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和女儿的故事

(2009-06-17 20:45:43) 下一个

我和女儿的故事

 

一九八七年圣诞前夕,在与女儿分别两年后,她又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份喜悦、那份激动,是任何没有这种经历的父母所无法体会的。那时,我们总觉得亏欠女儿太多,想尽量补偿她。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满足她的一切要求,让她高兴、开心。

在与女儿团聚的最初两星期,我们真是做到了,女儿的小手指到哪儿,钱就付到哪儿,别说拒绝,连犹豫都没有过,夫妻俩观点空前的一致。可是半个月下来一算帐,觉得有点不对劲。一是经济上底气不足,禁不住这么花发,二是怕把孩子惯坏。于是再次去买东西时,我们约法三章:比如只许选两件,每件不超过多少钱等等。谁想到,女儿上来就违规,非要三件。我用美国人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她讲:我们来时已谈好条件,大家都应该遵守。但是,她才不理这一套。我平静的说:“既然你不守信,那就一件也不买了。”她一听,马上用在中国威胁大人的惯用手法,坐在地上大哭。我当时觉得真丢脸,于是恶狠狠的说:“你再不起来,经理就会叫警察来把你带走。”说完头也不回的朝大门口走去。这招还真灵,女儿马上爬起来追我,带着满脸的鼻涕、眼泪,拉住我说:“妈妈,我只要两件,另一件你放回架子上去吧。”

初战告捷,我颇有几分得意,决心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女儿身上的一切坏毛病都改过来。后来才发现这谈何容易。类似不讲理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每次都把我气得半死。

有一次,我事先跟她讲好要看“MURDER SHE WROTE”这个节目,女儿满口答应。可是时间到了,就是不许我换台,我说:“这是你答应的,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她却理直气壮的说:“我还想看卡通呢,是我先看的。”看那架势,讲文明、讲礼貌者必是输家,于是我上前把旋钮转到二台,还没等我回身在沙发上坐稳,女儿又把频道转回去了。几个回合下来,双方都肝火上升。奶奶看到这儿说:“你这么大人了,还跟孩子抢电视看。”我说:“我不是非要看这个节目,而是要让她知道,不管大人、小孩都应该讲道理,说话算数。”女儿一看有奶奶撑腰更加变本加厉。我气得一把将女儿拉进睡房,狠狠的扔在床上。她瞪着一双小眼睛,跳起来跟我对打。看样子,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对她。后来,我无计可施,既管不了,又吓不住,只好把女儿推到大门外去惩罚她。女儿吓得大哭。正巧一位朋友来访,告诉我要赶快把女儿拉回来,否则邻居一报警,我就要去警察局报道了。我这才知道:在美国,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想怎么管就怎么管。

那段时间我很苦恼,我一直认为自己热爱教育事业(当然是业余爱好),可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不讲道理的孩子。想到在商店里、公园里看到的那些美国孩子,是那么有礼貌的向家长提出要求,认真的陈述各种理由,以此来打动父母,真是羡慕极了。记得几年前,我曾看过一篇题为“中国新一代小皇帝”的文章,专门介绍了中国独生子如何在家里被父母,尤其是祖父母娇惯、宠坏的社会现象。美国人看了表示不可理解。我看了百分之百相信是真实的,因为我自己家里就有这么一位小公主。那时,我唯一的自我安慰是:也许若干年后女儿也会变成象当地的孩子一样有礼貌、讲道理。

女儿来美不久,我们把她送到幼儿园,虽然每月三百多美元托儿费对我们是个不小的负担,我们还是期望她能尽快的在语言上、生活上适应新的环境。开始,她不愿意去幼儿园,回来非常非常委屈的对我说:“妈妈,小朋友都不跟我玩。”我就鼓励她说:“小朋友不是不想跟你玩,而是因为你不会英语,不懂他们的游戏才没法跟你玩。如果你能努力接近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你是一个聪明、友好的小伙伴,你一定会很快交上好朋友的。”大约一两个月过后,她就喜欢去幼儿园了。回来还常常教我们在幼儿园学到的新东西。比如有一次,我边吃饭边说话,她马上说:“妈妈,老师说不能TALK WITH YOUR MOUTH FULL。”如果看到谁在别人讲话时插嘴,她会说:“妈妈,阿姨都没说‘EXCUSE ME’就插话了。”等等。女儿在不知不觉中成长着,变化着。

