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老电影回顾---[8]《电影《怒潮》拍摄往事

(2012-05-14 23:23:14) 下一个
zt 老电影回顾---[8]《电影《怒潮》拍摄往事 


       1962年八一厂摄制完成的《怒潮》,描述了轰轰烈烈的1927年“大革命”时期,湖南平江一带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英勇斗争的业绩,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扬。
这部电影完全是自上而下有组织开展的文艺创作活动的产物。1959年初,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队、各单位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活动,迎接国庆十周年。 湖南省军区为此成立了文艺献礼办公室,邀请革命前辈和地方作家共同创作反映湖南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其中就有三部电影剧本的计划,得到已离职休养的省军区 副司令员吴自立的响应。
吴自立是湖南平江人,1902年出生于贫穷木工家庭。1917年他十五岁即投身行武,曾参加北伐,1929年加入共产 党和红军,转战湘、鄂、赣诸省,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熟悉平江的革命斗争历史,当时已开始撰写有关 回忆录,拟在此基础上改编为电影剧本,以纪念先烈、教育后代。吴自立同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周立波取得联系,由周立波推荐声誉鹊起的青年诗人未央协助进行 创作,随后八一厂的编剧郑洪又奉命加入,共同完成了后来拍成影片《怒潮》的剧本。


        该剧最初的创作意图,是表现曾在平江革命史上颇负盛名的“二月扑城”。1927年“马日事变”后,平江成了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参加秋收起 义的平江工农义勇军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国民党反动派调遣军队来平江镇压,杀害了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白色恐怖,革命队伍内部有的人逃跑了,有的 公开声明不干了。南乡农会主席、赤卫队长邱训民挺身而出,领导农民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得到原东乡特委书记、后为地下县委书记罗纳川的支持,一起重新发动群 众,恢复农会组织,扩大地下武装,至次年春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继续搞秋收暴动的统一部署,建立起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支队。此时东、南、北三乡及西 乡一部分地区的反动分子,全部窜聚县城,乡间已无敌人武装,完全为我游击队所控制,平江县委便决定组织四乡农军直扑县城。在党的号召下,平江各地广大工农 迅速动员起来,组成了一支二十余万人的队伍,以求神还愿为名化装智取县城,迫使敌人败避,及至长沙援敌两团兵力赶到,我方为避免损失才主动撤退。邱训民带 着暴动队伍上了井岗山,后来当了红军的师长。剧本的初稿就是依据这一史实,由未央根据吴自立提供的素材,参照《星火燎原》中的有关史料写出的,剧名最初叫 《平江怒潮》,又曾改成《湘江怒潮》,定稿时考虑原名存在局限遂改为《怒潮》。剧中罗大成、邱金,分别以罗纳川、邱训民为原型,阎紫剑则是当时国民党平江 “清乡”司令阎仲儒和反革命县长王紫剑合并而成,两人因合伙杀害无数革命者在平江就有“阎王”之称,其余人物则为虚构。
郑洪看了初稿以后,认 为与其仅写“二月扑城”,不如改为写秋收起义,这样教育意义更大一些。于是在后来的修改中,故事背景就由初稿里发生的1927年夏至1928年春,即起于 “马日事变”阎紫剑领兵到农村“清乡”,止于罗大成发动十万农民扑城,提前为1926北伐军进入湖南开始,到1927年秋收暴动结束,相应增加了农民支援 北伐军作战、邱金救阎紫剑出水、阎紫剑窝藏大土豪刘瑞甫及其叛变革命等几场戏,一方面展现了轰轰烈烈的湖南农民运动对北伐革命的强大支援,一方面揭露了阎 紫剑以怨报德的反动丑恶本质,同时与秋收暴动衔接起来。全剧的矛盾冲突,也从原来仅以十万农民扑城为中心事件,限于罗大成与阎紫剑之间展开,从单一表现敌 我之间对垒,延伸涉及与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的斗争,通过罗大成、邱金与国民党右派阎紫剑,以及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代表人物王怀志两对矛盾冲突,艺术 地再现了这段斗争历史,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沉痛教训形象地告诉了人们。


