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留给我们的
小的时候,我妈妈医院的一个阿姨就给我讲过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当时我听得似懂非懂,留在脑袋里印象最深的是人死了以后是可以变成美丽的蝴蝶的,这对小时候怕死人,怕人死后会变成鬼的我来说心里上有着莫大的安慰。那是我最早对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的印象。
大慨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看了电影王文娟和 范瑞娟的 越剧《梁山伯和祝英台》以后,不但对这个故事着迷,而且还从那时开始对越剧开始着迷了,后来茅威涛版的越剧《梁山伯和祝英台》更是让我着迷得不得了。(我因此还成了茅威涛的铁杆戏迷,当然这与本文无关)
真正让我开始思索这个故事的意义是八十年代听了俞丽拿用小提琴演奏的《梁祝》以后,当时我的一位好朋友从外地出差回来送给我一盒俞丽拿的演奏带,我一听就震住了,在她的小提琴曲中,我仿佛看到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从中翩翩起舞,那曲子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天籁之音。我那时候特喜欢文学,读了不少中外名著,其中也有不少缠绵委婉的爱情故事,比梁祝的故事曲折动人的多的是,我常想凭什么梁祝的故事就能家喻户晓呢?如果说是俞丽拿的小提琴演奏出来的,那之前在人们口口相传的梁祝又怎么解释呢?对此,我常常是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我有一天读了一本不怎么有名的哲学还是心理学书(现在已经忘了书名),书里讨论到人类的几大恐惧心理,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对死亡的恐惧,还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等等。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梁祝的故事,我想我找到了为什么梁祝的故事能够千百年不衰地流传的原因。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爱情故事打破了人类生死的界限,把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演变成了对死亡的向往,因为生前实现不了的愿望死后可以实现,而且死后的世界是那么地美丽。死亡既然不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延续,那么死亡还有什么可惧呢?这就象老子《道德经》里提到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也印证了我小时候听这个故事后留下的第一印象:人死了不一定是变成鬼,还可以变成美丽的蝴蝶。我想这大概就是这个故事雅俗共赏的主要原因吧。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生生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原本是没有歌词的,后经著名词人阎肃填的词,才有了《梁祝》这首歌) ,我感觉不到一点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凉,我的眼前出现只是彩蝶双飞的美丽景象,我的心好象也会长出翅膀飞起来。。。
楚江 写于 2009-04-06