有一天下午,我在做饭,女儿跑来说:“妈妈,帮我倒杯水。”马上又加了一个‘PLEASE’(请)。等我把水递给她时,她很自然的说了一句:“THANK YOU MUMMY”(谢谢妈妈),我当时很吃惊,以致无言以对。回到厨房后,我还在拼命回忆刚才的声音是不是错觉。过去,给女儿做什么事,从她本人到我们做父母的都觉得是应该的,谁也没想过要谢谢谁。那天,我为这个“请”和“谢谢”三个字整整激动了一个晚上。

从那以后,我开始注意女儿在言谈中的变化,当她提出什么要求时,从原来的。“我要XXX”变成“我可不可以XXX”;当她需要别人的帮助时,从过去的“你给我做XXX”变成“请帮我XXX”。她最常用的句型就是一个请求跟着一个BECAUSE(理由)。

有一次跟女儿聊天,我问她:“JESSICA,你比刚来美国时有礼貌,听话多了,为什么呢?”她想了想说:“我跟小朋友学的,还有老师、书里、卡通里都告诉你怎么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应该的,我想做一个好孩子。”我问她:“你最喜欢哪本书?”她不假思索的说:“THE BERENS TAIN BEARS。”这是一套非常值得推荐的好书。讲的是一个可爱的熊家庭里发生的日常生活小事。全书有三十几册,每册讲一个专题,比如“TROUBLE WITH MONEY”,“MESSY ROOMS”,都是用生动、幽默的生活故事讲了许多人生道理。对我和女儿启发最大的一册叫“TROUBLE WITH GROWN-UPS”,一看题就知道是讲父母与青少年子女之间的矛盾。故事一开始先讲熊爸爸自己找不到图纸向熊哥哥乱发脾气,然后是熊妈妈因为熊妹妹给朋友打电话时间过长而粗暴得大吼,并命令她马上挂断。接着是见兄妹俩忘记把学校发给家长的学生汇报演出通知带回来,熊爸爸便大发雷霆。当演出开始时,父母二人万万没想到,帷幕拉开,舞台上出现的竟是自己儿子、女儿扮演的小了一号的熊爸爸、熊妈妈。兄妹俩把平时在家里发生的生活小事原封不动搬上了舞台,使台下的父母在震惊和笑声中看到了自己的原形。第二天早晨,让兄妹二人吃惊的是,熊爸爸、熊妈妈也化装成他们俩,把平时他们让父母头疼的事也表演一番。等大家都回到自我是,熊爸爸感慨的说,我今天才理解了孩子们。妈妈马上表示赞同。兄妹俩也深有感触的说,他们今天才了解父母的苦衷。女儿对这套书非常喜欢,所以我们一直追踪着购买每一册新书。

正当我为孩子的进步与成长高兴和满足的时候,新的问题又来了。一天,一位朋友从外州来,希望在我家借宿几日。我想到女儿房里有一张空床,就顺口答应了。没想到,晚上睡觉前,女儿气呼呼的跑来问我:“妈妈,为什么有位阿姨会睡在我的房间?”我马上解释说:“阿姨来这里办事,想在咱们家住几天。”她马上说:“为什么没有人事先跟我商量?”我听后一愣,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为我脑子里装的全是我们小时候,有亲戚或朋友来家里住,都是大人一手安排,连我们自己也从没奢望过父母要跟我们这些孩子商量什么。可是眼见女儿为这件小事如此气愤,我赶快解释说:“都怪妈妈今天太忙,阿姨又是临时打电话来,所以才……”她听了我的解释情绪平静一些,但还是补充了一句:“那至少要让我知道这件事。”我那时觉得女儿说得有道理,只好向她道歉,表示今后注意。

