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向外国传播文化最有力的工具不是开几个学校,而是武力征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前锋抵达了今天的阿富汗和新疆。希腊文化也顺势传播到了中亚腹地。他英年早逝,马其顿大军西撤,但有些将军留了下来,建立了一些小国,其中一个叫乌孙,是当时西域里的重要国家。
汉朝与匈奴一直在争夺对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张骞通西域后,向汉武帝建议利用乌孙国来牵制匈奴。武帝决定与乌孙联姻,把江都王女儿细君作为公主嫁给年迈的乌孙王。细君公主的侄女姑苏郡主,即为一代尤物赵飞燕姐妹的生母。俗话说,“侄女象家姑”,细君公主之美可想而知。
细君虽生在皇家,可老爸犯了法,女儿受连累,成了政治联姻中的棋子。小小年纪就要背井离乡,到荒凉的沙漠里嫁给一个和她语言不同,风俗迥异,年纪可以当她祖父的男人。汉武帝知道细君公主伤心,特地允许她一路可以弹着琵琶解闷,所以后人有“公主琵琶幽怨多”的诗句。
细君公主到了乌孙,吃不下牛羊肉,喝不下马奶酒,住不惯帐篷,天天写诗唱歌,希望能够变成小鸟,飞回江南。好不容易等到乌孙王病逝,汉武帝又要求细君公主从胡俗改嫁其孙。细君公主痛苦绝望,写下了悲愤的诗篇,生下女儿后就不久郁郁而终。
细君死后,汉武帝不愿失去乌孙对匈奴的军事牵制,于是将楚王孙女解忧晋封为公主, 远嫁塞外。和柔弱的细君公主不同,解忧公主身体健壮,个性坚忍,非常善于利用她的地位维护大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利益。她的侍女冯嫽,嫁给了乌孙大臣,锦车传使,周旋各国,排纷解纭,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外交家。解忧公主连嫁三代乌孙王,生下了五个子女,她的两个儿子先后继承王位,长女也成为龟兹王后,儿孙世代为西域贵族。
由于解忧公主的缘故,乌孙有大汉的军事经济势力做后盾,在西域大出风头,把其他的城邦小国的国王们羡慕得要死。大家都上书朝廷,想娶汉朝公主。这时候匈奴的势力已经消退,而且皇家也没那么多女儿可嫁,于是统统回绝。
解忧公主和乌孙王的长女到了十六岁时,准备回长安留学,可走到半路,就被仰慕大汉文明发狂的龟兹王给绑架了。这位大王明明是西域人,可是穿汉服、说汉语,行汉仪,全盘汉化,以至于成了西域的笑柄。当时人都说他把自己搞得“非驴非马”,走的是“骡子”路线。热爱中华文明的龟兹王眼见娶不到正版的汉朝公主了,索性抢了一个混血版的,然后以汉朝公主女婿的身份,如愿以偿地到长安进修学习去了。
解忧公主年将七十岁时,熬不过思乡之情,上书请求汉廷让她回国养老。鉴于解忧公主对稳定大汉西北疆域的贡献,汉帝特别准许她带儿孙回国。朱颜出塞,白发入关,解忧公主是所有和亲公主中唯一生还祖国的,她的生命传奇令人感慨。
眼前就朦胧现出那个美丽娇弱,可怜无助的少女形象。生长在金尊玉贵的帝王之家,却被命运弃置遥远异乡,在对家乡亲人无尽且无望的思念中,哀哀地等来死亡。
我每看到红楼梦里写探春远嫁的判词: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就不由想起细君公主的绝唱。
不过依探春的性格才干,应该是解忧公主的翻版。历史上还有一位汉朝的和番公主,名大义公主,好像和解忧差不多,也一定程度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做出了一番事业/如果这个能被成为事业的话,而不是哀哀待毙。
命运难以抗拒,特别是对古时的女子而言。不过,性格相对坚韧有弹性,又有相当程度聪敏智慧的女子,还是可以多少跟派定的命运较量一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