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和其他的宗教有七個大不相同之點
(2010-01-07 11:08:31)
下一个
本文是張澄基博士在紐約美國佛教會之講演詞.
甚麼是佛法 - 美國佛教會演講詞
各位大善知識!
世界上任何一個政治朝代,很少有超過一千年以上的統治時間。中國的周朝,號稱是一個極長的朝代,前後一共也不過八百多年;羅馬帝國,在東西分裂以前,統一的時期,也不過五百年左右。但是,世界上的五大宗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回教、猶太教—都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回教是最年輕的一個,到現在也已經一千多年;基督教則將近二千年,佛教、印度教和猶太教,都已超過兩千年。世界上以億萬計的個人死去了,萬千的家族滅絕了,萬千的國家和民族衰亡了,獨有宗教卻能在各種激蕩變亂中長存不墜。這個鐵的事實,說明宗教是全人類的一個永恒的需要。這個需要是超國家,超民族,超時間和超空間的。宗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人類的第二生命。地球上有人類一天,就有宗教一天。有些人以為食和色是人類兩個最根本的需要。其實這是不正確的。食和色是人類兩種生物性的需求,人類還有一個與其他動物不同的那就是宗教性的需要。請注意;這裏所說的「宗教性的需要」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宗教性的需要,就是人類心靈對真理永恒,圓滿,或至善,至關,至真的不停的追求。在這個片暫,苦痛和迷茫的人生中,人類最是需要心靈的依託,憑藉和歸宿。人生有許多的非人力所能補救的缺陷和迷悶,悲哀和苦惱,這一切,只有在宗教中才能找到.
我歸納比較的結果,認為佛法和其他的宗教有七個大不相同之點:
一、佛法否認上帝造世界及最初的開始
所有一切的宗教,除佛教外,其他任何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相信有一個萬能的上帝,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上帝;上帝創造世界,創造人類,上帝什麼都能做,什麼都可以做。
可是佛法卻不承認有這麼一個創造世界萬能全能的上帝,因為佛法在基本理論上,根本不承認有一個創造世界的最初開始。佛法的理論:「開始」這個觀念,是因人類“有限”的心理,不能涵括萬千的因果關係,為其本身的思想便利起見,所發明創造出來的一個假想或假定罷了。
讓我舉一個例子來幫助說明。譬如講今天這個演講吧,大家都說,是八點鐘開始,九點鐘終了。所以我們說這個演講是有確定的開始,和確定的終了。但是這個演講絕不是一個最初的開始。因為顯而易見地,在演講開始之前,還有其他許多「因果相續」關係的存在。八點鐘以前,各位或在家中,或在其他地方,紛紛到這裏來。這些都是在演講會以前所發生的事。對這些事而論,八點鐘的演講是終了而不是開始。演講會之後,各位又紛紛散去,坐車的坐車,走步的走步,這些都是在演講會以後所發生的事。對這些事而論,九點鐘的散會是開始而不是終了。因此「開始」這個概念,只有在對某一特指事物而言時,方有其意義,否則就沒有意義。最初的開始,或絕對的開始,是根本無意義的。
一般宗教的「宇宙原始」論,即是犯了這個錯誤。將漫漫無究無盡的宇宙「因果大相續流」硬生生地憑著自己的有限性的意思將它截斷,硬說有個開始。因為有這麼一個最初開始的假想,所以接著就弄出一個創造世界的萬能上帝來。問題是:上帝如果是萬能而又慈悲,他老人家為什麼不把他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這些苦痛的眾生,當皮球一樣,一腳踢上極樂天堂,豈不痛快!可是事實上,他沒有這樣做。
實則上帝也是思想上的假定。上帝這個概念,是由於古代人民震懾於宇宙間許多不能解釋的現象,如雷電、地震、海嘯、瘟疫等而來。人類創造出來這個「神」的觀念,不僅對宇宙現象的奇妙,有了解釋,同時也滿足了人類實際的需要,使他們得到了「安全感」。這種觀念,在人類政治社會的進展上有它的價值。可是要談真理,這種人為的假定,就很難自圓其說。佛法不但說明「最初的開始」是人類有限性思維的產物,而且告訴我們,這個創造世界,造人造物的上帝,也是人類思想中的幻想。佛法的智慧因此超過了其他宗教的基本教義,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的最大的一個區別。
二、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