       由于《怒潮》涉及反映建党初期领导武装斗争重大题材,而且是较早运用电影艺术形式表现党内不同思想和路线的斗争,总政及八一厂都十分重视。三位作者花费了 两年多时间,先后写了八遍稿本,从原始素材的提炼、故事情节的安排,到人物性格的刻画、主题思想的开掘,经历了不断提高和逐步深化的过程。厂里也破例很早 就指定艺术骨干史文帜担任导演,提前进行筹备,并在当时困难条件下提供支持确保拍摄,如影片的外景全部放在平江实地,重场戏农军“扑城”,从路线到实物均 仿照当时,城墙、浮桥以及农军使用的松树炮等,都专门批调材料搭建复制。
史文帜对这部影片深为热爱,为之倾注了很多心血。片中所描写的那个充 满血泪和燃烧火焰年代的斗争生活,他丝毫没有陌生之感,相反却唤起了许多难忘记忆。史文帜1924年出生于陕西蒲城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史兑风是当地农民 运动的领袖,1928年参加了共产党发动的“渭华暴动”。暴动那天,农民聚集在村前,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炮竹轰鸣、热闹非凡。当时只有4岁的史文帜,也 跟在哥哥、姐姐的身后,在暴动的队伍里钻来钻去。这场农民暴动后来虽失败了,但革命的火种却播撒在史文帜幼小的心灵,壮观的场面一直铭刻在他的脑海中。正 是具有感同身受的体验,他才能在《怒潮》中,把农运暴动排山倒海的声势、波澜壮阔的场景,再现得宏伟壮观、淋漓尽致。
片中有一场很为动人的 戏:马家爹爹不顾白色恐怖严重,毅然让孙子长生重新跟随邱金、罗大成揭竿而起,行前让长生持刀下跪起誓:不给穷人打个天下,死也不进马家门,就是史文帜依 据自己亲身经历增添的。抗战期间,史文帜兄弟三人经党组织批准赴革命圣地延安。在临走的深夜,刚强的史妈妈让史家三兄弟跪在地上起誓,对他们讲:“你们去 延安革命,要去就得干到底!要学薛仁贵十年不回家才成,革命不成功就不要回来见我!”这一难忘情景始终铭刻在史文帜心里,成为他奋斗一生的动力,在拍摄 《怒潮》马家爷孙告别时,情不自禁地移用上了。
       1952年,史文帜分配到八一厂任编导,通过纪录片到故事片“摸爬滚打”,进一步熟谙了电影艺术特性。这些厚实积累在《怒潮》拍摄中得到充分发挥。他以自 己的音乐擅长,与作曲巩志伟密切协作,精心创作了六首插曲,即悲壮激越的《工农他记得》、寓意深刻的《猛虎学道》、明快昂扬的《一支人马强又壮》、深沉抒 情的《送别》、热烈欢腾的《秋风卷乌云》、雄壮自豪的《工农齐武装》,分别穿插于剧情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烘托主题、创造气氛、表现主人公内心情感等方面起 到了突出作用。如罗大成受错误路线排挤打击被迫离开战斗岗位,即借助一曲痛而不悲、忧而不伤的《送别》,表现邱金及农友乡亲的依依难舍,成为新中国电影史 上的经典场景。这些插曲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民族风格、突出的地方色彩、浓郁的抒情意味,随着影片上映迅速流传脍炙人口。
《怒潮》于 1963年“七一”在全国公开上映,很快引起热烈反响,被认为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影片。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十分高兴,称赞它是八一厂那一时 期“最好的影片”。中南局第一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看后也很感动,特意向曾在中南军区、广东省军区任职而相识的吴自立表示祝贺,夸奖他“可变成了个 秀才了!”时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的江渭清和夫人、时为省妇联主席的徐敏在家中招待老朋友吴自立时,谈到电影《怒潮》,江渭清夫妇都交口称赞,认为影片拍得 有气势,思想性、艺术性都不错,片中插曲优美动听。





编辑本段影片资料:


导 演:史文炽



编 剧:吴自立 未央 郑洪   主 演:张平 周凤山 关淑贞 刘秉章 翟春华   上 映:1963年   地 区:中国大陆   语 言:国语   颜 色:黑白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1927年湖南省平江县。 继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之后,湖南于5月21日也爆发了马日事变”,大批的共产党员、工农群众和爱国志士被杀害,革命由高潮转入低潮。邱金是南 乡农民协会主席,起初误认敌为友,不幸被捕,在屠杀时侥幸逃脱。复仇的怒火在胸中燃烧,他手执一把柴刀,要和敌人拼个死活,但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被 县特派员罗大成救出。罗大成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他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重新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节节的胜利,鼓舞了 群众。右倾机会主义者王怀志(中央特派员),大喊农民运动过火了,撤了罗大成的职,还要解散工农武装。罗大成后来壮烈牺牲,王怀志也遭到了敌人的毒手。值 此革命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号召党和人民 群众继续革命的斗争。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在湖南成立,领导了举世闻名的秋收暴动。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在党的帮助下,邱金从一个复仇主义者,成 长为一个红色的指挥员,他响应毛委员的号召,领导工农自卫队,举行了暴动,最后,他带着暴动的部队,跟随毛泽东同志进入了井冈山地区。   这是一部较早运用电影艺术表现和反思党内不同思想和路线斗争的影片。它以1927年湖南农民革命运动为背景,描写了在血与火斗争中站立起来并汇人革命洪流的农民武装的成长过程。   对于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投降主义路线及其给中国革命带来的重大损失,影片以形象的力量予以批判和 总结。它还以宏伟斗争场面的表现和细腻的心理刻划,从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表现了几位在复杂的斗争中经受洗礼的农民革命者的形象。该片音乐在烘托主题、创 造气氛表现主人公内心情感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其中的插曲颇具特色。


编辑本段电影插曲:送别和一支人马强又壮


《送别》   郑洪等词 巩志伟曲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农友乡亲心里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送君送到大树下   心里几多知心话   出生入死闹革命   枪林弹雨把敌杀   ------   半间屋前川水流   革命的友谊才开头   那有利刀能劈水   那有利剑能斩愁   -----   送君送到江水边   知心话儿说不完   风里浪里你行船   我持梭镖望君还



转播电影“怒潮”插曲“无义之人莫相交”


(2010-08-08 14:11:22)



转播电影“怒潮”插曲“无义之人莫相交”


    博友曾顺希望将电影“怒潮”插曲“无义之人莫相交”的词曲找到,很遗憾没有找到简谱,只有歌词。幸运的是找到原唱的视频,特转播在这里。请欣赏!歌词是:


    昔日猛虎去学道 虎在深山乍遇猫 猫儿曾把虎道教 猛虎得道反伤猫
    猫儿跳上杨柳树 虎在地下紧身毛 猫儿朝天叹口气 无义之人莫相


无义之人莫相交视频: http://sinaurl.cn/bdk0k



  • 电影【怒潮】插曲:一支人马强又壮(孟贵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jc3Sef-n7E/


 


老电影【怒潮】插曲:工农永不不忘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668963o1p86.html


 


 


巩志伟


巩志伟,著名作曲家。山西平遥县 城内人。1924年生,高小毕业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宣传的影响下,于民国26年(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民国28年(1939),入鲁迅 艺术学校学音乐。半年后考入音乐研究班,学习作曲理论,研究民族音乐。1940年入太行区鲁艺学习。民国31年(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抗大 总校文工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中南军大文工团等处历任音乐队长、艺术指导、副团长等职务。其时,以音乐为武器,于炮火硝烟中潜心创作了《把一切献给 党》(进行曲)、《防旱备荒》(民歌风)、《苏联好比一条龙》(行军曲)等一系列鼓舞战士冲锋陷阵,夺取胜利的歌曲。作品气势磅礴,风格豪迈。解放战争 中,创作的《民主联军大进军》、《三下江南》、《唱红五月》、《翻过山顶胜利向前》、《百万雄师打过关》等歌曲 ,热情奔放,风行全军。创作的军乐曲《进军曲》、《庆祝胜利》、《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及全国人民夺取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信念。建国 后,历任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艺术指导,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文工团副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音乐组组长,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1951 年,出任赴朝慰问艺术演出队队长,又创作了《歌唱最可爱的人》、《报仇恨向前进》、《动员起来抗美援朝》、《庆祝朝鲜大胜利》等歌曲。1952年成立八一 电影制片厂时,任音乐主编。1955年,参加为中保(保加利亚)两国合拍影片作曲等活动,并赴保会见了著名作家彼波可夫。从事电影音乐后,先后为30多部 电影作曲,4次获奖,发表歌曲120多首,发表音乐论文20多篇。用20多年时间完成大型器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难忘的时代》。编著了《民族器乐200 首》。作有歌曲《春暖花开》、《送别》等。曾为《怒潮》、《道是无情胜有情》等影片作曲。   巩志伟后期创作的歌曲,旋律新颖,优美动听,个性独特,曲调感人。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有颇高的专业作曲技巧,深受全军将士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1]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艺术家名人山西人
电影词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