女儿睡觉去了,我却想了很久。这件事使我突然发现,女儿在美国接受的教育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她在学习有礼貌、懂道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要求平等与尊重。不管她是五岁、六岁,还是十岁、二十岁。由此又使我联想起另外一件事,那是在上述事件发生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我们全家开车去参加一个朋友家的PARTY。路上女儿问我:“妈妈,我们现在去哪里?”我说去参加一个PARTY。她说:“我不想去。”我说:“美国法律规定十三岁以下的孩子不可以单独在家,所以你只能跟我们去。”她马上气愤的说:“你们至少要让我知道,去哪里,干什么。我又不是一个书包,可以随便提来提去。”我听了这番话,非常吃惊。心里想,这在美国长大的孩子真是不那么好对付。我们小时候,当了那么多年的“书包”,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直到现在,大多数中国家长不还是要去哪里拉起孩子就走吗。哪有这么多说头。当时,我虽然口头上向她道了歉,但心里并没有特别当回事。后来此类事情发生了几次之后,我不得不引起注意。一来是屡犯同样的错误有损母亲的光辉形象,二来是意识到尊重是双向的,如要孩子尊重父母,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们。值得庆幸的是,女儿不是单方面要求别人尊重她,她也给大人同样的尊重。比如,我们规定她只有周末可以喝饮料,平时喝白水。当星期四她想喝时,她会打电话给我问:“妈妈,我今天可以喝饮料吗?”我说:“你知道今天不是周末,对吗?”她马上说“OK”其实,家里又没有监视器,她喝不喝我们也不知道,但她说过的事从不违规。我至今都不知道这应该算诚实,还是对他们的尊重,还是叫做守信。

有一件小事,发生在几年前,可当时的每一幕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那年圣诞前夕,有一位朋友为我们提供了三张去DALLAS的机票,可我们一直忙到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才去取票。那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来不及去商店为朋友的女儿选礼物。于是就从给女儿的圣诞礼物中选了两个。当她知道要把这两件玩具送人时,马上反对。我跟她解释说:“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不得已才这样做。”她仍不同意。她爸爸生气地说:“不要这么小气,你选一个留下,另一个送给SUE。”女儿左手抱着小白兔,右手搂着小黄狗,两个都舍不得,最后难过地说:“两个我都喜欢,哪个都不能送。”我耐心向女儿解释:“妈妈知道两个你都喜欢,爸爸也不是勉强你把心爱的玩具送人。今天爸、妈实在是需要你帮个忙。”她马上委屈的说:“我可不可以帮别的忙,而不是要我把喜欢的东西送人。”我看她声泪俱下,马上安慰说:“JESSICA,你放心,只要你不同意,我们绝不会勉强你,我会想其他办法。”

去朋友家的路上,我们途径一家VONS SUPERMARKET,我们准备去碰碰运气。下车前,我还对女儿讲,如果我们在这里看见满意的礼物就买给SUE了。她表示决不后悔。于是,我们在店里选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白熊脖子上围一条红绿相间的花格围巾,头戴一顶小帽,样子可爱极了。女儿见我决定要买了,试着问我:“妈妈,你是真的要买这只熊送给SUE吗?”我说:“是啊。”她说:“我也很喜欢,这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熊。”我知道她此时已经后悔。女儿看我没反映,就可怜巴巴地说: “我可以抱一会么?它实在太可爱了。”我说:“当然可以,但是交款之后就跟你没关系了。”她抱起那只熊,边走边摆弄着围巾和帽子,一会又把熊贴在她的小脸上亲一亲,真是爱不释手。转眼到了收款台。当她意识到交款之后这只可爱的熊就真的跟她没有关系时,终于忍不住了,抬起头几乎是哀求的对我说:“妈妈,我可以用那两个小玩具TRADE IN吗(来交换吗?)?”我平静地说:“SORRY,IT’S TOO LATE.(对不起,太晚了)”于是,她恋恋不舍的把熊放在交款台上。我知道她此时一定很矛盾,既后悔,又不能说话不算数。我答应她可以再多抱一会小熊。

