩都是爱学习的。儿子反驳:小孩都不爱学习!我说,你数学很差!他说,我数学很好!

我的结论是:1,我要让他相信,学习是必要的,要维持对学习的兴趣,因为人是需要尊重社会的常规的,在一定程度上,而且学习确实可以帮助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2,在我的内心,我却觉得,敢于反驳老子,就是一个好儿子。不是吗?这个过程让我思考:要说服一个儿童学习的重要性,也是成人需要做的功课,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天经地义的事情。胡适说过,连上帝都可以批评,还有什么不可以批评的呢?

同时我也发现,他从网上学习了很多知识(youtube 加上了parental control),甚至还自己动手学习做某些实验。游戏,也未必不是一种学习途径。

学业好,对于目前的世俗社会来说是必要的,因为这是通向一种貌似体面的生活的必经之路。但是,单纯的学业优异,并非是人生的全部。

人生比较大的意义,在我看来,就是真切地明白,你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一点一点地前进。这个过程,和传统意义上的学业有一定的关系,但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完全有绝对意义。比如,周星驰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差,没有人相信他会成功,在一般世俗的,以学业为主导的价值体系中。即使他混入了娱乐圈,很长时间也并不得意,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凭借悟性和坚持破茧而出,化蛹成蝶---就像《功夫》里的那个富有寓意的镜头一样---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一步步实现了不被他人预见的成功。当然,从家庭和人际关系这类事情的角度看,他又未必很成功了,但这也不太重要。

在比较小的意义上,就是简简单单,把小事做好。我曾经有一个上级,奋斗一生,个人生活却不尽如人意的职业女性,在自己快退休地时候,却后悔自己的大半生把太多时间花在事业上。这让我惊骇。网上也有统计,说大多数人在临终前后悔的事,排位很高的就是后悔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太多,留给自己和家人太少。假如人生退而求其次,拥有完美的家庭,足够的时间,比起孤独的奋斗和成功来或许更好一些。

看到很多文章说,读书读得好的人见到发了财的老同学,感到心理不平衡,觉得读书白读了。我觉得这样的蠢货就不配做一个读书人。因为这两种轨迹都是个人的选择,都有其价值,我们根本不必拿读书人的物质财富和不爱读书的人的物质财富去做简单类比。必须考虑:读书不算好但“发了财”的同学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为了赚钱不辞辛劳,费尽心机,长期建立和维持复杂和庞大的关系网,获取他人的信任,承受失败和挫折。这些能力,都在成绩单和财富以外,这才是值得重视的部分,而这些素质是所有人都需要的。钱能给人带来更多快乐吗?当然。而“读书读得好”可能欠缺很多属于所谓“情商”范围的东西,但自然也有独属于他的乐趣---只要他/她是真心地对那些看似和现实生活无关的问题感兴趣,一定要钻研到底。没钱也能快乐吗?当然。

但是,比欠缺情商和欠缺金钱都更糟糕的,正是读书人面对发财的人的不自信,从而对读书不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兴趣。这样的人,我觉得最好尽早转行,或者退出“朋友圈”。

让你感觉不愉快的人,肯定不是你的朋友。

而且,对学习这个概念也必须进行反思。很多学生是为了分数,为了毕业而学习,这样,表面也很努力或者拿到高分,却不代表对这一课题有真正持久的兴趣。当然,对于教师来说,只能止步于此,因为现实地看,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并不可能真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然而父母不同,父母必须观察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什么,对哪些内容是在短期应付,哪些则可能成为长期的兴趣,什么是孩子天生的特长,对于那些可以长期发展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和鼓励,不惜一切代价。这是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教育者的职业教师的很大区别。

今天的教育者也是多元化的。古代的学生只能从自己的带有某种神圣光环的老师身上获得学业和道德的启迪,而这种教师的地位是垄断性的。现代学生的偶像则可以是明星,可以是企业家,可以是各行各业取得卓越成就,并拥有人生经验的人。在这一意义上,一个经历简单,沉迷在书斋里的老师,对于不怎么爱读书,却同样需要人生智慧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所起到的启迪作用,可能远不如一个经历丰富的企业家。

另外,学习的内容,资源和信息来源,方式,在今天的世界也早已多元化。学生可以在教师以外获取大量信息和资源,这虽然暂时还不能取代教师的引导和影响,但也已经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起到了某中颠覆和警示作用。暂时不喜欢做作业,并不等同于“不爱学习”,因为很多活动,不论是体育,旅行还是看电影,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过程。

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曾经有机会问一个美国老人,据说是“world famous”癌症专家,“学什么专业在美国最好找到工作?”那时,我也是很现实的。他很认真地回答:很难说,因为现在有很多新兴的职业,都是过去没有的。今天回想,种种突破传统学科和专业界限的职业,其实给新一代的孩子提供了很多我们未必熟悉的可能性。真的不必太担心。

当一个成年人回忆童年的时候,他是会记得一次次的作业和考试,还是一部电影,一个笑话,一条小溪,一只蝴蝶呢?

健全的价值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同情心同理心,以及自信---不论学习好还是不好--在我看来是比学术意义上的学习,academic learning, 更重要的东西。虽然我对俞敏洪其人不了解也不想做评价,但倒欣赏他的一个观点:盲目自信都比不自信好。即使这一切最终仍然不能带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对一个孩子来说,自信而快乐地成长也比什么都重要,这将奠定他一生生活的健康底色。记得有一次看电视,刘德华和粉丝见面,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成功的人有个特点,就是一般都很讨厌。”我笑了。

反过来,终身做一个不那么讨厌的人,也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