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易系统和系统交易(三): 庄家是谁,我是谁

(2005-10-11 19:46:57) 下一个
这个市场有没有主力机构,又有没有庄家。回答是一定的“有”。在外汇市场里面,确实有许多的金融大亨和各种各样的经济实体,甚至包括国家实体。理所当然,外汇市场上最大的庄家是美国政府。因此我们就完全有必要研究美国政府对美元走势的态度。个人发表过的诸如“美国新财长及未来美元走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美国人的算盘,欧洲人的帐”就是希望从国家的层面出发,研究未来美元的大致走势。但有经验的外汇投资人都知道,政府一般并不会直接进入外汇市场交易,他们一般只是用口头的言论或者一些政策进行软性的干预或者干脆视而不见。日本政府是最喜欢进场干预外汇走势的政府。但历史表明,并没有证据证明政府干预一定会成功。相反的,经常可能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干预成效。但时间不长,市场就以更激烈的方式进行报复。国家央行的干预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其它的机构和实体。历史数据和历史统计显示庄家或机构垄断性操作的结果失败远远大于成功。只是因为人的心理对记忆的偏好度和机构和庄家市场推广和市场宣传的缘故, 成功的垄断性操作被有意无意的放大, 而失败性操作被人为地缩小。因为实际上从市场的根本结构上讲,由于金融市场不具备生产性,无法创造财富,只能转移财富。因此,必然是一个零和游戏的市场。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市场就将永远是7亏2平1赢的格局。你想成为10% 的赢家,理论上你就不能成为市场的多数, 不管是在参与人数上还是在参与资金上;你想成为赢家,你就要成为少数,但如果你不能成为多数,你又如何进行垄断性操作。因此,所有的垄断性操作想取得浮动盈利是很容易的, 但要想成为实际盈利却存在相当的困难。高明的方法是“四两拨千斤”,但在不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的情况下“四两拨千斤”永远只是一个梦想。因此,垄断性操作成败与否的最大关键是垄断度控制的问题,但当操作者因为垄断性的操作取得大量的浮动盈利以后,操作者很难控制自己的心理欲望,很难不使自己逾越区分多数与少数的“度”的界限,而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索罗斯当年阻击英镑,就合理地掌握了垄断度,并成功地使用了“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但索罗斯只有一个。所以,我想表明的是,市场上的机构和主力或者庄家甚至国家的力量都并不可怕。他们在庞大的市场里, 并不比我们更有优势。大家对于机构和庄家心生畏惧的原因只是来自于两个误解或者说是错觉。第一就是把资金的相持能力等同于赚钱能力;第二就是把对价格的影响力等同于实际的获利能力。大资金机构的长处是在于市场研究的投入度和深度以及信息收集的速度和广度还有信息处理的专业度。另外,就是交易跑道的通畅度和交易成本的相对低廉。但就盈利能力来讲,庄家和大机构并无明显胜出小资金的地方。相反,一般的大资金都有赢利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期限限制。从而形成“业绩压力”导致大部分的大额资金都是“压力资金”,因此,操作人由于赢利压力的存在会在资金操作的心理控制方面反而比小额的资金有更大的劣势。因此,从相持能力上来讲,只要是合理的资金管理,小资金的相持能力并不比大资金差。在对价格的影响力方面,大资金确实有优势,但不要忘记,中国古话“买是徒弟,卖是师傅”,就象一条鳄鱼进入水池,水位果然因为它的进入而升高,但当它离开时,必然的水位会降下来。因此,市场影响力是一个双面刀,既能伤人,也能伤己,西方投资界称作为“回波”讲的就是这种价格影响效应。你有钱,固然可以大量的买入,并足够影响价格的走势。但如果解决不了卖的问题,实际赢利是无法产生的, 你拥有的将永远只是账面浮赢。 因此,总体来说,市场确实存在着神秘力量。但这个神秘力量并不是某个庄家或是某个机构,它并不是一个有形的实体,它应该是一股无形力量的总和,是众多投资人心理弱点的总和, 是一种市场心理力量的总和。 由于共同利益的驱使, 人性的弱点极容易相互传染, 相互传递和相互增强。 在一个投资过程中, 个体的思维很容易为群体非理性思维所取代。 正是由于它是个体非理性思维的集合, 所以给人无所不在, 无所不能感觉。 因为它既是自我,又是非我。 所以,你应该明白了,市场即使有庄家,但并非庄家在决定市场,决定市场的是你自己。市场有你,市场有我,你就是市场,我就是市场,我们就是市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 庄家是你, 你就是庄家。 而战胜市场的真谛也就并不是如何战胜庄家, 而是如何战胜自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