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高原反应困扰玉树救援大军
震后第6日 3幸存者获救
2010-4-20
[点击放大]
4 月1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玉树结古镇红卫路民族宾馆利用搜救犬搜索幸存者。
【大公报讯】震后第六日,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继续传出生命奇迹——一名被困130小时的藏族女子和两名被困 123小时的老人、孩子成功获救。
据中新社报道,19日下午6点02分,青海某消防支队在结古镇成功救出1名被困130小时的藏族女子;上午11点10分左右,四川矿山救护队的一支小分队也成功救出一名68岁的老人和一个4岁的小女孩。目前,3名幸存者生命体征平稳,已被送往医疗救护点接受救治。
「不抛弃、不放弃」的生命救援使得灾区的生命奇迹得以延续。灾后第六日,各路救援队继续拉网式、立体式搜救,不放过任何一线生机的希望。
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未来三天将有小到中雪。降雪、路面结冰及部分路段瞬间大风等天气对交通运输和救灾工作不利,交通部门提醒救援车辆需注意防范应对。
气象部门也表示,降水对灾区救援并不都是坏事。地震后,灾区的浮尘比较严重,影响救援,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降水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尘作用。
4月19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中心广场,一名救援人员在免费吸氧站吸氧。
(新华社)
【大公报讯】青海玉树地震已进入第六天,此前外界担忧的「高原反应」正成为外地救援和工作人员面对的一大现实难题。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报道,玉树县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气候寒冷,不少外地来的救援队在抵达灾区后,一时难以适应,从震后第二日开始,外地救援人员中陆续出现高原反应症状。随著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高原病」的困扰。
记者高原反应殉职
截至18日,已有20多名内地记者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而被迫撤回,其中一名记者现高原反应,引发感冒和肺水肿,经抢救无效死亡。
19日上午,广东救援队的150人离开玉树,至此,300多人的广东救援队因高原反应严重全部撤离灾区。四川医疗队高原反应严重病例已增加到6人。
据报道,在灾区的外地救援人员和媒体记者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为这些人共同的痛苦和无奈。
青海大学副校长、高原病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认为高原病不可怕,及时治疗很重要。他提醒初次进入灾区的人员,要避免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出现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症状,要大量吸氧,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迅速到低海拔地区治疗;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尽可能地注意休息,选择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不可暴饮暴食。睡眠时最好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心、肺的负担。
据悉,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短时间进入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胸闷等。对急性高原病应以预防为主。此外也可服用药品、保健品防治高原反应。
要避免在高原感冒
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 3-7天。如果症状持续无法消退或不良反应剧烈,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有关专家提醒:意欲赴灾区的救援和工作人员出发前最好做一次身体检查,在确定心肺等主要脏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启程。心、肺、脑、肝、肾有明显病变以及有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的病人,切勿盲目进入高原,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有多年高原高山救援经验的四川登山救援总队赴玉树灾区队长肖兵说,玉树海拔在4000米以上,紫外线极强,气候反常,时而太阳出来,时而阴天,或是飘雪,施救志愿者一定要对气候无常给予足够重视,感冒了带来的危险非常大。他还建议说,救援人员的体力分配要科学,不能有过大、过猛的体力工作,比如说话要小声,走路要慢,一定要配上水,喝水要小口,防紫外线的墨镜也要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