佛法和其他宗教第二個不相同點: “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但其他宗教,卻絕不許可人成上帝”。
佛教裏有至高的佛陀,有菩薩,也有天神;但是佛教裏的至尊的佛卻與其他宗教的上帝完全不同。要說明這一點,我想先對「佛」下個簡單的定義。通常我們簡稱釋迦牟尼佛為佛。在歷史學家的眼光裏,釋迦牟尼佛是二千五百餘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在佛教徒的心裏,釋迦牟尼佛是這個世界裏佛教的創始人或教主,可是在佛法裏,釋迦牟尼佛是萬萬千千,在無盡世界中,無量諸佛中的一位佛。我這裏所要向各位介紹的「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我試下的「佛」的定義如下: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讓我重覆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這裏請注意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得解脫。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判我們入地獄。
佛不僅是和其他宗教中的萬能上帝不同,釋迦牟尼佛且告訴我們:這個理智、情感及能力都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佛法中也叫做佛性)人人原都具有。只有像平靜的湖面上起了波濤,失去了明鏡似的水面一樣;人類戀著於外境及現象,與假定的諸般設想,為所謂生存、名利、情愛、權力疲於奔命,一直到老死,還不覺悟,因此埋沒了本具的佛性;使其本具的至高的理智,至富的情感及無限的能力,不能同時達到最圓滿的境地,不能從煩惱苦痛中解放出來。佛陀(釋迦牟尼佛)說法應世的目的,即是在教導眾生,開顯其本具的佛性。佛的悲願,是要使人人及一切眾生都成為和自己一樣至善至上的佛陀。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類及眾生,同具佛性,一律平等。
其他的宗教則不然。在其他的宗教中,上帝和人是永遠二個對立的單位。上帝是上帝,人是人。這位萬能的上帝,是一切教示的中心。人要信奉上帝,才能得上帝的救,人要得到了上帝的恩典,死後可以上天堂,去和上帝住在一起。可是人卻永遠不能成為上帝,上帝與人之間,始終有一條鴻溝。基督教和回教中,有所謂神秘主義派,雖也能達到很高的所謂:與上帝合一的境界;但此「合一」 “Unification with God”,始終意味著一個二元,人畢竟不能完全成為上帝,只能與上帝「合一」而已,此一對立“Dichtomy”概念,實為其基本教義的限定所形成。因此許多有高深境界的耶教聖哲,如埃克爾 (Meister Eckhart) 及回教聖哲阿哈那佳(Al Hallaj) 皆被指為異端。前者受到教會的嚴厲譴責,後者竟身遭遇害而被處死。
佛不以自己成佛為滿足,他要人人成佛,也教導大家如何成佛。這一個一切平等、大智、大悲的懷抱,其偉大及深廣處,確在一般宗教之上。總之,佛法是教人要有自尊自信,為使自己從生死痛苦中解脫出來,為使一切眾生從生死痛苦中解脫出來。我們應該珍惜佛陀傳給我們的教導方法,加倍努力,開顯我們本具的佛性,使人人成佛,完成理智、情感、能力之最圓滿境地的人格。
三、佛法是一個具有包含性和圓通性的教理
佛法與其他宗教的第三個不相同點:“佛法是一個具有包含性和圓通性的教理,其他的宗教,卻多半是具有排外性的”。
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建築在人人平等,眾生皆有佛性的理論上。因此在佛教中,找不出像基督教十誡中的第一條:「你不可相信假神」之類的教義。基督教徒,以回教徒或印度教徒等等所信奉的神為邪神,回教徒或印度教徒,也認基督教徒的上帝為邪神。彼此都說,你不可信奉假神。問題是哪一個宗教的神是真的,哪一個是假的呢?這一個爭端,競致用戰爭去求解決,十字軍東征,和基督教的新舊教戰爭,都是歷史上的實例。佛教就沒有這種毛病。佛法相信佛性平等,人人都可成佛,所以沒有排外和專橫的氣氛。進一步說:佛教的大包涵性與大容納性,能包涵容納一切宗教的教義。任何宗教中所講的理論,佛法中都具足。但佛法中不共的高深道理,卻有很多在其他宗教中找不出來。例如就慈悲救世這一點來說:佛教不但與其他宗教有共同的講法,還進一步有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的說法。廣大菩提心和無盡莊嚴的菩薩行願,以及甚深廣大的空慧學,也是在任何宗教教義中找不出來的。佛法絕不詆毀其他宗教。佛法相信眾生根器不同,教導之法,自不能泥一。各種宗教與哲學,皆有其價值和功用,各種宗教,皆能在某一時間空間中,對某一類眾生發生教化與利益的作用。依循任何一種好的宗教,都可以使人在現世和未來世得到利益安樂。但如果要究竟解脫和圓滿正覺,那就必需要完成究竟解脫和圓滿正覺的條件。佛法認為一切宗教,只有深淺的區分,頗少邪正的差別。對任何一個問題,佛法都有幾種不同深度的解說,來適應各種眾生的需要。佛法這種包涵容攝萬象的特性,真是廣大無邊,不盡其際,難測其底。
