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出生于群山环绕的爱达荷州,紧邻黄石公园。数年前游历大提顿和黄石,从西门出来,广袤的土地,俊峭的山岭,令我们怡情荡气。零星的农户和牧场主,主宰着大片齐整的草地。闻着泥土的气息,离开城市森林的我们,想:生活在群山里,一定心胸开朗,快乐无疆。
读完塔拉的回忆录《受教育之路》(Educated),她在爱达荷州的生活,颠覆了我的一厢情愿。她居住的小镇只有200多人口,她家更在小镇的最西北角。父母没有固定收入 —— 父亲收破铜烂铁和报废汽车,来卖零部件;母亲偶尔替人接生和治病。9口之家,生活拮据。父亲不相信任何政府机构,所以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也不去医院看病,更不和任何他们认为非传统摩门教徒来往,连自家的亲戚也甚少走动。父亲还是世界末日说的狂热信仰者,囤积日用品、武器以及训练家人自救自助,不依赖外界。塔拉的童年里,没有电视、收音机、报纸和书籍。她出生于1986年,克利夫顿堪比铁铸迷宫,群山是她于世隔断的高墙,父亲的极端更把高墙变成了望不断的铁幕,一坎又一坎,塔拉锁在她父母编制的迷宫里,以及她自己的心牢里。广阔的西部,于她,是天涯海角:地理、经济,社交、情感边缘化,她生活在孤独的垃圾场。
(高山谷底浓缩于铅笔头,封面设计非常贴切,设计者一定读过原作)
如果这本书仅仅停留于主诉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与世隔绝的生活,子女离家出走,最后回归,这本书也就止于和《玻璃城堡》(Glass Castle)、《神奇队长》(Captain Fantastic)差不多的故事。在家教育在美国自成体系,日渐流行,目前有一套规章制度管理这种新式教育,按下不提,也不是书的重点,甚至摩门教和世界末日说也不是关注要点。塔拉在书的后半段爆发 —— 她的心牢,她苦苦挣扎逃脱的爱的樊笼。
塔拉顽强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毅力,确实是她父母锻造,不管塔拉本人是否承认,不管这种锻造多么负面。她在十年的时间里,从不知道几何代数化学物理语法为何物的准文盲,成长为全A的本科生,最后获得牛津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但是塔拉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的第一层痛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外面的世界和她生活了17年的世界知识体系截然不同。第一学期课堂上她问什么是大屠杀,老师和一教室的同学鸦雀无声,冰冷如刀。第一个对塔拉示好的同学得知塔拉不知道如何阅读教科书,惊愕地离去。塔拉失去第一个男朋友甚至第二个男朋友,多半也是因为塔拉有太多不愿意说的心事,情感上无法完全靠拢。好在塔拉自学能力极强,求知欲旺盛,无知的缺陷很快被弥补。可是,她还是没有多少朋友,父母多年灌输的保守价值观,和塔拉的周围格格不入。如果她鄙视穿牛仔裤的女孩子,她就要远离所有的同性。她如果坚持不申请奖学金,她就得辍学回家。不管在哪个世界,塔拉的生存愿望总是本能的,她一定要存在下去,即来,则强。但这也意味这塔拉要否决她父亲灌输的那一套,包括知识包围价值观包括为人。这第二层的痛,触及灵魂,伤及双方。塔拉的父亲多次把家人卷入生命危险的境地,垂危之际,拒绝医院回家等待奇迹。三番五次,次次侥幸存活,也坚信了他家是上帝神授之家。惊恐的小塔拉到愤怒的大塔拉,在这里开始分道,但是她的绳索没有完全挣脱。塔拉的男朋友想要有些许肌肤相亲,塔拉极其反感。塔拉的兄弟知道后,几乎要把塔拉掐死,诅咒自己妹妹是娼妓。这位兄弟从小到大,对塔拉多次凌辱,她父母一贯袒护和否认,引发了大决裂。塔拉父亲认为,女人必须被男人强势压制,才不会到处显示女人的妖娆。和父母和家人彻底断绝关系,是塔拉最大的痛。痛,是因为她还深爱她的父母,她的父母也深爱她。开弓没有回头箭,塔拉绝对不要回到被铁幕包围的世界。
