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媚的法国女人,夜莺一般,啼鸣在冬天的巴黎及其乡村小镇,本来可以凄美,或者暗淡。因为战争践踏,蹂躏了最美,看到我步步惊心。深夜掩卷,如饮弹的Julien,胸口开了一个大洞。
姐妹花一个野性妄为,一个温良自保;一个愤世一个爱家。自小母丧父弃,三个成员心生隔阂,独居一方。二战爆发,法国沦陷,陌路却不得不同处一屋檐下,同甘共苦。冬天般严酷的日子,她们一过就是五年!Isabelle加入地下抵抗组织,从此颠沛流离,隐性埋名,居无定所。18岁如花的年纪,本该是恋爱的季节,她却选择了在恐怖中生活。Vianne 独自抚养着孩子,每一顿饭都是考验。战争让妄为的Isabelle 知道了害怕,让害怕的Vianne变得勇敢。她们的父亲Julien最后走进了女儿们的心中,永远住在了那里。那一夜,巴黎一定下着大雨。
这本书再次让我们看到战争这台绞肉机,所到之处,满目苍夷,哀号遍野。碎了生命,更摧毁了尊严、爱情、亲情。战争幸存者,谁没有一份伤?法国的夜莺,她更有一个永不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爱恨交织。“他们可以伤害我们的身体,但是身体可以愈合,我们的灵魂谁也不能摧毁!”柔弱不拔,坚韧地生存,以至抗衡。
但,这些不是这本书的全部。夜莺在文学里是爱的象征,也唱挽歌。在书里,夜莺二者具足。我心砰砰跳读到战争结束,想这下可以松口气饮杯茶,最后5%不可能再有春秋,不曾想前头所有的失落加起来只是一半。战后余劫,余劫痛殇,非一夕一旦。它在每个人的胸口留下一个大洞,这个大洞要用时间和爱来填满。“爱让我们知道我们想做谁,战争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
夜莺的故事夜莺的书,史有其人,细节虚构,打动无数读者。谁能忘记《辛特勒名单》电影里红衣小姑娘的尸体?美丽和残忍放在一起,尖锐刺痛,让人长久不能去怀。读者们大多给了四星或者五星。我赞叹故事的收笔,也可惜人物的单薄。一本书只顾编制情节疏忽人物描述,犹如搭了架子没有肉,给人骨瘦如柴的感觉。两姐妹的矛盾也有俗套之嫌,德国军官Beck过于明显落入另一个俗套。最不能忍受的是许多细节被作者马马虎虎对付过去了,差点以为是自己英文水平太差看漏了段章。
批评之二是作者的偷懒,说了无数遍Isabelle漂亮,却不记得她表述过Isabelle的长相。Sophie说怕,Isabelle也说怕,作者却没有花功夫去描述害怕的具相以及小孩大人恐惧的不同。Vianne的痛苦或软弱,我只记得作者数次直白地说她流泪,不见更细致的文字。地下工作的复杂,东躲西藏的孤独,全是一笔带过。着笔的是一次次的有惊无险,像是为好莱坞度身定制的。有一天《夜莺》被拍成电影我一点都不会意外。
作者Kristin Hanna的另一本书Firefly Lane几年前读过,女性之间的友情跌宕,写作技巧尚没有《夜莺》成熟,也还不错。她的20多本小说全是女性题材,套路是一个循规蹈矩一个离经叛道,读者群当然也是女性。比较聪明:中外读者里女性远多于男性,不挣她们的眼泪挣谁的?本书出版于2015年初,时值二战结束70周年。看来时间选择也很重要。
平淡久了,读它我们会珍惜现在的所有;读完了它,需要回头去喝点甜汤。下一本看《繁花》吧。
止笔于2016年6月28日美国西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