再舉例來說:大凡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們,都能瞭解和容攝低級智慧的境界;但低智人,卻難夢相,更不能瞭解或涵攝大智慧人的境界。物理學家能瞭解涵攝普通人的常識,但普通人卻不能瞭解,更談不上涵攝物理學家們的見解與境界。唯大海水可納百川,亦唯深廣的佛法,能攝盡涵藏一切其他教法。
四、佛是無煩惱的大自在解脫者
佛法與其他宗教第四個不同點:“其他宗教的神是有煩惱和有我見的;佛卻是無煩惱的大自在解脫者”
一般宗教都說:如果人不信從上帝,或是觸犯了上帝,上帝就會發怒,會處罰人,甚至於會將他永遠打入地獄受苦。在各種宗教的記載中,很容易見到上帝震怒,降災懲罰世人這一類的故事和訓誡。基督教的最後裁判尤其令人害怕;因為這個最後審判,可能將你判入地獄去永遠受苦,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如果這些話是真實的,人類當真太不幸了。上帝最初就不該造人,而被製造出來的人,因不信上帝,或未受洗禮,就被這慈悲的上帝,判入地獄,去永遠受苦,真是一件令人不可瞭解的事。我們姑且先退一萬步,假定有這麼一個全能上帝存在。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上帝的性格。上帝如果會發怒送人入地獄,他就是一個有瞋恨心和報復心的人。瞋恨心是一種毒惡的煩惱現行,一個人有瞋恨心,就表示他的嗔煩惱種子,尚未斷盡。各位現在聽我演講,也許此時此刻,並沒有發怒 — 最少我希望如此。但這並不表示,各位沒有發怒的能力。假使我此刻走下臺來,無緣無故的,在你臉上,打一個耳光,你馬上會發怒。這說明貪、嗔、癡的潛能(種子),常常存在心中,根深蒂固的,不容消滅,一遇外緣,馬上就起現行。因此,不管人也好,神也好,他如果會發怒,會懲罰忤逆他的人,他就是尚未斷盡嗔煩惱種子的人。他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凡夫,根本還未解脫,更說不上是圓滿至善的神!
佛不會發怒,不審判眾生;佛不會發脾氣,送人入地獄。如果人會入地獄,那是他自己的業力,送他去的,決不是佛懲罰他而將他送入的。佛不但不送人入地獄,佛還要入地獄去救他出來!所以,佛法決不會恐嚇人說:「你不要冒犯佛陀,否則佛陀發了怒,就會送你入地獄。」相反的,佛法卻鼓勵人,入地獄去度眾生。地藏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這種精神的表現!我們如果把佛陀的品德,和其他宗教上的上帝來比較一下,就知道佛陀的超勝和偉大了。
五、佛教是民主的和重理性的
佛法與其他宗教第五個不相同點:“佛教是民主的,和重理性的;但其他宗教多半是獨斷性和獨裁性的”。
因為佛法的基本教義,有其先天的平等性,寬容性和包涵性,所以在佛教史上,所表現的,只是寬容和民主精神,與其他宗教的獨斷和不容忍精神,造成一個鮮明的對照。在佛教史上,固然沒有宗教迫害和異端裁判等等事跡,而相反的,佛教和各宗各派,都有絕對自由的發言權,都可以隨便發揮自己的意見,還可以批評其他宗派的主張。其民主精神和重真理的態度,發揮到盡致時,竟至於「呵佛罵祖」;在闡明諸法空寂,一切不可得的道理時,居然說佛是「乾屎橛」,說「佛之一字,我不喜聞」。這種精神,何等徹底!何等豪放!在哪一種其他宗教裏,找得到這些表現呢!在其他宗教裏,上帝或教主所說的話,是神聖不可過問的。上帝的話,錯也好,不對也好,教徒只許全部接受。但佛法卻不然,佛教徒對佛陀所說的話,可接受或不接受。因為佛陀所說的道理,因佛教徒根基智慧的不一律,往往是多方面的;佛教徒可以接受佛陀所說的某一部份道理,而不接受其他一部份的道理。在佛經裏,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向弟子及聽講的人說:“我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總是勸導聽眾,研究真理,注重理性,從沒有用威嚇強迫的口吻或手段來叫人聽從的。《妙法蓮花經》上明白的記載著:在佛要講上乘難信的佛法時,竟有五千聽眾,自以為已經得到了解脫了的,不願聽講,離席而去。佛陀不但沒有發怒,追究或責罰,而只是說:「他們機緣還沒有成熟,與其聽了不相信引起反感,增加罪業,還不如讓他們離開,也是好的」這是何等包涵,民主及偉大!