第一层痛,只是把皮肤裸露出来而已,让太阳暴晒。第二层痛,开始切肤。第三层痛,伤筋动骨。当塔拉把故事写出来,宣泄自己的世界,塔拉已经脱胎。层层递进,悲伤世界,最悲在心里。《受教育之路》的力度,在最后几个章节,尽显无遗。
塔拉2014年底拿到博士学位,用了一年时间疗伤,又用一年时间写回忆录,再一年修改,2018年初出版。我不想复述书的畅销,塔拉如何辉煌,因为每一段辉煌,都有世人看不见的挣扎。塔拉和她父母的挣扎,还在持续。
这本回忆录是塔拉的故事,回忆录的作者永远是故事里的主角。回忆录不同于传记,其一是视角和叙事可以主观。既能主观,与他人的记忆便可不同。弗兰克•麦考特写的回忆录《安琪拉的灰烬》,据说就有不少夸大之处。上了中学必读书单的《Running in the Family》,干脆说成是回忆录小说。小时候的喜怒哀乐,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一起长大。谁有权力来做最终的裁决,断定谁的记忆最真实? 罗生门一直在上演,福楼拜也说过:“没有事实,只有感知。” (Il n'y a pas de vérité. Il n'y a que la perception.)在塔拉父母的律师和塔拉的读者还在进行的口水大战中,纠缠多少细节真实多少细节编织。战争中,忘记了文学。
塔拉的处女作,文字流畅,铿锵有力。一直只写学术论文的她,笔力来自30本日记。不幸变成了财富,眼泪化成了玑珠。一个故事是否励志,不在这人现在多么有名,多么富有,而在ta是否有力量翻盘,逆境胜出。塔拉已经翻盘一次,现在她又一次面临负压。如果她第二次翻盘成功,便会是她的第二本书。
战争没有赢家,愿塔拉和她父母握手言和,愿他们走出谷底。
推荐理由:
立意和行文俱佳,不一样的经历,让我们深思什么是教育,教育和知识是否应该排异;什么是爱,如何爱。有一点需要警醒的-----以爱的名义,也可能犯大错。正的出发点,用错了方法,正负还是得负。此书目前只有英文版,正在翻译成30种文字,不久的将来,会有中文版。
—END—
BTW,我最好的兄弟就是Mormon,他在法律上给过我很多帮助,当然他当年bar考时的6个reference我也是其中之一
祝姐周末快乐
感激子乔的夸奖,真的没写那么好;-)去年读书笔记写得太少,今年需要加把油。再不写,笔要锈了。
归舟的书评,读完之后会叹息。脉络清晰、剖析深刻、语言如此的精炼准确,仅读书评已经让人有震撼之感。我在想她父母看似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却培养出了三个博士,我们也许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制度,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还是仅仅灌输知识。
读归舟的文章向来是一种享受。
我其实已经好多年没有读过书了,去年开始在开车时听AudioBook,惊喜地发现,已经完成了好几本。这本书Audible上有,我应该会下载它。谢谢归舟。
多谢闻香鼓励!
写作更是精湛,
高墙,铁幕,迷宫,心牢,孤独的垃圾场,把塔拉的早年生活凄惨像一根根针一样直戳读者的心。在如此的铺垫下,用重墨写出的以爱的名义的剥夺更是让做父母的沉思。
“第一层痛,只是把皮肤裸露出来而已,让太阳暴晒。第二层痛,开始切肤。第三层痛,伤筋动骨。当塔拉把故事写出来,宣泄自己的世界,塔拉已经脱胎。层层递进,悲伤世界,最悲在心里。”
归舟博览群书,也为这篇书评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