坐进车之后,她一路沉默。到了朋友家门口时,我把熊从她手里轻轻拿过来时,她也没有丝毫阻止。但当我抱着小熊要下车时,她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看着她哭的那么伤心,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我甚至想把这只熊给她留下,或回去的路上给女儿买一只。可我马上意识到不能这样做。最后我同意她的要求:不进朋友家,坐在车里等我们,因为她太难过了。

当孩子能如此克制自己去遵守诺言时,她也会同样的要求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同学、朋友、父母。从愿望上讲,我绝对想做一个说话算数、说到做到的妈妈。可是做起来有时的确相当困难。比如你答应带她去玩,出门前突然接个电话,朋友车子路上抛锚,让你援助,就让你很为难。而且带孩子买玩具、借书、讲故事、逛公园之类的事与大人的工作、生意、挣钱看得同等重要,并在任何时候都按先后顺序排队也不那么容易。在我痛定思痛之中,曾悟出一招,即在答应孩子的要求时,加上一个条件从句;“如果没有发生……,…….。”这样会使自己进退自如,永不失望。但此术也非万能,有时还是会被逼得毫无退路。

我曾经历过一件让我非常痛苦的事情。那是在女儿上小学二年级的暑假,我带她回中国探亲,这之后我发现她中文退步很大。回美后,我与先生商量决定送她回国学几年中文。女儿也欣然同意了。可是就在她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我突然感到:马上又要与女儿天各一方,想起当初只身来美与女儿分离的痛苦就不敢想下去。我伤心地哭了整整一夜。次日清晨,我先生说:“看你这么难过,就别让她走了。但你说服孩子,征得她的同意。”等女儿醒了之后,我告诉她:“JESSICA,妈妈突然发现YOU ARE MY EVERYTHING,想到你要走,妈妈难过极了,你能改变注意留下来吗?”女儿看我这么难过什么都没说,我以为她默认了,就又追问了一句:“你同意不走了,对吗?”她说:“妈妈,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是现在让我改变主意是不是太晚了。因为班里小朋友为我开欢送会,同学们都送了卡片,如果我不走了,同学会说我是LIAR(骗子)。”我马上无比诚恳地说:“妈妈会去学校向老师解释,向同学道歉,告诉他们这都是我的错,行吗?”女儿听后平静地说:“妈妈,真是很抱歉,我不能改变了。你别难过,我回中国后会给你写信,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我的眼泪、请求都没有打动她,只好送她去机场。

在去机场的路上,想到马上要与女儿分别,心情非常不平静,甚至有几分冲动。我几次想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让女儿走了。你说我不尊重你也行,说我不讲理也没关系,我这个妈想把女儿留下来的权力总该有吧。小孩子懂什么,把他们的话那么当回事干嘛?一路上,我搜肠刮肚的寻找各种理由来说明我这个当妈的有权力想让女儿走就走,想让她留就留。可是最终还是面对女儿说不出口,眼巴巴的看着她过了安全门,消失在远处。我痴痴的站在那里,幻想着,也许女儿会突然跑回来,朝我喊,妈妈我舍不得离开你,咱们回家吧。可惜这一切都没发生,她真的走了。虽然,与女儿分别后非常想念她,但每当想到我们没有破坏彼此间的尊重与信义还是值得的。

去年暑假,我们搬家了,女儿要转到新学校。我邀了她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家里做客,晚上开车带他们去吃饭。路上,一位同学说:“JESSICA,你真福气,有一个这么好的妈妈。”我说:“JESSICA,你这样认为吗?”她说:“当然。”我回头对那几个同学说:“实际上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女儿马上说:“SHE IS NOT A PERFECT MOTHERBUT SHE IS MY BEST FRIEND。”(妈妈也许称不上一位十全十美的母亲,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听后无比欣慰。虽然我与女儿受教育的背景不同,但在不断的冲突与磨合中,我们做到了平等、尊重、信任、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