六、佛法的愛是無限的
佛法與其他宗教的第六個不相同點:“佛法的愛是無限的;其他宗教的愛,是有限的”。
基督教的聖經上說:「你要愛你的鄰居」,「你要愛你的仇敵」。這些訓示,都是很偉大的。由於基督教的教義,已統超越了國家,種族人類和現世,所以能夠有今日的成就。但是一般宗教的教義,雖多能超越國、族、人類和現世,卻不能超宗教。愛仇敵可以,但是決不能愛異教徒!一切可以忍讓寬恕,但一涉及上帝和宗教,不寬容不博愛的精神,就馬上暴露出來了。最根本的問題是:這些所謂異教徒,不也是上帝造出來的人類嗎?同是上帝的“子女”,為什麼無端製造了出來,又要送他們下地獄去永遠受苦?他的博愛,究竟在哪里呢?
佛法的博愛和大悲,則是無限的,絕對的,無條件的。佛法的愛,不只及於全人類,而且及於全生物。佛法不但叫人要愛仇敵,而且叫人要愛異教徒。恒沙(印度恒河的沙,這是佛經裏常常引用代表極多數的意思)眾生,若不度盡,誓不成佛!進一步從哲理的觀點來說佛法的愛,它是超越一切相的。
諸法與此心的無生空性,是法爾現成的。情感至極的同體大悲,也是本來具足的。對於被無明習氣所覆蓋,不能開顯本具佛性的有情,佛陀自然會生起無比的悲心。佛之慧眼,見我們眾生之本性,皆是佛性;因此佛本能地覺得眾生的不成佛,是他自巳的不夠圓滿,所以他會自然地盡未來劫,去成熟一切眾生,使皆完成佛道的事業。
七、佛法所教的往生淨土,和其他宗教的永生天堂完全不同
佛法與其他宗教第七個不相同點:“佛法所教的往生淨土,和其他宗教的永生天堂完全不同。”
一般不夠瞭解佛法的人說:基督教祈禱上帝,死後登天堂,和佛教念佛往生淨土,並沒有什麼不同,這話表面上看來,好像不錯,但仔細研究一下,就知道其中有很大的差別。
其他宗教裏所宣傳的天堂,地獄,似乎是和這個人世間相對立的處所,天堂,人世及地獄,似乎包括了整個宇宙。人世是暫時的考驗場,天堂或地獄,才是真正人生之終點。這是一個有限的及消極的論調。佛教所講的淨土,卻根本與此不同。佛法的宇宙觀是無限的。大乘佛教,在開顯諸佛廣大莊嚴法界時,明白地說明宇宙的無限性。恒河沙數世界,也僅是無盡法界中的一粟罷了。所以其他宗教裏的天堂,只有一個,而佛法中的淨土,卻多得不可思議。像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只不過是廣大無邊,無窮無盡的法界中的一處淨土罷了。進而言之,佛法中了義的淨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東方,也可以即是這個世界。維摩詰經裏說:“心淨則國土淨。”你能自淨其心,此土即是淨土。所以往生淨土,與投身這個世界,本質上並無不同,也絕對不是一切的終點。
其他宗教裏所講的登天堂,所謂永生,是和上帝在一起,去享樂的。佛法根據因果的原理。認為以有限的善因,是不可能得到無限永生的善果的,所以上天堂去享受,將你的善因享受完了之後,還是要掉下來的。像仰天射箭一樣,勢力盡了之後,箭就又回跌下來。佛法的往生淨土,是說憑藉著你的善因,你就能夠到一個良好的修行環境(淨土)裏去而已。在諸佛宏願的感應下,整個環境都能助修行。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願力,並不一定永遠住在這個淨土,而是要到他方無盡世界去和再到這個世界來度脫眾生。
綜結的說:往天堂去享樂實在是有限宇宙論者的自私和消極的幻戀;而往生淨土再去修行,則是無盡悲願菩薩的方便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